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的迷失-对中国财经类报纸定位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6 21:17:38
(2006-10-20)
内容提要
本文选取了当前中国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三家财经类报纸:《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作为样本,[1]对其2006年第一季度的新闻­文本分别从报道领域、篇幅、图表、链接、头版头条等方面进行内容分析,从而对中国财经类报纸的专业性定位进行详尽剖析。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界定本文表述­的两个主要概念:"专业"和"财经"。第二部分到第四部分别从目标受众、报道领域、报道方式三个维度,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着重考察了中国财经报纸对专业性定位­的误读。第五部分扼要地表达了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 财经 专业性 定位
提及中国财经媒体,让人联想最多的就是其高端的读者定位,狭窄的报道领域、艰深的内容定位,这在当下竞争激烈的中国报业市场上可谓独树一帜。专业,是我国财经类­报纸鲜明的身份标识,也是其立报之本,这一点已得到学界、业界的广泛认同。因而,本文就从这一角度切入,全面探究中国财经类报纸的专业性定位。
一、概念的界定
文章伊始,笔者先对本文中的几个概念做一厘清。"专业",学界对这一概念以及相伴的"新闻专业主义"有颇多讨论。郭镇之认为,新闻专业主义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中立的把关人和客观的反映者。客观性和中立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特征,并由此发展出一套专业的理念和技巧。[2]李金铨则把新闻专业主义放在新闻实务和记者素质两­个层面上加以考量,他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在理论上大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迫求报道的客观公正,一是职业的伦理道德。[3]潘忠党和陆晔则把新闻专业主义,作为一套­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语,在意识形态框架下阐述了媒体的社会功能、新闻从业者的角色及专业操守。[4]
以上诸位研究者对于专业的界定以及新闻专业主义的阐释,多从媒体的功能、从业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强调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对我国当前新闻职业理念建构的参照意义。­而笔者在本文中所提及的专业性则只是表达这样的含义:它是和综合性相对的,使财经类报纸区别于综合性报纸等大众媒体,从目标读者、报道领域、报道内容的定位来看­财经类报纸的专业性是中众、小众媒体,即《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解释"集中在一件事或一方面的,单一的"。[5]至于学界强调的新闻专业主义,以及财经媒体能­否真正发挥及时传递财经信息、监管行业市场和公司行为、引导投资等方面功能,不是本文探讨的范围。正如潘忠党和陆晔在《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里谈到对专业化一方面的理解:"形式、手段和技能上的创造及提高。"[6]
此外,何谓"财经"?财经新闻与金融新闻有什么区别?"财经"类报纸与"经济"类报纸、"金融"报纸、"商业"报纸有什么关联?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蓝鸿文教­授认为,财经报道的概念应从广义上来理解,它应该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经济活动中一切有关理财的报道。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周瑞金则用发展的眼光指出,财经新闻是改­革进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阶段的一种具有新特点的经济报道,它是以构建市场化经济制度为依据,以培育生产要素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为重点的经济报道。[7]
