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持有股票的好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3:26:52
本杰明 格雷厄姆或许比心理学家更了解市场情绪的危险性。他认为真正的投资者应该从性情方面进行区别,而不仅仅技巧。投机者往往很忧虑、急躁、不理性,因此他们最大的敌人是他们自己。他们可能在数学、财务或金融方面出类拔萃,但是如果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样无法从投资中获利。因此格雷厄姆指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经常是那种冷静,耐心和具有理性性情的人。对此罗伯特 海格卓姆作出进一步阐释。第一、真正的投资者能保持冷静。他们知道股价受到各种合理和不合理因素的影响,会剧烈地上下波动。当他们持有的股票价格下跌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很镇定,绝不会惊慌失措,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公司仍然保持吸引他们第一次买入公司股票时的质量,价格肯定是会回升的。在这一点上,巴菲特一直坚持:除非你能够看见自己的股票下跌50%仍然不会惊慌,否则就不要进入市场。事实上,只要你对自己持有股票的公司感觉良好,你应该对价格下跌感到高兴,因为这是一种能够使你的股票获利的方式。
真正的投资者的性情最出色的还在于,当市场处于另一个极端时,他们面对整个市场的整体影响的时候,也能保持冷静。当一只股票、一个行业或一个基金突然受到公众的瞩目时,一般的投资者都会不做思考地冲进去。但是麻烦在于,当每个人都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那么就没有人可以获利。在1999年的《财富》杂志上,巴菲特谈到影响大量牛市投资者的“不容错过的行动”因素时警告:真正的投资者不会担心错过这种行动,他们担心的是未经准备就采取这种行动。
第二、真正的投资者是有耐心的。他们不会卷入公众的热情之中,他们会等待合适的机会加入。他们说“是”的次数不是那么经常。巴菲特回忆,他早年在格雷厄姆-纽曼工作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在格雷厄姆分析了那些可能购买的一只股票之后,都拒绝了他的推荐。巴菲特说,格雷厄姆不会轻易购买一只股票,除非各种情况都对他有利。巴菲特在这段经历中学会了说“不”的能力。对一个投资者来说,拥有说“不”的能力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巴菲特相信,今天的投资者都不是等待为数不多的特别优秀的公司,而是觉得必须购买太多的股票,而这些股票往往是很普通的股票,为了强调格雷厄姆的教育,巴菲特经常用打卡进行比喻:卡上只有20个孔,每作出一项决策,就在卡上打一个孔,在余下的时间里他就少了一个孔。如果投资者能受到这样的控制,他们就会耐心地等待好的投资机会的出现。
第三、真正的投资者能保持理性。他们在一个思维清楚的基础上走向市场和世界。他们既不过于悲观,也不过于乐观,相反,他们能够一直保持逻辑性和理性。
巴菲特发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很多人习惯上不喜欢对他们有利的市场,却喜欢对他们不利的市场。当市场上涨时,他们就觉得乐观,而当市场下跌时,他们就觉得悲观。当他们把这种情绪变成行动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选择在低价卖出,在高价买进,但是很显然,这不是利润最大化的策略。在巴菲特看来,当其他人都感到悲观时,真正的投资者应当感到高兴,因为他看到事情的真相:这是以低价买进真正优秀公司的最好时机。巴菲特说,悲观情绪是“引发价格下挫的最主要因素,我们希望在这种环境下进行交易,不是因为我们喜欢悲观情绪,而是因为我们喜欢这种情绪带来的价格。乐观情绪是理性购买者的敌人”。
1979年,道指工业平均数稍稍低于账面价值;股票平均收益率为13%;债券利息率在9%-10%之间浮动,但是大多数退休经理人还是优先选择了债券。巴菲特为此在《福布斯》杂志写了一篇题为《你在股市上花大价钱买了个愉快协议》的文章,对这种不合逻辑的选择进行解释:也许投资组合经理人觉得最近形势不明朗,因此最好还是不要进行证券委托。巴菲特说,这种心理,必须承认“未来形势永远都不会明朗”,而且“你为愉快协议支付了大价钱”。
投资者的乐观或悲观都反映了他对未来的想法,而预测未来的结果最多只是机警的,因为乐观或悲观的情绪是以情感为基础而不是以分析研究为基础,那么这种预测就是完全是愚蠢的。巴菲特从未预测过市场何时会上涨,何时会下跌,相反,他一直关注的是市场的情绪变化,并据此采取行动,那就是他著名的那句话:在别人贪婪时谨慎,而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通过股票的发行,大量的资金流入股市,又流入了发行股票的企业,促进了资本的集中,提高了企业资本的有机构成,大大加快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股票的流通,使小额的资金汇集了起来,又加快了资本的集中与积累。
