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反思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32:16

“反思”一词,据说首次出现于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著作中,他将"心灵内部活动的知觉",称为"反思"。而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这个词却具有特定的意义,即对文革、十七年以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同时,在历史和自然的大的环境背景中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可以说,"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两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哲学思考的介入。

反思,又译“反省”、“反映”。西方近代哲学的一个概念。意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在不同哲学家那里,有不同的具体含义。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或反省是人心对自身活动的注意和知觉,是知识的来源之一;人通过反省心灵的活动和活动方式,获得关于它们的观念,如知觉,思维、怀疑、信仰的观念等。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反思是认识真理的比较高级的方式。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一个把握绝对精神发展的辩证概念,认为反思是从联系中把握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本质的概念。现在,人们通常把反思或反省视为对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理感受等的思考。

“反思”的理论界定应该是:人类基于探究外部物质世界活动的经验来追寻事物本质和意义的内心活动。反思的过程不仅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内“醒”的过程,反思就是自我唤醒自我。反思是源于心灵的力量,反思是心灵成长的原动力。

关于反思,我们再来具体听一下黑格尔的说法:“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思维成为认识,成为把握对象的概念式的认识。所以哲学思维无论与一般思维如何相同,无论本质上与一般思维同是一个思维,但总是与活动于人类一切行为里的思维,与使人类的一切活动具有人性的思维有了区别。”可见,反思的对象是思维,是一种理性的把握(概念式),反思本身跟一般思维是同一个思维,只是不面向客观世界,而面向思维本身。在更宽泛的意义上说,如对既定秩序、传统观念、流行见解等的大胆质疑,对现实状况的重新审视和批判等。

反思是一个人对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意义的自觉地再认识活动;这种再认识活动是以目光的反向回顾为特征的思维心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一般发生在主体的行为之后.;这种认识活动的角度同先前的认识角度是不同的。

那如何写反思呢?可概括为以下六点:1)遇到了什么事情?(描述事件) 2)怎样解决这件事的?(解决的步骤和做法) 3)为什么这样做?(当时的行为目的和意义) 4)采取这样的策略解决问题了吗? 5)这样做是否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定? 6)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以教师为例,来看一下反思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质疑反思。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对每一节课教师都要这样反思:“这样做对吗?”“这样设计合理吗?”“这是最佳方案吗?”有质疑才会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努力,有努力才会有发展。

2.归纳反思。过去的经历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下零星地存在于老师的记忆之中,而一旦将它们回忆、收集、分析、整理、归纳出来之后,就会成为可贵的教学体会与教学经验。经过这样的归纳反思,找出了“得”与“失”,也找出了问题的症结,那么教师的经验日积月累就更加丰富,而教学失误就会更少,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3.换位反思。横看成岭侧成峰。人受自我经历的局限,难免会使自己的认识产生偏颇,有时甚至看不出问题所在。这时教师应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会怎样?”“这位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经常进行这样的换位移情反思,对于形成融洽、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和形成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大有裨益的。

4.对比反思。有比较才有鉴别,人们常常是通过找到某一事物的对立面的特征来发现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的。作为教师,要善于向别人学习,经常听同行们的课,特别是名教师的课,并以此为镜子来对照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行为。

5.评议反思。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善于学习而又很有造诣的教师就会经常请别人听听自己的课,并请别人评议自己的教学,指导其教学设计。“你能组织合作学习很好,但提出讨论的问题没有挑战性”;“你能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但指导、帮助学困生不够。”这些评议既中肯又切中要害,帮助执教者认清了自我,受到启发和教益,又使评议者学会反思,引以为戒。学校如能多次进行这样的评议反思活动,对于提高全体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大有帮助的。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我们处在怎样的社会地位上,无论扮演怎样的社会角色,都要学会反思,并不是做错了事才需要反思,这里所说的“反思”可以说是双面的,做错了要反思是毫无疑问的,反思做错的原因以及补救的方法,并从中吸取教训;而做对了也要反思,总结好做对的方法,并思考是否还能有所提高。学会时刻反思可以让我们的学习工作等各方面都获益很多、提高很多,我们应该把反思当做一种工具,好好利用,必定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