内圣外王与中国制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51:07
内圣外王/文 2009-04-14

 如果说改良家族企业机制,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是红蜻蜓管理的必修课的话,那么,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看,红蜻蜓所面临的困境其实是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中国制造”所面临的集体性尴尬。

  曾几何时,“浙商制造”一度撑起了中国制造业的半壁江山,从服装到皮鞋、从小家电到玩具、从日用品到食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遍布浙江的块状经济区丰富着“中国制造”的版图。但我们不难发现,“浙商制造”大多集中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产品技术含量低,绝大多数企业缺乏自主研发的创新能力,价格竞争成了企业生存、发展的惟一法宝。随着加入WTO后国内市场的开放,这种靠低成本竞争的道路还能走多远,已开始为世人所关注。

  于是,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方认为,同样是1000个亿的产值,江苏10个企业就包揽了,而浙江是1000个企业共同完成的,这恰恰说明了浙江经济的有活力;另一方则认为,“浙商制造”缺乏大企业、缺乏国际知名品牌,以至于像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所说的8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飞机。两种观点孰是孰非?

  以红蜻蜓为例。红蜻蜓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遍地开花,走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与大多数靠OEM(贴牌生产)的浙商不同,红蜻蜓似乎更看重国内市场,不愿意为国际鞋业巨头代工以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但另一方面,国际鞋业大鳄却不请自来,国际巨头已争先恐后地抢滩中国内陆,仅东莞一个加工厂的一次订单就有几十万双的数量。此外,随着关税的降低以及中国高档鞋消费阶层的壮大,大批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外品牌也纷纷进军高档鞋类市场,以吸引愿意花300~500元购买国产皮鞋的白领阶层人士。

  “与狼共舞”是红蜻蜓无法回避的选择。红蜻蜓的优势在于地缘:熟悉本土国情,拥有成熟的营销网络。但其自身缺乏设计能力,尤其是在高端市场。长期以来,快速模仿和改良是产品设计的主要方式,一旦与具有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的国外产品正面竞争,红蜻蜓胜算几何也是个未知数。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对红蜻蜓进行了一个月的深入调研和访谈之后,工作室认为,未来的鞋业竞争是品牌和研发的竞争,也是网络和渠道的竞争;是战略系统的竞争,也是企业综合素质的竞争。红蜻蜓要想做强、做大,必须以第二个10年为起点,开始一场新的征途。

  解决之道主要从两个方面下手,即内圣和外王。

  所谓内圣,是指重构一个更符合企业发展的管理运营体系,包括建立科学的内部决策体系。最高决策层要更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不仅仅是一时的业绩;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在几年之内逐渐从集权式的职能管理机构向事业部管理结构过渡;搭建吸引高素质人才的职业平台,引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在观念上逐渐走出温州;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并以资本为纽带,逐步实施职业经理人持股计划等等。

  在练好内功、夯实基础的同时,外王是红蜻蜓的制胜之道,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抓住机遇,回归主业。

  传统理论认为专业化是一种存在较大风险的投资与经营战略,其原因就在于特定产业与市场的容量有限,产业的发展有其周期性,相应企业集团的发展也将随之陷入不良的周期性波动的境地。因此,多元化顺乎逻辑地会成为多数企业集团发展的战略取向。然而,令这些企业集团始终困惑不解的是,原本期望借助多元化战略以求分散和降低风险,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不仅风险未能降低,反而遭受了更大的损失;相反地,一些采用专业化战略的企业集团不仅没有陷入不良的周期性波动的境地,反而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日显强化。

  中国作为“世界鞋厂”和消费大国,未来鞋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十分广阔,但国内的制鞋企业普遍规模小,整个行业并没有出现真正的领袖型企业,这对红蜻蜓来说,无疑是未来奋斗的主要目标。

  其二,合纵连横,提高设计能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对鞋类款式变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鞋类产品的消费过程从初级感性消费到理性消费、再到高级感性消费的过渡,呈现出个性化、休闲化、时装化、运动化以及民族化的趋势,竞争已经从价格主导进入到质量主导、品牌主导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品牌将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而自主品牌的核心就来源于产品的自主开发设计能力。因此,红蜻蜓应该整合国外的设计力量,逐渐确立以设计为龙头的产品研发体系。

  其三,是渠道为王,优化体系。

  为了应对更高层次的竞争,红蜻蜓将进入全面渠道整合时代。未来红蜻蜓的销售渠道应该越来越短,销售网点则要越来越多。红蜻蜓不仅要继续强化针对二、三级城市的销售体系,而且要在提升产品品牌和素质的基础上,大举进军中心城市,打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一级市场攻坚战。

  工作室认为,红蜻蜓将进入全面开发市场、全面开发产品、全面建设渠道的新阶段。10年通常是一个企业和机构发展历程的转折点,同时也注定这是不平静的10年。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全面开放,中国的鞋业市场一定会像10年前中国的零售业、IT业、日用品行业一样,面临与世界级的鞋业大鳄们在同一个市场上同台竞技的局面。

  于是,另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等待着人们——在温州这块“草根经济”的沃土上,有可能长出参天大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