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从“监督政府”到“批评政府”(南方都市报 2010-3-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05:25

从“监督政府”到“批评政府”

学者认为这种过渡说明国家领导人扩大民主的意识更加明确,姿态值得赞许

类别:国内新闻 作者:杨涛 原创 浏览量:60  发布时间:2010-03-07 手机看新闻编辑此文
版次:AA14 版名:重点 稿源:南方都市报 全国订报 摘要:继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创造条件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和监督政府”的要求。北京学者认为,从“监督政府”到“批评政府”的过渡,是一种进步。说明国家领导人扩大民主的意识更加明确,姿态值得赞许。

    刘小华

    邱玫

    刘敬民

    王南健

    郑鄂

    以前,我们说欢迎批评、喜欢批评,其实很抽象很笼统,甚至是很被动、很消极地应付,充其量就是喜欢那些“小骂大帮忙”。如果说带刺的批评,甚至是很刺耳的很什么的那些,往往就不高兴了。

    ———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市长王南健

    关键还是在知情权、表达权上。像广州财政把预算挂网上,老百姓才发现拨给几个机关幼儿园的钱有几千万。如果这个不挂出来老百姓就不知道啊。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

    继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创造条件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和监督政府”的要求。北京学者认为,从“监督政府”到“批评政府”的过渡,是一种进步。说明国家领导人扩大民主的意识更加明确,姿态值得赞许。

    监督政府难难在官本位

    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是我国政府首次提及“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

    两年之后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表述从之前的“监督政府”增加至“批评政府和监督政府”———“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从“监督政府”到“批评政府”的过渡,是一种进步,说明国家领导人扩大人民民主的意识更加明确,姿态值得赞许。

    汪玉凯说,2008年温总理首次提及监督政府时并没引起太多关注,此次提及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原因之一在于,此间的两年,网络民主和网络监督异军突起,催生了老百姓监督政府的意识。

    在2003年的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刚刚履新的温家宝总理提出:“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只有人人负起责任来,才不会人亡政息。”后来他又多次就此重申。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谢春涛指出,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人民监督政府”,也正说明他认为这一领域难题重重,有待突破。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与安全研究所教授毛寿龙说,这么多年来我们监督政府很难,难在政府官员的官本位、政务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制度机制缺乏。

    而近年来发生的辽宁西丰县委书记派人进京抓记者、重庆彭水公务员短信针砭时弊被刑拘、河南灵宝青年举报政府非法用地被跨省追捕、安徽阜阳白宫事件举报人被报复致死等事件都说明监督政府、批评政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应做到政务公开渠道畅通

    那么政府应该如何创造条件,可以创造哪些条件,让老百姓来批评和监督?

    谢春涛认为,首先的前提之一是政务真正做到公开、透明。比如立法部门立法、政府部门决策、组织部门选拔干部、财政部门用钱的整个过程都应向民众公开,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同时,保持批评政府的表达渠道畅通。除了信访、人代会这样的传统渠道必须保持畅通外,网络等新兴渠道也要有效运用,且政府对所有监督和批评都应有回应。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政府创造批评和监督的条件应该是:从信息闭塞到政务公开,从自我考评到民意测评,各级政府都应该把接受人民监督的大门开得越来越大,从关门立法到开门立法,从拍脑决策到听证决策,政府对人民意见的反馈应该越来越积极。否则,让人民监督的承诺,只会让群众离得更远。

    汪玉凯说,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创造条件,在畅通监督渠道上动了一番脑筋。这种变化正由一种被动的松动,变为主动的开放。比如,各地网络发言人制度的设立、广州市财政局主动率先在其官网晒出本市所有职能部门的账本等。

    谢春涛认为,将“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即一种工作要求,期待今年在此领域,我国取得更大突破。

    众论

    如何创造条件最重要还民知情权

    南都记者采访多位参加两会政府官员纵论“批评”

    如何理解“创造条件批评监督政府”?以前是“小骂大帮忙”

    罗平飞(全国政协委员、民政部副部长):政府部门是公仆,人民是主人,公仆有什么理由不让主人批评呢?我们部门会虚心地接受全国人民的批评,包括这次两会收集的相关提案、议案我们都会认真地对待,抓紧落实。

    王南健(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市长):以前,我们说欢迎批评、喜欢批评,其实很抽象很笼统,甚至是很被动、很消极地应付,充其量就是喜欢那些“小骂大帮忙”。如果说带刺的批评,甚至是很刺耳的很什么的那些,往往就不高兴了。现在这样的一个要求,就是让你不仅不能消极被动,而且还要创造条件,让政府对待人民群众的监督,特别是舆论监督,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层面。

    郑鄂(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高院院长):民众监督、批评政府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总理还专门在报告里面提到要创造条件让民众监督、批评政府,这说明在现实中,确实有些民众不敢监督批评政府。

    朱军(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节目主持人):这是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写下这样的话,显示了政府的信心和能力,这也是政府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所必备的姿态。

