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警惕赵本山集团以垄断侵蚀公共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58:02
[转贴]吴祚来:警惕赵本山集团以垄断侵蚀公共文化
文章提交者:捷虎如风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吴祚来:警惕赵本山集团以垄断侵蚀公共文化                             前两年我曾撰文批评赵本山《卖拐》系列,以调笑残疾人为乐事,后来新华社也发表类似观点的评论。

今年春晚,我特地关注了赵本山的新小品《捐助》,这篇小品对弱势群体的不尊重并无改变,小品讲的是赵本山与其弟子扮演两个捐助者,要给一个单亲家庭捐款资助孩子上学,没承想本准备捐出三千,却因失误而错捐了三万,将亲戚准备相亲娶媳妇的钱也一并捐了。

整个小品闹得就是二个捐款者之间的纠纷,而其中的笑料无外乎民间那种“寡妇门前是非多”。他的弟子在小品中明着指责师傅:你看你整的,不是给寡妇挑水,就是给寡妇捐款。小品中出现最多的语词,就是寡妇二字。我们看到随后出来的受捐赠母亲的形象,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并无二异,见面就叩头,面无表情两眼发呆,听凭摆布。无论是编剧的潜台词还是演员的行为语言,对这位单亲母亲充满戏谑与取乐的意味。

相比2007年春晚节目反映外来儿童在城市的生活,今年春晚反映失学儿童家庭则是等而下之,甚至有些格调不变。三年前的春晚,北京行知学校的一群民工子弟朗诵《心里话》,被媒体认为是春晚的良心诗篇,深深打动了人们麻木的神经。这从另一个角度使我们看到,关注弱势群体与失学儿童,应该用一种令人感动、给人尊严的方式,如果像《捐助》小品里表现的这样,对弱势群体的变相歧视与搞笑,那么无论是受捐者还是捐献者,都毫无尊严可言。我们的艺术家更应该懂得尊重弱势群体,通过艺术表现每一个人的爱心与尊严。没有个人的尊严,就没有符合人性的幸福生活。

东北二人转中有一个自贬自损、互贬互损的传统,这种方式在当今相声界也广泛流行,说穿了,就是通过自我贬损与互相嘲讽,来达到搞笑的目的。在传统社会里,因为艺人地位低下近于乞丐,所以以丑怪低俗来取乐于人,获得盘中餐口中食,但无论如何搞笑,它都离幽默很远,而离低级趣味很近。

小品《捐助》留下了悬念,并与观众说明年见,编创团队用心良苦,但走的还是格调不高的《卖拐》套路。

以赵本山为核心的文化集团在娱乐界已是一座不可小觑的山头,这座山之高,直接链接着央视春晚巅峰时刻,它们之间俨然已是利益共同体,央视可以通过赵本山小品获取收视率和广告收益,而赵本山也可通过春晚来推出他的新弟子,这些新弟子作为本山文化集团一员(对赵本山行过跪拜大礼),在新的一年里就可以在全国舞台与广告上,攻城略地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来自民间的文化集团借助央视的文化垄断,实现了文化效益与经济利益双丰收,我们不仅需要警惕这样的文化垄断,更要有措施来限制这样的利益集团对民间公共文化的侵蚀。

文化娱乐界需要的是低低的山头,还有高高的尊严,文化复兴从来都与人的尊严相关,与文化品位有关,而与低趣的文化经济关联并不太大。

□吴祚来(文化学者)

(原题:高高的山头与低低的尊严)



文章提交者:阅江亭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赵本山的小品往往在轻松幽默诙谐的艺术外表下隐含着深刻的社会问题,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当代农民的生活和社会问题。今年的《捐助》形式上依然笑料不断,然而看过之后,其中隐含的社会问题却又引人深思。
  《捐助》至少反映了一下几个社会问题:
   1. 中国富裕了,美国都向中国借款了。然而贫困的农村大学生依然上不起大学,交不起学费,需要靠社会捐款来上学。
   2. 农民依然保持着纯朴善良的美德,乐于助人,即使自己的经济状况也不如人意。两位老农民包地一年的年收入3万元,赵本山“钱紧”的名字更是反映了农民依然缺钱的现实。农民给贫困大学生捐款,这是穷帮穷。两位老农为捐款的事情闹别扭,甚至翻脸,这是农民种地收入不丰的真实写照。
   3.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依然不能让老农民退休。他们虽然年迈,但依然要靠包地来自己给自己养老。
   4.农村老年人的孤独问题。农村老龄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婚姻问题和孤独生活值得关注。
   5.农村困难群体(比如单身女人的生活困难)没有社会机构来帮助解决。依然是原始的邻里互助。
   这个小品最深刻地揭示了在当今的中国,国富了,连美国都向中国借钱了,可是下层的农民却无法感受到这一切的变化。他们当中的弱势孩子上不起学,还需要捐款。一个供不起自己孩子上大学靠捡破烂过活的大婶,见到了其实比自己富裕不了多少,捐款帮助自己的恩人,面对镜头说出了”感谢x感谢y“.讽刺的是国富民不富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