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缘何衰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53:58
2010年09月20日11:40看历史我要评论(12)
字号:T|T


前工业时代的世界工厂
1846年12月6日,一艘中国制造的帆船从香港出发,开始了其漫漫的远航。这艘长45米,高5.8米,排水量800吨的三桅帆船绕过好望角,于1847年7月到达纽约,这也是第一艘造访纽约的中国船只。这艘名叫“耆英号”的中国船随后又访问了波士顿,并于1848年2月17日离开波士顿港驶往英格兰,仅用了21天,耆英号就到了泽西岛,稍事休整后于3月28日到达了伦敦,这比美国蒸汽邮轮的速度还要快。
刚刚进入工业化时代的伦敦市民们对“耆英号”的到来非常好奇,他们宁可花上一个先令也要登上中国船来看个究竟。大批参观者当中甚至包括了维多利亚女王和诸多王室成员。中国帆船抗击风暴的能力,以及精良的制造工艺甚至优于英国本土造的帆船,这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是“中国制造”在前工业化时代所创造的最后奇迹。
实际上,就在普遍认为是中国屈辱史开端的1840年,中国仍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制造业大国。一些有争议的研究成果甚至显示,当时中国GDP是世界的33%,比美国和欧洲的总和还要多,而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GDP只占世界的5%。
黄仁宇曾经这样描绘那个时代中国制造的盛景:茶叶行销于俄国,生丝及丝织品见爱于日本(自德川幕府初年即如是),而此时欧洲正值启蒙运动抬头,沙龙鼎盛之际,中国之磁器、地毯、漆器、首饰,与家具使西欧各国首都表现着富丽堂皇。未漂白之棉织匹头称为“南京货”,初行于欧洲,后及于美洲。在工业革命前夕,中国乡镇工业产品仍保持着一种黄昏前的质量优势,直到西方超越中国为止。
我们可以更多地看到,与我们想象中的帝国暮日不同的场景:
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丝和棉是最重要的手工业产品,它们以其优良的品质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出口品,那些被认为是保守和落后的长三角自耕农们则是世界上最为勤勉和智慧的供应商。
在珠三角地区,“景德镇—广州产业链”的形成,源源不断地按照欧洲王室贵族提供的订单,生产出奢侈的外销瓷产品。
在福建沿海,茶叶的出口则为地方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由于在生产和加工方面处于市场垄断地位,武夷茶成为各国商人竞相争购的商品,这一优势一直持续到1880年代。
即使在市场经济相对落后的北方,比如运河上的城市——临清,则成为北方制砖产业的中心,鼎盛时期,有数千座窑口在日夜不停地为北京城提供修建宫殿、城墙、陵墓所需的“贡砖”。
而那些我们曾经认为更加封闭的省份,如四川等地,其地方特产如盐、酒等一样跨越了省界,行销于远近。
在那些繁荣的城市和忙碌的工场作坊里,很多后来蜚声世界的产品,已经赢得了口碑。在这幅图景当中,中国近三百年的市场化程度和经济活跃程度完全超出了我们平日的想象。
但是,这一前工业化时代的“中国制造”盛景,虽然经逾千年的孕育与积蓄,至此正达到它的顶点,但却在短短一两百年间迅速地褪色。
亚当·斯密观察到:“……可能远在当日之前,这国家法律与组织系统容许她聚集财富的最高程度业已到达。”
直到1915年,作为前工业时代的遗产,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国制造获得各种大奖74项,金牌、银牌、铜牌、名誉奖章、奖状等共1200余枚,在整个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是对上个时代的中国制造的最后检阅,那些由成千上万的小农家庭和小作坊拼凑在一起的“中国制造”大型牛车,并没有被打造为一部现代工业机器,最终也未能避免解体的命运。
近百年后,新的一批“中国制造”才走到世界的前台。而百年前的“中国制造”们,多数已湮没无闻,只有极少数仍煜煜生辉。
历史毕竟无法驻足,在开头的故事中,那艘中国广东出产的帆船最后被拖至英国柴郡海岸闲置,随后以“研究目的”拆毁。此后,则是装备了蒸汽机械的英国轮船驰骋在世界广袤的海域之中。这则160年前的故事,更像是前工业化时代“中国制造”命运的一个隐喻——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 清代外销画,制丝场影。图/FOTOE(左)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