    现在批评、监督政府有何路径?热线、约访、审计、开博

    王南健:我们现在最传统最有效的方法的是,领导的手机都是公开的,公布在网上。从我本人到下面镇,到各部门,全部对老百姓、对市民公开。这个是倾听市民建议和批评意见最直接、最方便的工具。不管文化层次高低、不管老人小孩,都可以拨打手机找到我们。

    李毓全(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市长):我们在监督政府方面的制度在一步步完善,包括专线、热线、约见人大代表等等。为人民群众创造监督政府的条件关键在制度,而所有的制度关键还要看各级领导是否真心实意地去看待群众和社会监督。

    邱玫(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去年深圳的重点投资项目大,政府列出了20个大项目供人大备选,让人大代表监督,最后确定了5个作为重点监督的项目,比如污水处理、地铁、居民居住证管理项目。

    深圳人大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3家规范且专业的单位来审计这5个项目。以前人大也有监督,但不像这一次这么专业。监督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和创新的过程。

    陈国桢(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副市长):比如我自己就开设了博客,经常通过群众的博客了解情况,目前,开封开设博客的市级干部有一半左右,我曾建议全市官员开设博客,但未被采纳。现在还要呼吁,官员主动和群众交流,让群众了解工作,也能避免误会。

    刘小华(全国人大代表、河源市市长):应该说你要批评我很容易。在河源我有一个信箱,随时看到网友批评我。还有我手机是公开的。我的手机公开不是作秀,实实在在,9年都是公开的,从来就是印在名片上。手机公开对我的工作有一定的干扰,但我认为是利大于弊。

    还有哪些创造条件的空间?增加公示透明度

    邱玫:比如政府给人大提交专业报告审议,要尽可能地让代表看明白,如果代表都不懂,那还监督什么呢?此外政府出台的一些重大决策,其依据是什么,有无遵循程序,这些都要让老百姓知道。

    郑茂杰(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平顶山市副市长):关键还是要在土地招标、规划、工程招投标等切实关系群众利益的方面进一步增加公示透明度,规划时就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吸纳群众意见时,也要改进,增加群众听证会、专家听证会等。

    刘敬民(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副市长):对政府的批评是监督的一个重要内容,媒体不能光是说好话,欢迎批评。群众的意见可以通过媒体反映出来,媒体不能光是讲明星大腕,他们本来就有话语权,而群众才是沉默的大多数。

    刘小华:我自己面对监督与批评从来没有犹豫过,我不怕记者。市民有什么怨气只能导不能堵,就像治水一样,你有意见我就把堤坝筑高一点,你再有意见,我再堆高一点,这样他对你就不信任了。我们一开始就疏导,你来多少我疏导多少,我们没有水坝。你有问题,能办的当场给你办,不能办的给你解释清楚。现在不能办的给你列出计划,你还有什么好说?

    朱征夫(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关键还是在知情权、表达权上。像广州财政把预算挂网上,老百姓才发现拨给几个机关幼儿园的钱有几千万。如果这个不挂出来老百姓就不知道啊。同时绝对不要因言治罪,不能随意因为诽谤罪就随意把人抓起来。

    张会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院长):最重要的就是知情权,老百姓都不了解,怎么去监督你。关键就在决策的过程,实行的过程,结果的过程都要公开透明,然后才能谈让老百姓监督。

    统筹:两会组记者彭美

    采写:两会报道组记者杨涛 刘春林 秦鸿雁 薛冰妮 李月刚 葛倩 严铧 田霜月 彭美 见习记者刘苗 实习生 黄前前

    摄影:本报资料图片

http://gcontent.nddaily.com/b/57/b571ecea16a98240/Blog/fa8/415048.html
杨涛:从“监督政府”到“批评政府”(南方都市报 2010-3-7) 温家宝: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南方都市报 2010-3-6) 社论:批评监督政府:既要创造条件又要用好条件(南方都市报 2010-3-6)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 温家宝: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 温家宝称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_ 温家宝: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 冯雪梅:监督政府从监督代表委员开始 代表委员建言“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 张鸣:没有监督就没有服务型政府(南方都市报 2008-3-12) 辽宁庄河民众政府门前下跪 官员被“严肃批评”(南方都市报 2010-4-23) 李华芳:政府改革请从预算开始(南方都市报 2010-3-12) 从发展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 政府不理批评怎么办 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大帐本 有效监督从监督花钱起-搜狐新闻 政府采购合同监督暂行办法 批评政府理应成为常态 王永章:无法回避“政府赔偿钱从何来”(南方都市报 2007-7-8) 王永章:无法回避“政府赔偿钱从何来”(南方都市报 2007-7-8) 社论:公共财政监督得力,政府采购才能阳光(南方都市报 2009-11-4) 刘林德:人民对政府的批评并不少(长江日报 2010-3-13) 当政府孱弱到只能用刑罚来打压批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