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持有平安,会有满意的回报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55:00

2007年5月,中国平安登陆A股市场。

   两年来,除了2007年曾有过的短暂欢愉外,留给投资者的更多是惆怅,失落,愤懑和痛楚,巨额增发,天价高薪,富通损手,马明哲领航下的平保给A股投资者的印象几乎没有正面的,股价从148.43元,坠落到19.75元,令持有者的财富巨幅蒸发,蒙受惨痛,一时间,骂明哲,咒平安者,有如过江之鲫,充斥坊间,怀疑声讨声,不绝于耳。

   平保是一家优秀企业吗?平保还有光明的未来吗?持有它还能获得回报吗?

   风物长宜放眼量。评价一个人或一间企业,最好能够全方位,多角度,长周期来综合考量,这样得出的思考和结论,才不会有失理性和客观。

   未来待验证,历史已呈现。透视平安的整个发展史,21岁的平安,不能不说是一段传奇。它给予股东的回报,无论是哪个时间段进入和退出的,都没有失去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相反,结果丰硕羡人。

   1987年,招商局投资大约4亿元,在蛇口创办了招商银行,次年,又与工商银行投资4500万元,创立平安保险。

   20余年过去了,2009年中,招商银行净资产841.9亿元,是初始投资的210倍(两家企业中途都有陆续融资,此处不计)。

   平安净资产903.3亿元,是初始投资的2257倍。平安总资产从1988年底的0.53亿元,增至2009年中的8300亿元,增长15660倍。

   事实上,衡量发展中国家保险公司价值的真正指标不是PB或PE,而是内涵价值(EV)。2009年中,平安的EV为1427亿元,21年,股东价值增长了3500倍(假设1988年以初始投资为股东价值估算)。

   平安回报是招行的17.5倍。在投资者的心目中,招行一直受人尊敬,上市7年亦予投资者7倍回报,如果招行可以称为优秀甚至伟大的企业,那么,平安呢?

   简单的数据统计与对比,可能不太科学,有失公允。下面我们从平安历年来有据可查的进入与退出的部分股东来分析,其持有平安股票是否失去了时间和机会成本。

   1:招商局集团

   1988年投资2000多万元与工商银行发起设立平安保险,后又陆续增资,2002年将所持股份以20亿元的价格转让,据说回报是投资额的10倍。

    2:高盛和摩根士丹利

   1994年6月,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各投资3500万美元参股平安保险(6倍PB),2005年5月,以10.39亿美元转让给汇丰,11年回报14.8倍。

   3:林立

    2003年,林立的立业公司以5.93元(此价格为2002年净资产4.73元的1.25倍)的价格获得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出售的8800万股平安股权,估计总转让款为5亿元左右,2003年12月,平安10转10后,立业的股份变更为1.76亿股,今天这部分股权总价值88.7亿元(以2009年8月17日平安收市价50.41计,下同),6年回报17.7倍。

    4:汇丰

    2002年10月,汇丰以6亿美元(约人民币50亿元)认购平安2.46亿股,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入股价大约为20.3元。此后,平安经历10送10后股本扩张,平安香港上市前成本约为每股10港元左右,股份变更为4.92亿股。今天总价值301亿元(以2009年8月17日香港收市价61.2港元计,下同),7年6.02倍。

   2004年6月,平安香港上市,汇丰又集资12亿港元增持平安股权至9.9%,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增持价即平安发行价10.33港元,相当于2.7倍EV,3.9倍PB。5年回报5.9倍。

   2005年6月,汇丰又以84.01亿港元,增持平安已发行股本9.91%,总持股增加到19.9%。增持价格13.2港元,较当日二级市场溢价9%,相当于2.3倍EV,3倍PB。4年回报4.6倍。

   5:源信行

   2003年,招商局将持有的14.3%的平安股权转让给宝华投资和源信行,3.53亿股中1.9亿为源信行所得,1.63亿为宝华投资所得,转让总价款据说为20亿,平均每股5.66元(1.2倍PB),10送10后源信行股权增至3.8亿股,今天价值191.6亿,6年回报17.8倍。

   6:新豪时

   新豪时和景傲为职工和管理层持股,二者由来颇为复杂。1996年,平安内部职工持股更改为新豪时公司。总股本2.05亿股,持有3.896亿股中国平安和其他金融资产(1.782亿股平安证券以及多项投资)。一股新豪时等于1.9股中国平安和0.87股平安证券。当时,新豪时的交易价格是1.76元。不计平安证券,新豪时今天持有平安市值196.5亿元,13年回报54.4倍。

