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官本位危害的经济学分析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01:38

  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北京语言大学45周年校庆举办的论坛上讲到,大学的官本位倾向影响着学术的发展,大学作为时代和社会灯塔的作用也就会逐步失去色彩。这一讲话切中了高校现存弊端的要害,若不加以重视并切实解决,将影响高校的健康发展,影响整个学术的进程,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负面效应将日益凸显。对 大学官本位带来的危害有很多的说法,在此,从经济学的角度予以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源配置失衡。大学发展必须依靠资源,而资源是稀缺的,因此,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就必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大学,如果官本位盛行,那些有权的人便有掌握优质资源的最大便利,尤其是优质的学术资源。比如有的人从某一领域的学者变为学校的官僚,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经费投入以及人的配置上有意无意体现了自己学术的偏好,有人“重视”的学科无限膨胀,其他学科就可能是饥一顿饱一顿了。从一所大学的总体情况看,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校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影响大学资源利用的效率。

  第二,人力资本浪费。官本位说得简单点就是人们都有当官的冲动,而最有可能当官的恰恰是那些在学术上有建树,在研究领域有权威的学者,由于他们既有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往往成为学校官僚的最佳候选人。但问题是,这些有深厚学术造诣和重要地位的人一旦做了官僚,大多时间被应酬和事务所消耗,做学问的时间少之又少,有的学者一旦从政便销声匿迹就是证明。不是说大学不需要高水平的管理者,可问题是,大学的发展除了管理外更需要有学术的积淀,需要有大师,需要有在学术界领军的人物,需要有学生尊敬的老师,他们的为官是学校人力资源配置的错位,是人力资本的最大浪费,长久下去将掏空学校发展的根基,于大学教育危害甚重。

  第三,产出效率低下。这里说的产出效率低下指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研究成果数量上的减少。正如前面所说,为官的学者已没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研究成果的减少是情理之中的事。假设是一个人影响还不大,如果是一群人影响则是惊人的了。二是产出成果的质量有递减的趋势。缺少了有思想的人物,没有了领军人物,甚至是中断了以往有良好基础的研究,要想出高质量的成果,出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成果已是难上加难了。三是培养学生的质量下降。学者为官后便事务缠身,再没有时间给本科生上课,带研究生也只能是抽时间、挤时间,学生培养质量可想而知。

  第四,成果分配不公。在大学,官本位在影响劳动成果分配方面,除了物质上以外,如部门利益和本位利益影响其收入,更明显的体现在学术成果分配不公上,由此导致更深层次的分配不公。例如在项目申报时领导优先,再加上他们的社会影响,获得项目相对要容易得多,其结果是领导一堆项目无法完成,中青年老师又无项目可做。在成果报奖等方面也是如此,领导的成果就一定是高质量的,就是要确保的。如此一来的结果是,有的领导做项目的时间不多,深入研究的时间不多,可获得的奖励不少。这种现象的长期积累就是很多的学者转变其做学问的目标,做好学问就是要努力去做官,在做学问与做官这杆天平上进行艰难的选择。

  第五,管理成本增加。学校官僚多,而官僚的级别越高,行政管理支出的成本也就越多。假若学校的处长、副处长都是教授、副教授担任,在保持待遇不变的情况下,行政支出将大幅上升;如果还有因人设官的话,增加几个无关紧要的机构,增加几个无关紧要的人员,目的是解决部分人的为官饥渴,那么行政支出的增加就很难具体统计了,这样做的结果是造成了学校经费大量的无谓损失。

  第六,综合效益递减。如果我们把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官本位将导致学校整体综合效益的递减,如成果数量与质量的下降,培养学生质量的下降,无谓损失的扩大,学校士气损失,学官之争的损耗,学术地位的旁落,大学精神的式微,学校社会评价的降低等。尽管这种现象目前还没有普遍的表征,但对大学管理的思考与变革是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

  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忠斌 刊发时间:2007-09-19 19:49:39 光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