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中国经济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3:36:19
德国大使就毛泽东对中国经济发展是非的评价
当毛于1949年10月1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他接手了一个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中国是一个人口极多的国家,几乎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国,现代工业所占比重很小,甚至到1952年国家经济恢复取得一定成就时,5.5亿人口中,产业工人仅为300万,而且这些人大多数都在小工厂工作。
当毛1976年9月去世时,工业产值据官方统计增长了12倍。钢产量从130万吨增加到2300万吨;煤炭产量从6600万吨增加到4.4亿吨;发电由70亿千瓦小时增加到1330亿千瓦小时;化肥从20万吨增加到2800万吨。中国可以制造载重汽车、大型拖拉机、远洋货轮和喷气式飞机。而且中国成了核大国,1964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70年代初发射了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工业生产所占的比重从1952年的23%提高到了1976年的50%;农业经济所占的比重从58%下降到34%。毛的时代是中国工业革命的时代。西方世界形成了一种固定印象,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开始于1978年的邓小平时代,这不符合事实,应予纠正。
然而,西方人产生这样的印象并非偶然,人民的贫困状况在1957到1976年的“失去的20年”中并没有任何改变。尽管人们常常出现超负荷的劳动、工作,但他们始终生活在贫困之中。28%的群众生活在低保线下。城市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从1952年的4.3平米减少到1977年的3.6平米。重工业和装备工业的强行建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人们维持在一般的生活水平上,但资本积累率却不断提高,从1952年的21.4%上升到了1978年的36.5%。毛并不认可赫鲁晓夫“土豆加牛肉的共产主义”,他的社会主义是苦行主义的。毛不同于封建皇帝,他像“五四运动”的革命者那样对国家强大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关注人民的幸福。
在毛1/4世纪的计划经济期间(1952到1976年),中国的生产按照官方的统计年增长率为6.1%,人均收入年增长率为4%,而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认为增长率在4.4%到2.3%之间。57不论哪个数据正确,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都远远地落后于四小龙,即韩国、台湾、新加坡和香港。
更主要的是,毛时代的经济增长是靠增加资源投入而实现的: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投入到了生产过程中,同时不断延长农民的劳动时间,国民经济的投资率持续增大,而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效益却很低。整体生产效益,即通过劳动时间和资本投入来提高生产,在毛的时代平均每年下降0.8%。
毛的计划经济,自1958年以来一直是垄断经济,效益很低。具体情况如下:
对于集体化的农业经济来说,它的生产与人口增加不相匹配,1976年中国人均生产的粮食还没有1957年多;
对于农村的社队企业来说,大多数生产都是亏损的,直到邓的改革创造了新的条件后,农村企业的极大潜力才被发掘出来;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重工业企业组成了巨大的、一体化的工厂联合体,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小城市,工人和职员队伍庞大,而且从生到死都由企业负责到底。1964到1971年期间,毛让许多重工业和装备工业的大工厂建立在中国内地的深山里,以防外国军事进攻。“三线计划”起源于对美国,1969年后对苏联进攻的防御考虑。因此,中国一部分大企业由于地理位置的偏远缘故至今仍然被认为没有竞争力。
经济增长仅仅靠不断提高资源投入,而生产效益却不断降低,那么这种增长是不会保持长久的,同时资源的投入也无法持续不断地增加。1976年,毛去世后这种现象就出现了:农村1/4人口的生活降到了水平线下,处于极度贫穷;国有企业的效益问题越来越严重;投资也无法提高。党的领导在毛去世时说经济面临崩溃的危险,这绝不是凭空捏造。
当国有企业自邓小平80年代改革以来被推向市场而失去了垄断地位后,它们没有效益的情况就更加突显出来了,许多企业不但不能创造利润,反而在浪费资本。生产所用原材料的价钱超出了产品的本身价格。
毛的接班人从工业中所获的资本价值比起对它的建设投入来说要少的多。这样毛时期的经济增长率是有局限性的。许多毛留下来的国有企业在邓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产值呈负数,持续亏损,致使中国国民经济到90年代中期陷入深渊。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负担都来自毛的遗产,此外受过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极度缺乏。1965年,企业中工程师和技术员占工人总数4%以上;“文 化 大 革 命”造成了十年的教育空缺,到1976年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降到了2.6%;十多年后,即到1987年重新达到了1965年的水平。
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直到邓时期的很长一段时间也都很难控制。如果说古老的中国文化最高境界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话,那么毛是领导群众同“自然斗争”,这可以说是受非中国式的外来思想的影响。
而且,毛使中国的人口问题尖锐化了,他拒绝接受任何计划生育的建议,甚至在60年代期间还推行鼓励生育的政策。他常说:“人只有一张嘴吃饭,但有两只手劳动”。在毛的时期,中国人口几乎增加了一倍,接近10亿。如果他的接班人继续推行这个政策的话,中国的人口在今天,即在21世纪初,就不仅是12.5亿,而是18亿,或许因人口爆炸而早已混乱一片?
