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说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网【中国社科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36:27
虎年说虎

虎年说虎

□邸永君

仁厚憨牛谢幕,雄健猛虎登场。寰宇寒风阵阵,神州白雪皑皑,虎影未见,而虎威先至也。
众所周知,虎,又称老虎,另有山君、大虫、於菟等别号,乃百兽之王,山林霸主。在殷商甲骨文中,“虎”字就已出现,表明其进入先民生活至少已有三千余年之久。在争夺生存空间的漫长岁月中,人畏虎之凛凛声威,虎惧人之高超智慧,久而久之便升华为一种文化学意义上的古老情结,内涵丰富,值得一表。
虎偕王者之气。其动作舒缓、毛色斑斓、爪锋齿利、反应敏捷。长啸则百兽战栗,声威赫赫,稳踞而鸦雀无声,气势恢弘。传说汉字中的“王”字,便是依虎额头上的三横一竖纹理而来,足以表明其在先民心目中的地位。
虎显“英雄”本色。因虎具天生威力,历代武将多思冠其名而借其威;将军之营帐,因多用虎皮以饰,故称虎帐。西汉文帝时,大将军周亚夫驻军西陲,命植柳于营地四周。他练兵有方,军纪严明,为汉朝定国安邦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后历代将军宝帐中,常能看到对联一副,曰“柳营春试马,虎帐夜谈兵”,把将军气度、勇士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亦能折射出猛虎在勇士心目中的地位。而将中之杰,亦称虎将。在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中,刘备麾下五员猛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就被封为“五虎大将”,简称“五虎将”。虽于正史无征,但陈寿所著《三国志》将关、张、马、黄、赵五将军列为一传,推崇有加;其后《三国志平话》中已有“五虎将”之提法,可见,罗之“五虎将”之说并非空穴来风。
虎享四神之位。我国本土宗教之道教,本有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天神护卫之说,实际来源于古代的星神崇拜。古人将黄道(太阳和月亮经过的天区)中的恒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座,即所谓“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东方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后又将二十八宿与四象相结合,将东方七宿想象成龙的形象,因位在东方,按阴阳五行五方配五色之说,东方青色,故称“青龙”;西方白色,与虎对应,故称“白虎”,南方朱色,与雀对应,故称“朱雀”,北方黑即玄色,与龟蛇对应,故称“玄武”,合称“四象”,也称“四方之神”。这“四方之神”常被运用于军容军列,成为行军打仗的保护神。《礼记·曲礼上》曰:“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并将四象分别画在旌旗上,以此来表明前后左右之军阵,鼓舞士气,达到战无不胜的目的。白虎七宿共有54个星座,700余颗星,共同组成白虎图案,在星空中十分醒目。尤其是昴宿星团,即七姊妹星团,给人带来很多美好的想象。
虎有“君子”风度。狮虎属于同宗,血缘很近,但习性不同。虎习惯于占山为王,而狮则多称霸于草原旷野。若无人为因素干预,野生狮虎不可能相遇相争,即“有狮之地必无虎,有虎之地必无狮”。然,自古以来却常有“狮虎孰强”之问。考察历史,狮虎领地确曾有过重叠,但虎明显有扩张之势,咄咄逼狮,而狮却节节败退,避锋远走。但两强遭遇,终有一伤。狮有群居习惯,且出招凶狠,必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而虎乃独来独往,且无必战之由绝不应战,即使出战,亦以驱逐对方于领地之外为上选,颇有仁人君子攻心为上、网开一面的气度和风采。
虎曾充当信物。在我国,古人对虎十分崇拜,将其形象雕刻或铸造成兵符,称为虎符。虎符多以青铜或黄金为料,劈为两半,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则由朝廷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使用,才可调兵遣将。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背面刻有铭文,专符专用,一地一符,不可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以示郑重。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方能生效。在国家博物馆中藏有“西汉堂阳侯错银虎符”一枚,长7.9厘米,宽2.5厘米,虎作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篆书两行,文字相同,曰“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可为实证。时至唐代,为避高祖李渊祖父之名讳,兵符以鱼符、龟符代之,至宋朝恢复,足见其影响力之大。
凡事皆有两面,优点突出明显者,缺点必如影随形。虎亦如此。在我国,有一则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老虎学艺》,就表现了虎的骄傲自满。该故事经常被用作“满招损、谦受益”的活教材,生动有趣,流传甚广。另外还有我们所熟知的寓言故事《狐假虎威》等。
又逢虎年,我们更加关注有关虎的话题。由于进入先民视野颇早,虎的形象已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体系之内。汉语词汇中,有虎虎生威、生龙活虎、九牛二虎、如虎添翼、卧虎藏龙等多个成语,另有“老虎屁股摸不得”、“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画虎不成反类犬”等多个习语,亦庄亦谐,常令人忍俊不禁。
在民间,虎之形象亦为人所宠爱。以服装为例,明清官服缀有“补服”,又称“补子”,以图案补缀于前胸后背而得名。文官绣禽,以示文明;武官绣兽,以示威猛。各分九等,禽兽夹心,而不惧“衣冠禽兽”之诮。其中,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四品为虎,六品为彪(小虎),虎占二席之地。在文学领域,以虎为题材的诗文俯拾即是,难以尽览;在艺术领域,画虎之作历代多有,琳琅满目;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借以安眠的虎头枕,还是儿童喜穿的虎头鞋,另有以虎为题材的年画、民谣等,虎文化符号随处可见,影响深远。另外,汉姓中亦有虎姓,出自上古舜臣“八元”之一的伯虎之后人,以虎为氏,为中华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而以虎为名者历代多有,尤其是乳名,男孩谓之虎娃,女孩谓之虎妞,车载斗量,不胜枚举。
我国传统理念讲求大小相间、刚柔相济、强弱组合、阴阳互补,十二生肖排列之两两相对、六道轮回,便能体现这种期望和要求。第一组鼠和牛,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奋;第二组虎和兔,虎代表勇猛,兔代表谨慎;第三组龙和蛇,龙代表威猛,蛇代表柔韧;第四组马和羊,马代表刚强,羊代表和顺;第五组猴和鸡,猴代表灵活,鸡代表恒定;最后一组狗和猪,狗代表忠诚,猪代表随和。只有拥有以上全部美德,才可获得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宁静。而虎居前列,且代表勇武,足以说明虎在先民心目中的崇高形象。在《易经·乾卦》中,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之句。在这里,龙、虎和圣人并驾齐驱,难分伯仲,亦可见虎在中华文化体系中所拥有的地位。
虎年说虎,更要爱虎护虎。学其长处,戒己过失,多些龙腾虎跃、虎虎生威,少些虎头蛇尾、画虎类犬,则如虎添翼、虎啸龙吟!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网发布时间:2010-2-11 10:5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