我们再来看看《现代汉语词典》对这几个概念的界定:财经:"财政和经济的合称";[8]经济:"经济学上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9]商业:"以买卖­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10]财政:"国家队资财的收入与支出的管理活动";[11]金融:"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12]
从上述诸多概念的定义可以初步判断:这些概念的外延是逐步缩小的。笔者认为,金融类的报纸更多的只是关注证券市场、资本市场等微观经济活动的具体行为,而真正意­义上财经类报纸的视域则是商业、经济、消费者事务以及影响商业活动的文化生活的所有方面。对于"财经"的不同理解,导致在新闻实践中出现的偏差,笔者将在下文详­细阐释。
二、目标读者定位 金字塔尖
在这个传播过渡的时代,信息量呈几何数增长,传播方式令人眼花缭乱。当媒介走向买方市场,媒体定位就是如何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抢占媒体市场的策略。准确的媒­体市场定位是媒体营销管理的起点和成败所系。这是一个"定位的时代",如何在众多财经类媒体中脱颖而出,中国财经类报纸无一例外地定位在了高端。
1、金字塔尖的读者
我们来看一下他们是如何描述自己的目标受众:《中国经营报》"锁定中国商务人群",即"生活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里,受过高等教育,在经济组织中担任中层以上管理­职务的30岁至50岁的男性公民。他在公司中对一个部门的运作全权负责,有一定人员、资金的决策和管理权;他关注竞争对手、行业的发展变化,关心工商资讯和国家­经济政策。"[13]《21世纪经济报道》明确其读者群为高端受众即收入较高,知识层次较高的"细分化"了的人群。而《经济观察报》则向我们勾勒了一幅有财富、­有权力、有理想、有未来的"四有新人"的读者肖像。
虽然对这三家报纸目标读者可以做进一步细分(如《中国经营报》定位是"老板报",《21世纪经济报道》的读者群是普通经理和想成为经理的人,《经济观察报》的读­者群则是高级经理和政府官员),但其实正如《中国经营报》总编辑李佩钰所言:"这几家财经类媒体,大家都共同定位于一个市场,读者没有明显区分,都是企业的中层­以上管理者。"[14]
中国财经报纸在充分市场细分基础上,定位高端读者。让人产生疑问:是不是财经媒体就一定是做给小部分人看的,而这一狭小人群又被贴上了明确的标识。是不是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体现财经媒体的专业性,不同于综合性的媒体?
2、榜样的力量:《华尔街日报》
《21世纪经济报道》等报纸的目标就是做成中国的《华尔街日报》。[15]那么我们不妨看看《华尔街日报》的读者定位。1903年,《华尔街日报》称自己是"投­资者的报纸"(The
Newspaper for the
Investor)后来又加上公司和商人。这与当下中国财经报纸定位相差无几。而如今的《华尔街日报》的读者群"连中学生、教师都算在内"。从1991年起,《­华尔街日报》设立教室版(Classroom
Edition)。同时,该报还开创"报纸的教育工程"(newspaper In Education,简称NIE工程),千方百计地培养青少年阅读报纸习惯。这一做法的效果,既扩大了未来潜在读者的队伍,又扩大了报纸现实的发行量,且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16]特别是在电子媒介强烈冲击下的今天,NIE工程影响深远,让这些年轻人从学校起就是《华尔街日报》的读者,以该报强大的文化科技教育内容­影响下一代,同时为自己培养未来读者。
2002年《华尔街日报》发行量180多万份,[17]广告收入近11.5亿美元。[18]2004年,号称"国内发行量最大的主流财经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单期发行量不足50万份,广告收入2.17亿元。[19]
市场经济高度发达,财经报纸历史悠久的美国没有忽视中学生这一潜在人群,而刚刚起步的中国财经报纸却把自己的读者定位在金字塔尖,我们的财经报纸仅把目光锁定在­当下新兴的尚不成熟的中产阶级身上,却忽视了正在上升的年轻力量。伴随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投资人数、投资种类的急剧增加,人们对于经济信息的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关心经济、关心财富的人都应成为中国财经报纸争取的受众。
