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118位将军支持 藏水北调奇想引起中南海关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0:26:25
  2005年底,中国出现一本《西藏之水救中国》奇书,主张引雅鲁藏布江、怒江等五江一河充沛水源,入新疆、内蒙古、甘肃等西北地区,进而彻底解决中国北方千百年来的缺水问题。

中央领导人手一本

  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的主张,不是说说而已。从2005年八月起至2006年六月,本书原创者郭开已和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官员商讨11次之多。目前中央领导可说是人手一本,全案(大西线工程)已引起中南海高层关注。

  《南方周末》27日以醒目的整版篇幅,介绍此书受到中央重视的来龙去脉。本书由二炮政治部原创作室主任李伶,历时十七年追踪采写而成。原创人是现年七十三岁的郭开,乃民间水利学家,早年他随四野征战,文革时被关进牛棚。他从牛棚的垃圾堆里,意外发现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的英文版《中国地理》,书中提到西藏水系的“三大拐弯”理论。

  这让一九四九年前曾在清华大学旁听水利专业课程的郭开,顿时突发奇想:“可否引雅鲁藏布江水,串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穿过阿坝分水岭进入黄河,从而解决整个西北与华北缺水问题?”

  文革平反后,郭开着手请教从中科院到水利部的各路专家,为考察水系他自费走遍大半个中国,不断修正初始想法,还拉许多志向相同的人一起奔走。厉害的是,郭开以行动和执着,先后感动118位将军,包括16名上将、17名中将,赫赫有名的老将如杨成武、杨得志、萧克等无不双手赞成。

  当然,老将的支持,和他们当年在陕北地区苦于缺水的深刻体验不无关系,进而把这种情结投向“藏水北调”。

  前北京军区政委刘振华上将,十年前就支持“大西线工程”。他用一周时间看完全书,称“书写得太好了,我就给一些领导同志送过。”不只刘振华,曾经担任邓小平和几位将军机要秘书的韩守文,透过关系向中央办公厅秘书局推荐《西藏之水救中国》,不料对方称,他们早知此书,现在中央领导人手一本。据称,该书首印的一万册,被中央各部委全数买走。

  郭开认为“大西线工程”上马的时机和条件日益成熟,包括23万铁道兵正枕戈以待,青藏铁路完工后可马上转向延伸线,将青藏铁路修至大西线起点的朔玛滩,为大西线铺平道路。

  2005年八月中,中央政策研究室负责人告诉郭开,他们已向中央领导汇报全案,并得到需“慎重论证”的批示。

    正反论证交锋

  就在“大西线工程”浮上台面的同时,中国工程院由院士钱正英和张光斗主持,动员四十三位院士和近三百位院外专家,耗时一年完成《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指出“大西线”方案存在两大误区:

  误区一,试图以南水北调的“大西线”来增补西北水资源,实际上“大西线”只调水到黄河,以大柳树为调节水库,并没有(调水)到内陆河的具体设想。对于内陆河,只能靠当地的水资源,包括当地的调水工程。

  对黄土高原来说,不是没水,而是没能力用水(不少土地在高坡上,用水靠抽水机从河边抽水,抽水费较高,当地不少农民用不起这样的水)。院士因而提出,“对黄河源区,是加强保护的问题,千万不要再瞎指挥破坏。”

  误区二,试图把塞北变为江南,有违自然规律。实际上,西北是干旱、半干旱区,江南是湿润区,各有其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不可违反自然规律”。由于这份报告对调水线路的意见很快反映到决策层,使得“大西线工程”暂时未被纳入决策议程。一些关键性问题仍待厘清和解决。

  显然,目前有关“大西线”方案的讨论,还处于论证交锋阶段。2005年夏季,在一场香山科学会议的讨论中,与会人员达到一个初步共识,即“大西线”方案需要国家层面的力量,来组织严格的考察与论证。专家并呼吁,由国务院牵头、各部委联合,召集多方专家组建“关于深化西线调水决策前期研究”调研组,以取得精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