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清生:漂泊北京,行走天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8:22:09
古清生:漂泊北京,行走天下 来源:东楚晚报 时间:2008-4-18 9:57:00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记者 刘会刚

  古清生,祖籍江西,生于湖北大冶龙角山,原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职员。1994年,辞去公职到北京从事职业写作,主要从事产业研究,地域文化考察,独立评论和美食美文写作。已出版长篇小说、散文集和报告文学集23部。
  古清生是当代中国作家中,唯一涉足美食文化研究、汽车评论写作和人文地理考察的作家。他也是搜狐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作家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兄弟文化等媒体出版机构的撰稿人,先后在全国数十家报刊开辟专栏,长期担任搜狐网汽车频道汽车评论员,吃喝频道顾问。古清生以其地质队员的姿态步入流浪写作,流浪、生命、写作融于一体,创造出奇特的充满个性化的行走文学文本。

  漂泊的浪子

  4月3日,古清生从神秘遥远的神农架回到黄石为岳父送行。5日清晨,他来电,约记者去蕲春游历。十四年来,漂泊在北京的古清生都是这样,神出鬼没地游走在大江南北,雪域高原,进行着行走文学的创作。
  1994年4月,年轻气盛的古清生,怀揣2000元钱,肩背一台286电脑,绝然离开黄石进京打拼,梦想当一个文学大师,像沈从文、鲁迅这样。之前,古清生只想离开南方的幕阜山,去哪里他心中没底。看到周围很多朋友去了海口,而他去了一趟西部,返回时经过北京。西域广大无边的苍凉激活了他生命的热情,古清生决计闯荡北京。
  刚到北京,古清生去了《中国有色金属报》,不拿工资,目的是建一个通讯地址,收稿费。另外,单位领导出于爱惜人才对他有所关照,以借调的形式保留他的关系。
  初到北京,古清生买了一辆旧自行车,每天骑着车在北京城转悠。当年6月5日,喝酒之后为一桩小事,他与别人干了一架,右脚外裸骨不知踹到何处,骨裂,打了一个月石膏。这事他一直没跟别人说,此事毕竟不怎么光彩。古清生此后发誓,以后再打架,只跟有中高级职称的人打,这样才对等。
  当时的中国文坛正刮都市风,都市小说、都市言情剧火爆。带着一身山野气息的古清生傻眼了。自己写的都是乡村、矿山小说及散文,被小说月报1992年第五期转载的中篇小说《古巷道》,写的就是矿山生活,而对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及都市文化一抹黑,如何在北京城立足?
  古清生心里对此作了一番长考,毅然决定减少小说写作,主写散文,散文篇幅短,报纸、杂志和出版社都要,这对于生存十分有利。
  白天,他拼命写作,散文、小说和影评都写,那时房租一天28元,换来的稿费交了房租之后,略有盈余。古清生说,那时候省钱啊,袜子破了都舍不得扔。有一次电影导演古榕请古清生去家里喝酒。古榕当时的夫人徐松子是电影女明星,家里布置得典雅洁净,进门要脱鞋,古清生脱了鞋,破袜子露出两只脚后跟。他就那样,坐在古榕家里,露着两只脚后跟,喝着古榕从巴黎带回来的人头马。
  脚伤打石膏那段时间,古清生住在浙江办事处,不能出门,写稿也不便。他跟一起住的浙江老板打双扣,第一次学打这种浙江式扑克,两副牌合起来,但古清生强记精算,每天从老板那里赢百十块钱生活。他还想,万一将来靠稿费养活不了自己,就去做厨师。古清生自信自己在地质队练就的烹饪手艺,这手艺也为他日后美食散文写作打下了基础。
  异乡的生活是清贫的。天天独守青灯黄卷,古清生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但他无怨无悔。他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作家,在新下陆生活的时候,所交朋友都是嗜书人。他有两个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图书馆的借书证,几乎看遍那个图书馆所有社科类图书。到了北京,真正从事职业写作了,古清生心里知道这绝不会一帆风顺,困难无所不在。只是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他不断提醒自己:你难道不是在从事儿时的梦想中的事业么?自己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一往无前地走下去。北京是情感落差最大的城市。古清生说自己黄昏不敢出门,免得陡增伤感。那时还没有手机,只有BB机。古清生买了一个BB机,却从来不叫,没有人呼他。寂寞难耐之际,他自己走到公用电话亭,拿起电话自己呼一次自己,心满意足地走到街上。因为在北京,除了自己,没有朋友,没有人知道他在何方,没有人知道他的BB机号码。
  当年,古清生以自己的流浪经历和情感写作散文,这些散文结集成书《男人的蜕变》出版,这是他闯北京的第一本书,这本书随之再版加印,在北京引起很大反响。北京电视台来给他做专访,北京媒体开始称他为中国第一流浪作家、自由撰稿人。从此,古清生以每年一到二本书的出版数量推出自己的作品。因无事也没有灵感可写,偶尔尝试美食写作,却从此一发不可收。美食散文一口气出版8本,2008年将有四本面世。
  漂泊北京十四年中,最令古清生懊恼的是那次被盗。那天,他与几位朋友小聚回家后,发现家里一片狼藉,笔记本电脑被窃、单反数码相机等价值几万元的物品不翼而飞。他立刻想到电脑里存着那些“宝贝照片”,那是他历时4个月、行走14个省份所拍得的珍贵照片。另外,还有呆在神农架两个月在神秘的原始森林拍摄的照片。“君子,请将资料还给我!”古清生痛苦万分,走投无路之下写了一篇博客,恳请梁上君子物归原主。但是,这一次再没有过去的幸运。之前一次,有人在邮局拿走了他的手机,在短信栏里查出他叫古清生,居然按电话号码打到他的朋友,将电话归还给了他。