所以股市一方面为股票的流通转让提供了基本的场所,一方面也可以刺激人们购买股票的欲望,为一级股票市场的发行提供保证。同时由于股市的交易价格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出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股市也能为一级市场股票的发行提供价格及数量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股票市场的职能反映了股票市场的性质。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股票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职能:
1.积聚资本。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市场发行股票来为公司筹集资本。上市公司将股票委托给证券承销商,证券承销商再在股票市场上发行给投资者。而随着股票的发行,资本就从投资者手中流入上市公司。
2.转让资本。股市为股票的流通转让提供了场所,使股票的发行得以延续。如果没有股市,我们很难想象股票将如何流通,这是由股票的基本性质决定的。当一个投资者选择银行储蓄或购买债券时,他不必为这笔钱的流动性担心。因为无论怎么说,只要到了约定的期限,他都可以按照约定的利率收回利息并取回本金,特别是银行存款,即使提前去支取,除本金外也能得到少量利息,总之,将投资撤回、变为现金不存在任何问题。但股票就不同了,一旦购买了股票就称为了企业的股东,此后,你既不能要求发行股票的企业退股,也不能要求发行企业赎回。如果没有股票的流通与转让场所,购买股票的投资就变成了一笔死钱,即使持股人急需现金,股票也无法兑现。这样的话,人们对购买股票就会有后顾之忧,股票的发行就会出现困难。有了股票市场,股民就可以随时将持有的股票在股市上转让,按比较公平与合理的价格将股票兑现,使死钱变为活钱。
3.转化资本。股市使非资本的货币资金转化为生产资本,它在股票买卖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非资本的货币向资本的转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股市的这一职能对资本的追加、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4.给股票赋予价格。股票本身并无价值,虽然股票也像商品那样在市场上流通,但其价格的多少与其所代表的资本的价值无关。股票的价格只有在进入股票市场后才表现出来,股票在市场上流通的价格与其票面金额不同,票面金额只是股票持有人参与红利分配的依据,不等于其本身所代表的真实资本价值,也不是股票价格的基础。在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有可能高于其票面金额,也有可能低于其票面金额。股票在股票市场上的流通价格是由股票的预期收益、市场利息率以及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但即使这样,如果没有股票市场,无论预期收益如何,市场利率有多大的变化,也不会对股票价格造成影响。所以说,股票市场具有赋予股票价格的职能。
在股市中,由于股价的走向取决于资金的运动。资金实力雄厚的机构大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操纵股价的涨跌。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资金实力,采取多种方式制造虚假的行情而从中获利,因而使得股票市场有投机的一面。但这并不能代表股票市场的全部,不能反映股票市场的实质。
对于股票市场上的投机行为要进行客观的评价。股票市场上的种种投机行为固然会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负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投机活动也是资本集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我们应该认识到,正是由于投机活动有获得暴利的可能,才刺激了某些投资者,使其将资金投入股票市场,从而促进资本的大量集中,使货币资金转化为资本。
这是我于2008年8月12日在另一个网站博客上看到的一个东西,回头看了看,觉得有必要转贴到这里来,供更多的人了解和批评。
值得指出的是,文中所举的实例也要根据后来上市公司的赢利状况和银行利率的变化进行调整。
看一只股票的价格是否合理,判断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是,在所有这些方法中,惟独下列方法则是最简单、最实用的一种方法,即根据银行利息率来计算股价的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用马克思提出的一个公式来加以判断。
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有关于股份公司、股份资本、信用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大量的精彩论述,并提出来关于股票价格的一个计算公式:股票价格=股息 银行利息率(当然应该是指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率)。
说到马克思的这个公式,也许学过政治经济学的人都知道的,而且大部分人会认为,这个公式完全没有实际意义。因为市场中的任何一只股票的价格,似乎都跟这个公式一点关系也没有。
其实不然!