中国财经类报纸正处于探索和上升期,还没有培养起稳定、忠实的受众群体。如果只是肤浅地追求专业而忽略了那些正在上升的力量,无论对报纸的前途,还是对财经新闻­的发展的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我们需要财经媒体的不断进步、成熟。
三、报道领域定位 相对狭窄
如果对财经新闻进行细分的话,我认为其外延应有三个纬度。第一、处在最核心的部分是通常媒体理解并能接受的金融新闻、公司新闻、产业新闻等;第二、外延逐步扩展­到政经新闻、国际新闻、时事评论等,这是当前中国财经报纸逐步改进的地方;第三、广义层面的财经新闻,这涉及到影响经济的一切领域,目前中国财经媒体这方面亟待­改善(见表1)。
1、比较:《华尔街日报》
我们还是先看下中国财经报纸一直追求达到的高度--《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践行自己对"财经"新闻的理解。
《华尔街日报》1889年创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报道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在1920年代末期,也就是创立30年后,该报的发行量最高才五万份,报道领域和­读者群体主要局限于金融圈内。1941年,基尔戈尔(Bernard
Kilgore) 任执行编辑,对该报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其主要措施之一就是转变观念,将报道范围扩大到商业、经济、消费者事务以及影响商业活动的所有生活方面。­此次改革立即见效。两年后就报纸发行量就回升到35000份,1947年初冲至72000份,[20]1948年,《华尔街日报》成为美国第一个和唯一一个的全­ 国性商业日报。
随后,《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范围不断拓展,从资本市场发展到货币与投资,再扩大到健康、技术、媒体和销售业公司的新闻,又深入到个人金融、旅行、电子和汽车。今­天,它已将天气预报、体育纳入报道范围(即财经新闻的第三个纬度)。1966年,报纸的发行量突破百万大关,1983年超过两百万份,此后的10年时间该报发行­量一直位列全美榜首。[21]
事实上,《华尔街日报》除了是一份商业与财经的报纸之外,也是一份很好的普通报纸。它的非商业新闻以及文化领域的探讨均有深刻而广泛的涉猎,因此在传播媒体的抽­样调查中,华尔街日报仍被列为美国三大普通报纸之一。[22]
表1 三家报纸报道领域的构成
报纸 版数 内容构成 备注
中国经营报 平均约62版
评论、财经、产经、商业新知、第一招商 100% 无 0%
每期版数不固定,最多达76版(3月20日),最少52版(1月23日、2月6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40版 (周一)
政经、财经、产经、金融、商学院、研究、IT、公司、评论
共36版 90% 生活4版 10% 无 24版(周三、五)
政经、财经、地产、财经、金融、公司、汽车共23版
约96% 读书1版 约4%
经济观察报 平均约54版
市场、公司、产业、观察家(均45版) 约83%
生活方式、个人选择、中国心灵、专题(均9版) 约17%
每期基本固定56版,其他2月6日48版,2月13日、2月20日、2月27日52版
※统计方法:《中国经营报》和《经济观察报》每期版数不固定,因此将其每期版数相加,除以期数,得出平均每期的版数
《经济观察报》2006年1月2日的《改版致读者》特别提到:"我们从没有将"商业"定义为一个过分狭隘的概念,相反我们相信商业资讯的价值更多来源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有机结合。因此,我们不但会花上我们全部的力量去追踪来自经济和商业的新闻,还会再花上同样的力量去关心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变化,这些变化要­么本身就是商业机会、要么会深刻地影响商业机会。"[23]
然而,从上表我们还是清楚地看出,在《经济观察报》改版后的三月内,三家财经报纸的报道领域体现了其对财经新闻相对狭义即第一、第二纬度的理解。从版面分布情况­来看,《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周三、周五 96%的版面都集中在财经新闻较为狭窄的领域,《经济观察报》也有83%的版面用于财经新闻前两个纬度的报道上。关于生­活方式、文化领域等内容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三家报纸比重最高的《经济观察报》也只投入了17%的版面。
其实,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所有非经济的新闻,都有可能转变为经济新闻。从天气预报到战争新闻,一定条件下会转变为经济新闻,谁及时抓住谁就可能在媒体竞争中获得­成功。其实,真做到这一点,财经新闻三个纬度齐头并进,也就解决了当前财经类报纸信息少,无法实现日报化的难题。
