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造就分利集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58:02
邓聿文
8月19日,央企负责人2004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揭晓。在纳入考核的179家企业中,25家企业超额完成了目标,13家企业因各种原因未达标。8月21日,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在天津发布
了“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中石化、国家电网公司、中石油分别名列前三名。
初看起来,前者是对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的考核,后者是对500强企业排序,两者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如果我们仔细研读其中的名单,还是能找出共同点的。这就是超额完成任务的25家央企,基本上在500强企业里排名是靠前的。特别是像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动和中国电信等企业,在两个名册里都占鳌头。这说明中国大企业的发展壮大依赖政府力量和经济大势的惯性作用还在持续。
据统计,今年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超过86%,达11.75万亿元。但与世界500强大多数是私营企业或家族企业,并处于竞争性行业相比,中国的500强则大多数是国有,甚至是国有独资,并多处在垄断性行业。比如,排在前8位的500强就是清一色的超大型垄断行业企业,它们的营业收入几乎占到了整个GDP的1/3。如此看来,中国经济还牢牢地控制在这些垄断国企之手。
我认为,垄断国企的壮大及其在中国经济中所占分量的加重,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国民福利而言并非是幸事。首先,垄断总是以剥夺消费者剩余为代价的。垄断行业借助垄断权获得大大高于市场竞争的价格,以高额的行业租金形式,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转移给生产垄断部门,在其行业内部分享。很多垄断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大大高于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不仅如此,由垄断及其他扭曲价格体系的因素还会降低全社会的经济效率与总产出,造成社会净福利损失。有关统计显示,仅2003年国内石油公司通过涨价得到了300多亿元的利润,而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则高达2100亿元。因此可以说,垄断行业企业除了给自身职工增进福利外,不可能给普通百姓带来普遍福祉。
其次,垄断国企还会阻碍技术的进步,长远而言将会损害中国经济的竞争力。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一直是中国的垄断企业受人诟病的一个因素。这是因为,与在竞争中自然形成的垄断不同,中国的垄断企业一般主要依靠国家的特殊政策或资源优势而壮大起来的。有关研究表明,决定中国企业500强之所以为“强”的相关因素排序为:一是资源垄断;二是规模经营;三是品牌;四是供应链管理能力;五是核心技术。这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垄断企业的垄断特点。统计显示,我国500强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其销售额的比重仅有1%,而按国际标准,比例2%才算正常,比例5%才有竞争力。所以,我国500强企业中不少以引进技术为主,缺乏独立研发的能力。而一味追求引进只会使其陷入“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和“能力弱—依赖—越依赖越弱”的双重怪圈,只能在国内依靠行政保护或资源垄断过日子,根本没有能力去开拓国际市场,从而造成中国经济在一个低水平积累。
某种意义说,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国民福利的最大化,而垄断通过扭曲资源有效配置,降低国民的福利水平,增加社会交易成本,妨碍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限制市场投资扩张,并扼杀个人自由的创业机会。不仅如此,在中国现阶段的转型情况下,垄断行业还成为了社会的“分利集团”。所以,长远而言,这样的垄断企业越发展壮大,对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也将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