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成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13:08
[原创]毛泽东与“成分论”

毛泽东与“成分论”

毛泽东出身于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农村,其父先生是一位精明的人,有房子有地,雇用长工,而且在镇上还开了一家米店,按照共产党执政后划“成分”的方法,应该属于“地主兼工商业主”。而且,当时的毛家,还正处于上升期,而不是没落期。先生还乘其堂弟(毛泽东的堂叔)欠他的债,强行霸占了他家的地。因此,按照“土改”时的标准,先生还属于“恶霸地主”。

毛泽东的娘舅文家,属于书香世家,显得比较温和,但已经破落了,反不如毛家兴旺。毛还有一个表兄姓王,属于传统的小康人家,比较注重读书“取功名”,不像正在爆发中的先生那样目光短浅,正是这个王老兄指引少年毛泽东外出求学,而使他免于成为一个新的土恶霸。

尽管毛家在当地是“大户人家”,但其实生活仍不富裕,这是因为闭塞的传统小农的社会中的“富户”,实际上也只能是相当可怜的。我曾经访问过农村地区的地主富农,他们在解放前也都跟毛家差不多,只是和贫下中农相比较好过一点而已,其子弟也常常要从小就劳动,放牛、打柴,或者送到外地去当学徒,决不像人们想象中的纨绔子弟那样游手好闲。也许你会举刘文彩的例子说地主是如何的生活糜烂。其实像刘文彩那样的地主很少。刘的弟弟刘文辉是大军阀、四川的土皇上,刘文彩地位相当于一个藩国的王兄,岂能看作一般的地主?有人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是由地主阶级统治,其实不然。中国是由官僚统治,当了官(坐了江山)才有权力,有了权力才有土地、才有银钱、才有一切,而不当官,就不可能有土地,即使有(前人当官所遗留),也会很快被现任官所霸占。所以说,传统中国不是私有制,也不是地主所有制,而是官有制。这是中国的封建社会不同于西方封建社会的特点。

所以当毛泽东来到大城市求学时,才发现土财主在这里毫无地位。吝啬的父亲不愿给钱供其上学,亲友的资助又很有限,使这位在封建社会理所当然的宠儿(毛泽东是长子,家族权势的继承人)感到了失落。在加上,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和严重的偏科,使他不可能成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实业家或者企业家,甚至也不适合当兵。但其出色的文学写作能力和历史知识(这些正是传统中国文化的强项)使他还是拿到了师范学校的文凭(如按照严格要求他是毕不了业的)。由于坚信博览群书才有出路,他来到北大图书馆当了一位管理员,工资每月17元。比起普通工人的每月4元、普通警察的每月6元相比,自然不算少,但当他看见梁嗽溟这样的年轻教授竟然拿每月一百多元时,其愤愤不平占住了他的胸膛,这种愤怒的程度一点也不比后来刘少奇“不准他开会”时轻。也许就在当时他下定决心要报复知识分子。

乱世出英雄。在当时中国那各种思潮、各种文化、各种势力——封建的、民主的;传统的、现代的;中国的、东洋的、西洋的;城市的、农村的——乱成一锅粥时,在绝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法制为何物时,毛泽东却早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毛泽东的确是当时社会的“适者”:他有了出身于大户人家的妻子(杨开慧的父亲是著名的教授,而当教授的地位决非当代所能比);连生了几个儿子(这在封建的中国是莫大的荣幸);20年代初,他就拥有了至少20000元现大洋的财产;后来,他竟成了执政党的候补中央委员、代理宣传部长,可谓高官。如果没有蒋介石的另立中央且获得成功,毛泽东会成为一位相当顺利的政客。

蒋介石被野史说成是叫花子出身,是否符合事实,本人无从考证,但其出身不会比毛家更高贵。蒋是留日的士官生、孙中山的军事助手、黄埔军校的领导人,而其在党内的地位不仅无法和汪精卫比,甚至也不如毛泽东高,但他就是靠“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夺得了天下。这当然是毛泽东所不能接受的。上山拉队伍,以出人头地、干一番大事业,成了他的必然选择,而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夺取江山、改朝换代的主要途径之一。武装斗争并非毛泽东所发明,将当时较为流行的马列主义的名词结合到传统的武装斗争中,才是他的发明。

马列主义的名词中有一条“阶级斗争”。什么是阶级呢?毛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作了形象的讲解。不过,不知他是否分析过自己家族和亲属的阶级性。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毛泽东的革命集团中的重要成员几乎全都是革命对象阶级里的成员。毛泽东就不再重复了;刘少奇家是地主;周恩来出身于封建官僚;朱德家据说较穷,但他是旧军阀,属统治阶级;陈云出身如何待考,但本人是白领阶层;林彪不用说了;邓小平被某些反对改革开放的人骂“地主”也不是新鲜事了,虽然其本人还真当过“工人阶级”。其余的,十大元帅、彭真、陶铸、杨尚昆乃至于江青、康生、张春桥、姚文元……几乎无一不是“出身不好”。有人调查,1949年以前的地师级以上干部80%以上都出身不好。这个由非无产阶级分子组成的集团在夺取天下后却大力推行“成分论”,真的有点荒唐。

有关“成分”的荒唐事可能许多人都记忆犹新。

有一家,男主人是“贫下中农”,娶了一个富农的女儿做老婆,生下来的子女则属于“红五类”,遇到地主富农的子女,连骂带打比谁都凶,别人不敢还口。因为其母亲的出身不算,以其父亲的出身为准。这使我想到《红楼梦》中,赵姨娘是丫鬟,是奴才,而她生下来的子女则是主子,因为他父亲是主子。毛泽东说:“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说得真精辟啊,只不过他为什么不照一照自己的时代。

另有一家,情形相反,一个地主出身的男子娶了一个贫农的女儿做老婆,生下来的子女整天让人骂狗崽子,而这位妇女在外面则经常将“我也是贫下中农”挂在嘴上,在家里大有优越感,谁也惹不起。取消成分那会儿,她老大不高兴,觉得失去了地位,直到改革开放二十年后,还经常提起毛主席的恩情,怀念从前那个时代。

当时有黑五类、黑九类之说。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些人及其子女,都是天生的贱人。毛泽东成说这些人(包括其亲属)加起来也不到全中国人的5%,不知是否属实?对毛的算术水平我不敢恭维,但他计算什么人是什么阶级却不按照他制定的标准进行分析,而是极具随意性的。怎么对自己有利就怎么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