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先有“潜规则”,后有毒豇豆--观点--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16:00
新京报:先有“潜规则”,后有毒豇豆
张田勘
 
2010年03月01日08:10  来源:《新京报》
随着海南省三亚市英洲镇和崖城镇毒豇豆调查的展开,中国食品安全的一些痼疾再次呈现在人们眼前。
在调查中,海南种植豇豆的不少农户坦言,到底什么农药可以用,什么农药禁用,他们不太了解,只是听其他村民介绍某种农药很管用就去买来用。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只要将虫灭掉,能长得好看就行了。但是,对于国际上早就禁用的高毒农药,国家农业部也早就明令禁止。
因此,问题的真相在于,禁用的农药并非宣传不到位,因为早在2004年,海南省就明令禁止“甲胺磷”和“水胺硫磷”这两类高毒农药在省内销售和使用。但是,一直禁而不绝。
主要是因为高毒农药成本要比常规农药低4-6倍。其实,也有其他原因。例如,生产农产品的人并不吃这样的产品,即使吃也懂得如何尽量去除毒性,例如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在日常食用豆角时,家家户户几乎都会用盐水或温水最少浸泡半小时后再炒。另外,农民多年使用习惯一时难以改变,也阻碍着农药新品种的发展与推广。
海南有毒豇豆体现出食品监管的薄弱和无力,还在于生产者和经营者抱有侥幸心理,以为产品的毒性检查不出来,很容易铤而走险。事实上,海南的毒豇豆现在没法查出使用高毒农药的农户到底是谁,因为每天收满一车货(4万斤)往往需要跑几十个收购点,涉及几百个农户。
此外,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后,没有最终负责者,而是相互推卸责任,潜规则盛行。例如,对于武汉市农业局曝光“问题豇豆”的做法,三亚市农业部门表示了“特别的不理解”。三亚市农业局农技服务中心负责崖城地区豇豆检测的检测员说,这等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外省的很多运进海南的蔬菜也会被查出问题,例如白菜有机磷超标,但通常只限于内部通告,这已经是业内的“潜规则”。
由此看来,如果利用业内的潜规则处理,公众吃到的很多都是检测合格但实则有毒的食品。因此,中国食品安全的问题不在制度缺失,而在于基层的监管和无数潜规则的流行。(转自新京报,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新京报:先有“潜规则”,后有毒豇豆--观点--人民网 中青报:禁售有毒豇豆的风险有多大--观点--人民网 检察日报:毒豇豆曝光只是潜规则的意外?--观点--人民网 新京报:五粮液“身份牌”碰触社会隐痛--观点--人民网 新京报:“我爸是李刚”背后的权力骄横--观点--人民网 90后贱女孩 她们为什么接受潜规则? 新京报 新京报:还要让这6名矽肺病农民工等多久?--观点--人民网 新京报社论:教育改革已达成“共识”了吗?--观点--人民网 新京报:凭什么断言公众的批评是“别有用心”?--观点--人民网 新京报:还要让这6名矽肺病农民工等多久?--观点--人民网 新京报:没有监管制约,车改怎么改都没出路--观点--人民网 中国各地严查有毒豇豆?食品安全问题再引关注--人民网食品频道--人民网 沈阳日报:比“问题豇豆”更可怕的是潜规则--人民网食品频道--人民网 熊培云:先拆迁后安置造就“史上最牛居民楼”(新京报 2008-6-28) 南方日报评论员:从毒豇豆事件审视食品安全监督--观点--人民网 先 后 有 别 先 后 有 别 任仲平:中国现代化建设“新支点”--观点--人民网 选拔干部为何要“以德为先”?--观点--人民网 选拔干部为何要“以德为先”?--观点--人民网 老教授“潜规则”女大学生?彻底“被雷倒”!--观点--人民网 中青报:官场潜规则不过是“一把手”的规则--观点--人民网 扬子晚报:“叛徒”撼不动官场潜规则--观点--人民网 官场潜规则不过是“一把手”的规则--观点--人民网(中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