2、版面划分的偏差
事实上,中国财经报纸对于"财经"第一个纬度的理解还存有明显的误读。《21世纪经济报道》的部分版块构成是"政经、财经、产经、金融、IT、公司",每版块一­般4 版。这里,该报把"财经"版也放在和"产经"、"金融"版并列的内容。笔者注意到该报对于"财经"的解释是"capital
market",翻译成"资本市场"(财经版一般是9-12版)。这与紧随其后的金融版(finance)并没有质的区别。
同样,《中国经营报》的版块分为"要闻、财经、产经、商业新知、第一招商"等,从版块的划分依旧可以看出,该报对于"财经"的界定与《21世纪经济报道》差别不­大。在其招聘采编人员时,《中国经营报》提供的岗位要求也是:"要闻、财经、产经、营销管理、商务各版块的新闻采写工作。"[24]从这些细节不难看出,中国财­经类报纸对于什么是财经新闻,以及报道领域的分类还没有真正理解。
四、报道方式定位 曲高和寡
财经新闻报道内容的专业体现在:采访对象多为财经界业内人士、专家、相关机构的领导人。报道涉及问题多是较为深入的财经现象,往往只有专业人士才会产生较大兴趣­,如汇率变动、股市涨跌、收购内幕等。同时,财经类报纸作为面向大众的公共媒体,如何使专业的财经内容让更多读者接受,在保持并提高专业水准的同时,如何采用大­众策略,以通过增强亲和力的方式来提升市场影响力,就成为摆在每家财经类报纸面前一个重要问题。
《经济观察报》2006年1月2日社论《该版致读者》中特别指出"我们会努力以严肃的富于生机的方式呈现,以简单易读的语言表达。我们知道简洁、清晰的汉语其实­非常适合表达所有的主题。"[25]对此,笔者选取该版后的《经济观察报》和其他两家财经周报一季度的新闻文本,分别从篇幅、图表、链接、头版头条等方面进行内­容分析。
1、每版文章数
表2:每版文章数统计 报纸 版数 文章总数
文章总数/版数
中国经营报 728 1688 2.32
21世纪经济报道 891 2779 3.12
经济观察报 527 1079 2.05
※版数只是计算除了头版所有版面,包括广告版,即里版版数
※个别版的一句话简讯没有算在其中
※新闻的链接不另计数
※生活版没有算入,其文章数和图片成倍多于其他版面,风格不统一
在对每版文章数字的统计中,笔者发现三家财经类报纸平均每版最多的《21世纪经济报道》仅3篇文章,最少的《经济观察报》才2篇。这对于对开、每期几十个版面的­财经类报纸,可以想像每篇文章的字数是多么庞大。洋洋洒洒几千字,对于其定位的高端读者,如何挤出这么多时间阅读,是个问题。尤其对于侧重于事件报道的《21世­纪经济报道》,作为周三期的报纸如何在最短时间里给其高端受众带来最大的信息量,而不是每版3篇鸿篇巨制的填鸭,也是个问题。
2、头版头条
下面,笔者就对三家报纸头版头条进行具体文本分析。看看《经济观察报》反复强调的"我们本该早些认识到这一点,以简单易读的语言表达。"[26]是否在改版后的­三个月内有所改进。
表3:头版头条字数分析 报纸 期数 总字数
平均每期字数 总句数 平均每句字数
中国经营报 12 25836 2153 518 49.88
21世纪经济报道 34 121673 3579 2275 53.48
经济观察报 12 44939 3745 877 51.24
※统计方法:通过网络搜索到该报纸每期头版头条文章,复制到microsoft
word文档,由工具栏中"字数统计"得出结果;然后再依次相加,得到总字数;除以期数,得出平均每期字数。
※数出每期头版头条文章的句子数,依次相加得出总句数,在用总字数除以总句数得到平均每句字数头版头条头版是报纸的脸面,历来都是报纸的灵魂。如何选用头版头条­,是一家报纸办报水平的集中体现。每一家报纸的总编辑,无不在头版头条的选用和安排上费尽思量。
通过比较(见表3),笔者发现三家财经类报纸平均每期头版头条都是两三千字的长篇报道,而每句的字数最多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平均每句字数53个,最少的­《中国经营报》也有近50字。美国各报业协会在做了大量研究之后得出结论,报道要有可读性,关键之一是写短句。研究揭示了可读性与句子长度的关系(指英文报道)­:[27]
表4 句子平均长度 可读性
少于8个单词 很容易读
11个单词 容易读
14个单词 比较容易读
17个单词 一般
21个单词 比较难读
25个单词 难读
29个单词或以上 非常难读
如果我们把此表的要求对应于我们的财经新闻报道,那么一句话长达50个字,阅读起来肯定是艰深难懂的。看来这与著名经济记者艾丰形容的经济新闻是"一个人困了,­躺在床上看经济报道,还愿意看,还能看得明白。"[28]还相距甚远。三家财经类报纸的精心打造的头版头条尚存在这样的问题,那么其他版块的文章需要改进的地方­就可想而知了。看来,如何练习写短句,如何增强财经新闻的节奏感,我们的财经新闻工作者还有不少路要走。
3、图表、链接
