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项重大课题的新使命:探路上海转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48:09

21项重大课题的新使命:探路上海转型

2009年07月10日 01:10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 30位网友发表评论

见习记者 周呈思 上海报道

“两个中心”已然落定的上海,未来将如何行走?

7月9日,记者从上海市发改委获悉,“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的公开选聘研究单位结果发布,在162份的各类课题申请书中,上海市发改委确定了21项课题的研究小组。

这21项课题分属6大专题,分别是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上海战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振兴转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破解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以及加快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此21项课题,将全方位谱就“十二五”时期的新上海愿景图。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时期。”上海市发改委官员告诉记者,目前上海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发展过程,如何破解转型中的难点问题、如何化解和利用金融危机中的“危”与“机”,将成为21项课题探寻的重点。

一位参与课题主持的专家告诉记者,接下来几个月,各课题组将展开密集调研,各方初稿须在10月份起草完毕,而汇总后的“十二五”规划草案将于明年1月在市人大过审。

制造业变身图

在上海市“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中,三大课题直指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问题,对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

服务业方面,新规划将对目前上海已明确的金融、航运、信息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提出具体发展目标和促进其迅速壮大的举措;而对于医疗、教育、文化娱乐、旅游、商贸等可能成为服务业新增长点的领域,将提出发展路径。

记者从上海市发改委获得的《上海市“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显示,上海现代服务业的“短腿”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其主要表现在:金融业受证券市场影响波动性大,航运专业服务以及教育卫生等社会服务业规模偏小,而服务业整体对长三角和全国的辐射作用也不够强。

“这些问题,都要在下一个五年规划时期中得到有效解决。”上述上海市发改委官员表示。

与服务业类似,产业转型问题近年来也一直困扰着“上海制造”。今年1-5月份,上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了7%。

“上海将来要通过技术和价值链引领结构调整,并通过集约化发展产生产业辐射带动效应。”“上海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研究”课题负责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芮明杰表示,未来的先进制造业,将以重大项目为依托,以产业基地、各类开发区为载体,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加快融合,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上海要率先探索一条产业转型的新路,从目前的产业‘依附发展’升级到自主发展。”芮明杰表示。

能源、环境瓶颈如何突破?

面积仅6340.5平方公里的工业重镇上海,长期以来面临强大的能源环境压力。在“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中,能源和环境均是其中的关键字眼。

上海能源[22.14 2.07%]发展和节能问题研究”课题负责人、复旦大学能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力波表示,上海人口稠密,制造业集中,能源消耗量大,但包括上海在内的整个长三角一次性能源非常少,因此能源基本依赖外部供应。

“从长远来看,上海要尽量实现电力生产方式和供应渠道的多元化。”吴力波表示,煤电在上海没有发展空间,因此开发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等新能源,将是对目前脆弱能源供应体系的一个有力补充。

但整体上,电力供应还是要依赖华东电网的统调,因此能源安全供应保障问题,应放在全国层面下加以考察。“十二五”规划起草前夜,吴力波将前往发电企业、电网公司以及一些用电企业进行调研,试图破解电力瓶颈问题。

而对于“十二五”期间上海能否成立石油期货交易中心一事,吴力波坦言还不确定。“技术问题其实已经解决,但相关政策瓶颈一直都未能突破。”吴力波表示,要保证未来的期市规模,只有几家大型油企是不够的,要放开期货投资做市商的准入门槛。

此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在上海成立石油期货交易中心,并强调加快建设区域石油流通枢纽和交易中心、研究建立区域天然气交易中心。

在环境问题上,上海亦有受制于国家整体政策的瓶颈。

“上海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研究”课题负责人、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戴星翼告诉记者,上海未来要走“高端化循环经济”的路子,即增加循环产业链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提高附加值,尽可能地让产品不成为废弃物的经济。

但要达到这一目标,戴星翼坦言,立法问题会首先成为一个瓶颈。在地方立法权有限的情况下,需要从国家层面上来加以制定,在目前已颁布的《循环经济法》之外,还应有针对各个行业的专项法规,如电子废弃物等。

此外,还应建立标准体系,并通过专业机构强制执行和监管。

“即便上海建立了标准体系,但在其他地方不同步的情况下,这种标准不统一会引发国内不同市场区域之间的纠纷。”戴星翼表示。

“环保不能总在末端做防御,因为污染和经济增长的赛跑是没完没了的;更多的要在生产环节上做文章。”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