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持有的股票只能是股权债券-周年洋:思想的芦苇-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3:42:49
| 长期持有的股票只能是股权债券 标签: 股权债券 

长期持有的股票只能是股权债券

文  周年洋 

     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年龄,能够用来阅读、思考和写作的时间越来越少,博客更新的频率也越来越低,请诸位网友原谅。

    在国内,对于价值投资的争议一直没有停过,是长期持有还是到了价值后就卖出,至今还在争论之中,两者都以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和实践来论证自己的正确性。我刚接受价值投资时是一个长期持有派,但在08年的暴跌中损失了不少到手的利润。造成这样的损失,不能怪罪价值投资本身,而是自己对价值投资的理解过于肤浅,而其中犯的最大的错误是把一些看起来不错的公司当成长期持有的目标。

    不过,对于我来说,如果长期投资能带来稳定而持续的收益,那确实很有诱惑力,因为我想花尽量少的时间获得财务自由,而用更多的时间去生活:去照顾家庭、去旅游、去研究和写作。虽然曾经的错误让我对长期持有发生疑问,但是我还是希望长期持有有其存在的理由。价值投资的关键是评估目标公司的内在价值,但是内在价值的计算实在是一个艰难的任务。巴菲特和芒格这样的投资老手都不敢拿出一个数据对大家说,这就是这个公司的内在价值。我的好朋友孙旭东先生在其《价值投资不必趋势跟随》一文中,以2005年6月6日到2009年5月12日期间上证指数的中间值3544.64点作为市场价值的估值,价值投资者在低于这个值的30%时买进,高于这个值的30%卖出。根据这个方案买进卖出,价值投资者获得了高于趋势跟随者的收益。文章刊登以后,一些读者(也包括我)认为,这种论证方式有“事后诸葛亮之嫌”,因为中间值3544.64点是根据中国股市已经发生的行情计算出来的,在中国股市运行过程中,是无法得到这个数值的。这其实不是旭东先生的错误,原因在于对股指估值还是对目标公司估值都是个人的事情,谁也不敢拿出来向公众信誓旦旦地说,这就是这个公司的价值。

    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如果内在价值都是个性化的,那还有统一的内在价值吗?不同的价值投资者对同一个目标公司的估值千差万别,那么到底有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价值?如果没有,那不就是瞎猜吗?那跟投机者的区别在哪里呢?如果同一个目标公司不能得出一个大家公认的估值,那么价值投资的存在都会存在问题。

    那么我们回到内在价值的源头吧。所谓内在价值即一家企业在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值。大多数公司每年的现金流量是变化的,公司利润每年都处于变动之中,一般来说,贴现值是参照长期债券利率的。如果参照债券的利率来预测公司未来的收益,似乎并不妥当。债券是每年按照一个息率派发利息,但是公司的利润增长率浮动太大,按照债券的息率进行贴现是不成立的。除非公司每年的利润按照差不多同一个增长率增长,比如每年15%的收益率增长,那这样的公司就可以参照长期债券利率进行贴现。这类公司就是在《巴菲特教你读财报》中所谓的“股权债券”(本质上是股票,拥有公司部分股权,能够享有相应的利润分成。但形式上像债券,每年享有的利润像债券利息一样稳定)。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寻找利息持续增长的“股权债券”是巴菲特的选股秘诀。

这样看来,按照债券的估价方法对股权债券估值,可以得出一个大家认同的内在价值,也就是说,在众多股票公司中,只有股权债券类公司才可能获得一个大家公认的估值。根据这个估值并在有一定的安全边际的情况下进行买卖。这样,价值投资就回到了其本义。如果能找到股权债券类的公司,并在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处买进,那么这样的公司股票确实值得长期持有,而那些非股权债券类的公司很难对其未来的盈利进行预测,所有的估值都是个人化的,最后得出的结论少不了猜测的成分。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持有,而基于猜测的成分得出的非股权债券类股票的估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买卖,其实也是一种投机。

那么巴菲特选择了那些股权债券呢?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吉列公司、好时食品、箭牌口香糖等等,这些公司从财报上看,利润持续稳定,同时,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具有强大品牌的快速消费品,几乎是每个人每天都需要,又被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所吸引。如果这样去看,在中国买卖股票不投机都很难。因为中国这个市场上很难找到股权债券类的上市公司。中国上市公司中不乏快速消费品类公司,如蒙牛、伊利、三全食品、双汇、雨润等,但是三聚氰胺事件一夜之间让奶制品企业的声誉毁灭,而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让大家心生隐忧,消费者对于快速消费品公司的诚信问题总是难以释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难出现强大品牌的快速消费品公司。

在中国要找到股权债券类公司非常艰难,既然如此,那么能够长期持有的公司也就微乎其微,随随便便把一个公司当作长期投资的对象,失败的概率是很大的。如果从只有股权债券才可以有大家认同的估值,从而长期持有才是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说,中国大多数人的所谓价值投资其实很大成分是投机。得出这个结论,我自己也都觉得很意外,但是逻辑上似乎没有什么错误,只得等待网友批评了。 

2009-9-10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