为了增强专业化财经报道的可读性,不少财经媒体都使用了信息图表(information
graphies),这些视觉效果良好的图表用最小的篇幅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笔者就2006年第一季度的三家报纸使用图表的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5:
表5:新闻报道图表、链接统计 报纸 文章总数
图表总数 文章数/图表数 链接总数 文章数/链接数
中国经营报 1688 213 7.92/1 187 9.03/1
21世纪经济报道 2779 330 8.42/1 43 64.63/1
经济观察报 1079 245 4.40/1 84 12.85
※图表只是报道中为了更好的解释而附,而固定的图表信息不算在内,如汇率变动、黄金价格、股市行情等
※图片不算其中,具体图表种类见下表分类
新闻中的财经是一种公众知识,财经新闻的语言必须实现专业性与可读性的转化和整合。财经报道的价值在于用社会上普通读者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把专家们、行业圈、企­业内部的信息传播给他们,把公开信息中蕴涵的动向揭示、解读出来。因此,如何运用图表、链接等形式辅助读者对文本更好地解读,就显得非常重要。
纵观三家财经报纸,这项新闻"翻译"工作做的最好的是《经济观察报》,4篇文章见到一幅图表;而《21世纪经济报道》8篇新闻报道才能发现一张图表。各报使用链­接的情况就更屈指可数了,《21世纪经济报道》65篇文章才有一条链接。而该报的报道有些仅看题目就让人一头雾水:" 《Tom-Skype淘金个人语言买卖仍未­突PC2PC》(3月1日IT版)、《MySpace创始人在亚洲寻机会:用Web2.0做元搜索》(3月6 日互联网版)"等等。可是,在这样的报道中我们却不­见任何的链接。
表6 :新闻报道中图表的种类
同时,图表通过不同的样态,往往可以将抽象的规划具体化,将枯燥的数字形象化,将分散的内容整体化、将平面的文字立体化。三家报纸运用表格、柱形图、饼形图、架­构图、线形图、地图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印证财经新闻的可信度,体现了财经新闻的独特魅力,凸现其专业性。(见表6)
然而,笔者仔细比较发现,在这些图表的运用中,三家报纸都非常青睐表格(《中国经营报》34%、《21世纪经济报道》47%、《经济观察报》32%)和柱形图(­《中国经营报》27%、《21世纪经济报道》18%、《经济观察报》25%)。这两种类型的图表占据了图表种类的半壁江山(《中国经营报》61%、《21世纪经­济报道》65%、《经济观察报》57%)。因此,相对单一的图表模式体现在版面上就略显呆板,容易使读者产生阅读疲劳。同时,各家在图表的使用上大同小异,过分­依赖某种类型图表,也无法在日益竞争的报业市场上凸现个性,占据先机。
5、榜样的力量:《财经郎闲评》
真正意义上的财经类报纸应该在坚持专业性的基础上,兼顾通俗性,可读性和指导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肩负起普及财经资讯的社会使命,而不是一味地走高深艰涩所谓的专­业化道路。这方面反倒是电视媒体做出了榜样。线性传播,选择性差的电视媒体本不擅产财经报道,影视符号是感性的符号形式,不具备抽象性和概括性,长于展示而拙于­阐释的电视媒体却开拓出一条大众化财经类节目的道路。
《财经郎闲评》,一档财经节目在中国引起轰动,"收视率极高",这吸引了英国《金融时报》的目光。[29]这档由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在上海有线电视第一财经­频道主持的全新财经脱口秀节目,以闲话家常的方式为观众评说当前最抢眼的财经事件或话题。笔者在对2004年开播以来的《财经郎闲评》节目统计中发现,话题涵盖­了财经领域方方面面:证券、汇率、国企、民企、跨国公司、银行、地产、职业经理人等等,同时对于老百姓非常关心的个税、养老保险等也一一解读。
以2006年2月10日的《财经郎闲评》--《枭雄德隆,随风而逝》为例:"2006年1月重大财经事件就是德隆系的审判问题",郎咸平开门见山指出本期节目的­要旨:作为曾经的中国第一民企帝国的轰然倒塌,其背后的原因何在,对于活着的企业又有怎样的启示。接着,通过电视短片交待了这一财经事件的背景材料,让不熟悉德­隆的观众也能参与到节目中来。随即,郎咸平详细剖析了德隆系繁杂的股权构成,其间充分运用五种图表形式(表格、柱形图、线形图、饼形图、架构图)将枯燥的数据和 ­企业名录展示给观众,在各式的图表面前对于德隆集团为什么会出现资金链断裂,造成近百亿元的资金黑洞,观众一目了然。在让观众了解到现象本身之后,郎咸平又通过­和国外跨国公司、香港大型财团的比较,反复论证其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疑虑,并在节目最后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一、制造业和金融业要分开,反对盲目的做大做强;二、­政府应加强监管、防火墙的作用不可忽视。