马克思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公式呢?这里面是有他的极为深刻的道理的。
马克思认为,股票如同一切票据一样,都是一种虚拟资本。也就是说,它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但由于它是所有权证书,可以转让,也就是买卖,所以,可以有价格。
说到价格,似乎只要买卖双方达成共识,一个愿意卖,一个愿意买,多高也不算高,多低也不算低。
然而,股票交易如同所有商品的交易一样,也是必须遵守价值规律的。
那么既然股票本身没有价值,说它的价格要遵守价值规律,岂不是文不对题吗?
否也!
说商品的交换要遵守价值规律,并不等于说用于交换的东西一定要有内在的价值。就像土地,即真正意义的处女地,如同股票一样,都不是劳动产品,都是没有价值的。但是,由于土地可以获得地租,股票可以获得股息,所以,土地和股票都可以转让,即交换,也就是买卖,于是,它们获得了市场价格。那么,它们的交换价格当然同样要受到价值规律的支配了。
正是循着这样的理解,马克思认为,土地价格和股票价格,分别是地租和股息的资本化的收入。具体来说,土地价格=地租 利息率,股票价格=股息 利息率。
从马克思的公式可以看出,土地价格和投票价格都与利息率有关。这一点是得到市场验证的,例如,每一次银行利率的上调,对于股市来说一定是种利空,反之,则是利多。当然,这是以资金对利息率比较敏感为前提的,也是以资金可以在银行与股市之间的自由转移为条件的。
再回来谈马克思的公式的真正意义与应用价值。
股票市场如同任何商品市场一样,总是存在着价格与价值的背离运动。马克思曾经说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等是一种偶然,而不相等则是必然。因此,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其合理价格不一致也是必然现象,这种不合理,有时可以达到十分惊人的程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股市泡沫。
那么,我们依据什么来判断一只股票存在不存在泡沫或者合理不合理呢?道理和方法都极为简单,那就是用股票的当期收益(即股息)去除一下当期银行利息率,就大体可以知道它的合理价格是多少了。当然,现在每天可以从交易软件上看到的“每股收益”还并不都是股息,因为真正的股息,是指可以用于分红的那一部分。而中国股市最严重的缺陷,就在于没有强制分红制度。有众多的上市公司,犹如铁公鸡一般,即使赢利状况非常好,但就是很少分红。当然,更不要说还有大量的上市公司根本就无红可分了。为了理解的方便,这里我们假定“每股收益”就是全部可用于分红的股息。
如果按照上述马克思的计算公式去验证一下,我们会发现,中国当前股市上的绝大多数股票的价格都是大大超过它们的“合理价格”水平的,而另一部分的价格则已经接近这个水平,只有一部分股票的价格是低于这个水平的。这就是为什么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股市一直下跌不止的根本原因。如果考虑到中国没有强制分红制度,那么,每一只股票的“合理价格”水平还应该往下移动很多。由此可以判断,中国股市从中长期来看,一定还要跌。无论人们的愿望是什么,也无论政府短期会有什么救市措施,都改变不了市场的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再说了,如果一个市场根本没有自身内在的规律,那么,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了。
这里仅举几个实例来分析判断一下,它们的价格究竟处于什么样一种状况。
如果按现行银行存款利率,以一年期计算,那么,年率是4.14%。
看一下中信证券当前的价格:如果将它的半年收益,折算成一年的收益,且将之理解为全部分红(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极度夸大了的),其每股的半年收益是0.719元,则一年的收益是1.438元。那么,它的“合理价格”应该是1.438 4.14%=34.73元。显然,目前它是超跌了。换句话说,按现在的交易价格18元多去购买,显然是相对安全的,并且会有潜在的市场收益。一旦市场转好,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中信证券的价格一定会上涨至“合理价格”水平,甚至以上。
再看一下北京银行当前的价格:同样的道理可以计算出其“合理价格”水平应该是:0.512 4.14%=12.37(四舍五入),而当前它的价格在10元左右。
比较以上两只股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作为投资者来购买股票的话,当前应该选择中信证券,而不是北京银行,因为前者价格上涨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后者。
大家不妨按照这个简单的方法去评估一下你手中的股票以及你想买的股票了。
不过,必须强调一点的是,这个方法也只是告诉你一个“大概”。任何一种商品的交易价格,其影响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股票价格,影响它的因素更多。这里按照马克思的公式提出来的验证股票价格是否合理的方法,也只是一个“大概”。它无法精确判断一只股票价格的绝对水平应该是多少,而是更适合于用来比较各种不同股票价格哪个更趋于“合理”的一种简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