   2006年2月,马明哲在平安金融学院讲话时表示,平安为国内股东创造的资本回报率达到了35倍。当时,平安在香港的股价为17.8港元,由此推算,平安的原始成本为每股0.51元左右。我们不知道他指的是职工股,还是原创时的股东。时至今日,这一回报数字再次改写,21年100倍回报。以市场疯狂时平安的148.43元为基准,回报则是290倍。即使按照我们认为的合理估值3倍EV60元,回报亦有117倍。

   这不禁令人想起平安的同城且同龄兄弟万科来,万科自1991年A股上市以来,回馈投资者的回报超过50倍。慧眼识珠的刘元生更是谐万科共抒传奇,400万变成14.9亿(2009年9月4日收市价11.17元),缔造了21年370倍的佳话和神话。

   再来看看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境遇。

   平安以10元左右的价格发行并登陆香港市场,只要你头脑不太发热,付出的买价在2倍EV以下,今天,你都能够获取5年6倍的收益。

   至于A股,2007年3月1日平安股价为46.79元,2009年8月17日平安股价依然只有50.41元,两年多时间,投资者获得的回报才区区7.8%。原因有二,一是上市爆炒,估值过高,46.79元,相当于4.4倍EV,6倍PB。而今天,金融危机氛围的投资者,只重表面因素,量PE和PB,不管真正的价值,50.41元,PE61倍(半年报0.59*2),PB4倍,其内涵价值只有2.5倍。如果当时市场能够稍微理性一些,给予2倍EV以下的价格21元发行并上市,今天A股的投资者即使在低估状态下仍然可以获取2年2.4倍的回报。

   一路走来。中国平安几乎给予了所有股东满意而丰硕的回报(A股股东暂时是个例外,不是平安不厚道,而是投资者太疯狂),无论是发起人,还是中途进入者;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

   中国平安在并不透明的股权更迭中秉持了宁与家奴,不与洋人的原则,肥水流在内人田。永远也不要去梦想获取如林立或源信行之类的便宜,你没有他们的关系与资源。这个社会从来就不具备绝对意义上普适的公平与正义,作为投资人,需要的不是愤世嫉俗,试图改革现实,适应,才是最优选择。毕竟,今日之国家,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公平,更正义,更具潜力,更多机会。生活在今天,值得庆幸,父辈辛苦劳作一生的财富,我们一日便可赚取。

    买价决定报酬率,二者成反比。如果你想获得跟汇丰一样的回报,你的买价就不应该超过2.5倍EV,3.5倍PB。你有经验,有勇气,敢于在街头喋血时买进,你一样可以做的比林立们不差,在风声鹤唳中,你可以利用市场的极度非理性买到1.2倍EV,1.5倍PB左右的中国平安,站在与权贵们一样的起跑线上,3年5倍,何忧之有?

   即使是王石这样德才俱佳的企业家,在汶川震灾后,因为一些并不过分的言论,依然饱受非议,众加责伐。21年前,马明哲带领13个人,将时年5312万元总资产的平安,做到今天员工39万,总资产8300亿之规模。如果说王石不能称为好人,马明哲不能称为能人,试问,在当今中国企业界,还有谁可称好人,能人?

   历史已经证明,那些以合理或低估的价格曾经或正在拥有平安的股东,都获取了不俗的回报。至于未来,50年乃至100年,平安还有没有光明的前途,我们不知道,马明哲不知道,没有人知道,我们也不用知道,50年,我们不在了,平安也许倒闭了,我们的国家现在这样的太平盛世,可能正在经受考验。从长期看,平安可能成为波克夏,也可能称为AIG。

   但是我们能够明确判断,3--5年内,平安的日子会过的滋润,A股有一段激动人心的故事开讲,好赌的国人将举办又一次的疯狂派对。那时,也许我们该跟平安说再见了。从2009年5月10日开始,我们没有买进一股平安,事实上我们早已无钱可买,我们更不会卖出一股平安,2009年,我们的投资策略中没有卖出。尽管在平安股票上获取了100%的收益,但离3年3--5倍回报,还相去甚远,对于自己的贪婪,我们深信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