当然,对于《财经郎闲评》的观点是否偏颇,以及其他的一些争议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我们的财经类报纸也有许多和《财经郎闲评》无法比较的东西。但是该电视节目­以通俗的经济解说来报道财经新闻,"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专业人士和老百姓各取所需。这种"大众化"和专业性两者兼得的模式还是值得同行借鉴的。
五、结语
通过初步的文本阅读和剖析发现,中国财经报纸将自己的读者定位为所谓的高端人群,是值得商榷的。笔者不是否定其定位的范围,而是通过论证认为,中国财经报纸的目­标读者范围可以扩大到关心经济、关心财富的读者。这完全适应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急剧增加的投资人群和刚刚起步的中国财经类报纸。
通过分析,中国财经报纸关于报道领域的定位依旧表达了对狭义财经新闻的理解和偏好。笔者认可中国财经报纸几年来对于财经理解范围的不断扩大,比如他们加大了对政­经、国际新闻、时事评论的关注力度。只是在中国财经报纸为"如何扩大信息量"而愁眉不展的时候,笔者建议中国财经报纸对"财经新闻"的视域可以更开阔些。
通过对每版文章数、头版头条、图表、链接等分析,我们切实感受到中国财经类报纸报道方式的艰深难懂。在报社的社论中我们分明看到了改变文风的决心,在老总的访谈­中我们清楚听到了学习《华尔街日报》的虔诚,但从三个月报纸的文本来看,至少还没有看出太多的改观。
专业性是财经报纸立足之本,无需置疑。本文只是希冀中国财经报纸求得专业性与通俗性的平衡点,在坚持专业性的基础上,兼顾可读性,指导性。追求专业性是值得称颂­的,而在光鲜的专业性外表下迷失了前行方向,却是中国财经媒体的憾事。
(作者系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4级研究生)
注释:
[1]
慧聪媒体研究中心,《06年01月财经类报纸广告媒体前10强》,慧聪网,
排名 媒体名称 本月市场份额 本月集中度
1 21世纪经济报道 21.79% 21.79%
2 经济观察报 19.50% 41.28
3 中国经营报 11.20% 52.48%
http://info.research.hc360.com/2006/06/13120719515.shtml
[2]
郭镇之,《舆论监督与西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国际新闻界》,1999年5月
[3]
李金铨,《香港媒介专业主义与政治过渡》,《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年2月
[4]
潘忠党、陆晔,《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cademic_zjlt_lw_view.jsp?id=3880
[5]
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北京:外语研究出版社,2004年,1712页
[6]
潘忠党、陆晔,《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cademic_zjlt_lw_view.jsp?id=3880
[7]
晓强,《挑战与机遇-21世纪中国财经新闻高级论坛综述》,《新闻前哨》,2000年4月
[8]、[9] 、[10]、[11]、[1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114页、664页、1105页、115页、655页
[13]
李佩钰,《经济类报纸如何发展--〈中国经营报〉的实践》,《中国记者》,2001年9月
[14]
新浪网,《总编理念和传媒精神》,北京:线装书局,2003年,134页
[15]
新浪网,《总编理念和传媒精神》,北京:线装书局,2003年,145页
[16]
辜晓进,《走进美国大报》,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21页
[17]
辜晓进,《走进美国大报》,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15页
[18]
辜晓进,《走进美国大报》,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4页
[19]
新浪文化,《2005年度文化产业新锐人物:刘洲伟》,
http://cul.sina.com.cn/o/2005-12-22/1806150186.html
[20] 【美】法兰西斯.迪利,张连康