  愤怒的侠客

  古清生毫不避讳地说,刚开始写作是为了旅游。以前,他想当作家,后来发现“文革”期间有那么多作家受难,就一心想学理工科。在地质队他自学了地质、机械、无线电和数学,后来觉得学习这些成本巨大,很难出成果,不如回到原点学文学。文学只要一本稿纸,一枝笔。不过,他为文学也几乎付出所有,低微的工资几乎都买了书,许多文学经典借不到,尤其是诗歌和文学理论著作,必须想方设法购买。
  学文学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旅游,因为经常有机会参加在风景名胜地举办的文学笔会。那时候,古清生只有一个梦,这一生中能够出版一本书,这个愿望在那个时候,好像过于奢侈,连他最好的工友都不相信。就像他现在喝酒时跟人说,这一生的愿望是得诺贝尔文学奖,现在的人也不相信,但是,将来谁说得清呢?当年只想到一生出一本书,现在他每年的铁定计划是出三本书。而且,他说现在开始写精品。
  天性自由与不羁的个性,注定古清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愤情”。除了日常靠散文随笔和小说稿费为生外,进京两年后的1996年,古清生与朋友合作写了一本时政类书《中国可以说不》,这本书让古清生在当时火了一把,很多人的目光开始关注这个外省游子,这些人包括当时的美联社、法新社、合众社、路透社等等,直到美国9.11事件发生,这些著名的世界通讯社还打电话采访古清生,请他对事件进行评述。
  写作《中国可以说不》时,古清生梳理了整个资本主义发展史,也就是一部内燃机文明发展史。他认为,中国要图强大,首先必须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光修堤筑坝是不行的,中国不图汽车工业发展,决不会有强大的机会,因为汽车制造业关联着整个装备工业,也就是国防的强大。由此,古清生的目光自然关注到汽车行业,于是开始写汽车评论,鼓吹中国要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现在叫发展自主品牌。他同时也为中国消费者着想,许多汽车时评就是狙击跨国公司的谎言,受到网友的好评,被网友称为中国汽车评论界的“良心”。
  古清生的犀利文笔,还一针见血地指向中国文坛的学术腐败。2006年2月24日,著名评论家白烨在新浪Blog上贴出原发于《长城》杂志《80后的现状与未来》。该文评价韩寒的作品“越来越和文学没有关系”,并对“80后”提出了批评,“80后”写作从整体上说还不是文学写作,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的“票友”写作。3月2日,韩寒作出回应,在新浪Blog上贴出《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文中一句话迅速在网上流行: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最后也都是花圈。
  “韩白之争”白热化之际,古清生突然出手,在网上发表了致全国作家和编辑的一封公开信《撕裂,还是正本清源?》。他在文中披露了白烨的“四宗罪”,并指出不该将“韩白之争”简单地概括归纳为“代际之争”,更应该看到这场争论背后的“学术腐败问题”。这封公开信,如一剂止痛药,为这场口水仗划上了一个句号。
  2006年7月25日,古清生批评矛头直指北大美女作家步非烟。他在搜狐博客挂出博文《东方白,月亮升,北大何以出了个步半仙》:读着这样的文字,俺惊讶得如坠梦渊,一位24岁的北大中文系女硕士,文字如此飘逸而斑斓,真是才气逼人,学识过人,感觉袭人,只道是坠落此魔界,是如风魔、道魔、情魔,骇然之至,感到那么三分不解,四分可惜。能将弟子领引至此步田地,北大诸公才能端的高深与奇异,这本身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趣境。博文中,古清生道出自己的立场:职业作家只有坚守社会正义一条路,独立撰稿人,没有任何资源可卖,以至没有任何条件去取媚招安。
  当然,古清生嫉恶如仇的批评,也引起部分人的痛恨与回击,甚至谩骂。古清生承认,在坚持自己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时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没有克服不了的。他说,人不能给自己一些病态的或软弱的暗示,否则人生可能会很抑郁。“譬如我爬山的时候,常常落后向导一大段,我就想,我把前肢放下来吧,那总还是能坚持到达目的地的。”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