毛确实留下了一笔沉重的遗产,然而这笔遗产也为邓小平时代中国经济的惊人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毛破除了古老的儒家文化,这样也就清除了中国经济发展上的障碍。他曾经热情洋溢地说道:中国的农民群众是一张“白纸”,在上面可以画出共产主义天堂最美的图画。他确实留下了一张白纸,邓小平在它上面谨慎地、一步一步地绘制着一幅市场经济的建设蓝图。
--------- 文章摘自《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
**      当今的中国,在网上激烈的辩论中,有两个毛泽东,一个是被诅咒的毛泽东,一个是被纪念的毛泽东。
前一个毛泽东是千古罪人,发动大跃进大搞浮夸风,在风调雨顺的三年里“饿死三千万”;另一方面,他又要对中国人口的激增负责,“错批一个人,多增三个亿”。三个亿用加法加上三千万,罪大恶极;这个毛泽东是精英们叙述和诅咒的毛泽东。
后一个毛泽东呢,虽然在大跃进的初期也曾头脑有些发热,但发现下面的问题以后,就一再反对浮夸风,给人们泼冷水,要当个右倾保守主义者。精英们在叙述这段历史的时候是很用心的,“忽略”了不少史实,包括那个有名的庐山会议里的事情。不过,毛泽东在那个七千人大会上作自我批评的事情没被忽略掉,因为那对精英们有用:你看他自己都承认了。谁叫毛泽东那么农民呢,连不该自己承担的责任都去承担。那些精英们不但心细,而且也真胆大,竟然连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忽略掉。事实上,在那场历史罕见的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下,粮食必然地大幅减产,这才是饿死人的直接的主要的原因。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在帝国主义的严密封锁下,当时政府用“一平二调”的全国平均主义,把死亡率减小到了极限,减到大致相当于解放前没有自然灾害的正常年度的水平,避免了历史上类似灾害发生时的雪崩式的恶化,应该说相当不容易。如果按照精英们推崇的“完美的”市场经济原则,不知饿死的人要多出多少?至少要远远超过解放前的有灾之年吧?
精英们说,除了那三年,毛泽东时代也没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这话又说得过分了。那时候,为了快速工业化,消费水平确实控制得很低,为了长远发展那应该可以理解。如果不是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怎么人口会大幅增长?那种增长率几千年都没出现过,有个叫数学的网友把这个突变现象叫“毛泽东阶跃”,他问得有意思:难道是毛泽东让中国人的遗传基因来了一个突变,突然变得特别能生孩子了?而且,那个时代人的平均寿命由35岁增加到65岁,作为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婴儿成活率和教育、医疗的普及率等关键指标甚至超过了中等发达国家,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这种事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都没有过。
对于亿万穷人来说,基本的生活、医疗保障,受教育的权力,这些东西是他们几千年来所梦想而得不到的,所以穷人们是最感谢和纪念这个毛泽东的。精英们则烦别人提这些。这也好理解,要不是毛泽东那么照顾穷人,精英们的消费水平早和国际接轨了。
精英们说,要不是毛泽东反对搞计划生育,中国早就发达了。可有人发现,毛泽东早在1920年就意识到了人口控制问题,50年代批马寅初批判的是他的“新马尔萨斯主义”倾向,不是说不该计划生育,70年代起一直在提倡和实施计划生育工作。这项工作有它特殊的地方,是受节育技术、生产力水平、传统观念等条件制约的。随着条件的改善,工作是随之跟上的,没怎么耽误。更何况,按照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和国际环境,人口多也不是只有消极作用,活着的人如果利用好了都是可以创造财富的。当然,有的人认为亿万男女要不要孩子,甚至同不同房,都只听毛泽东一句话,那我也只好承认他抓得不够紧了。对于精英们来说,管理这个国家是很容易的,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儿。
精英们说毛泽东打仗、搞政治还行,但不懂经济,毛泽东时代经济停滞,甚至倒退,最后濒临崩溃。可实际上,毛泽东时代却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完成了历史性的工业革命,由世界上最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世界第六大工业国,只用二十多年就走完其它国家上百年的路,而且还是在严密的国际封锁下完成的,是世界历史上的经济奇迹。纵观中国历史,正是这个时代使中国从衰落转向复兴。请问精英们:是否高楼盖起来以后,就可以认为地基和下面几层是没有用的?是否挖井人死了,吃水人就可以骂挖井人?而且,只有在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工业才有独立的设计制造能力,才有多项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种成就不仅在其以前没有过,在其以后也没有过,总体水平在世界上的排名后来竟然还倒退了!
当然,精英们是不认这些的。他们就喜欢讲大跃进时“亩产万斤”和炼土钢的故事,说毛泽东时代的东西不是吹嘘的,就是生产出来不能用的。可我就奇怪了,难道那好几亿人都不用吃粮食,光看报纸就能生存?是不是毛泽东时代的钢都是那么炼的?那铺满全国的铁路怎么能通行?那天上的卫星怎么没掉下来?那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是不是在拍故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