译,《华尔街日报》,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57页
[21]
辜晓进,《走进美国大报》,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10页
[22] 【美】法兰西斯.迪利,张连康
译,《华尔街日报》,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页
[23]
社论,《与读者共创历史--改版致读者》,《经济观察报》,2006年1月2日,头版
[24]
中国经营报,《人才招聘》,http://www.cb.com.cn/News/JobRequied.aspx
[25]、[26]社论,《与读者共创历史--改版致读者》,《经济观察报》,2006年1月2日,头版
[27]
【美】梅尔文·门彻著,展江译,《新闻报道与写作》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187页
[28]
丁柏铨、刘爽,《吹尽黄沙始见金-析中国经济新闻五十年的演变》,《新闻记者》,1999年11月
[29] 【英】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金融时报》,2006年3月14日http://www.media.tsinghua.edu.cn/data/2006/0314/article_316.html
参考文献:
一、论文:
郭镇之,《舆论监督与西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国际新闻界》,1999年5月
李金铨,《香港媒介专业主义与政治过渡》,《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年2月
潘忠党、陆晔,《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cademic_zjlt_lw_view.jsp?id=3880
晓强,《挑战与机遇-21世纪中国财经新闻高级论坛综述》,《新闻前哨》,2000年4月
李佩钰,《经济类报纸如何发展--〈中国经营报〉的实践》,《中国记者》,2001年9月
丁柏铨、刘爽,《吹尽黄沙始见金-析中国经济新闻五十年的演变》,《新闻记者》,1999年11月
饶文靖,《我国财经类报纸的定位误区及其对策分析》,《新闻界》,2003年5月
刘勇,《试论新兴财经类报纸》,中华传媒网,http://www.mediachian.net
曹玥,《浅谈图片配发子报刊财经报道中的作用》,《新闻与写作》,2004年9月
仇檀,《中日媒体新闻报道议程建构--以亚洲杯足球赛报道为例》,第二届"两岸三地五院研讨会"
二、著作:
【美】里斯、特劳特著,王恩冕、于少尉译,《定位》,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美】梅尔文·门彻著,展江译,《新闻报道与写作》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
【美】法兰西斯.迪利,张连康
译,《华尔街日报》,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辜晓进,《走进美国大报》,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
孙燕君,《报业中国》,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年
新浪网,《总编理念和传媒精神》,北京:线装书局,2003年
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北京:外语研究出版社,2004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三、报纸:
《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2006年1月、2月3月报纸
四、网络:
慧聪网http://www.hc360.com/
传媒学术网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
21世纪经济报道http://www.nanfangdaily.com.cn/jj/20060906/
中国经营报http://www.cb.com.cn/News/Homepage.aspx
经济观察报网http://www.eobserver.com.cn/
华尔街日报http://online.wsj.com/public/us
华尔街日报(中文版)http://wallstreet.blogbus.com/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