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克兰总统选举看台海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33:05

从乌克兰总统选举看台海问题

[于时语] (2010-02-12)

fieldset {width: 309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乌克兰统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结束,尽管现任总理季莫申科不肯服输,亲俄罗斯的地区党领袖亚努科维奇基本上稳操胜券。其实现总统尤先科在第一轮中得票不到6%,惨遭淘汰,德国《明镜》周刊马上评论莫斯科已经是明显赢家。这是因为与娶了美国太太的尤先科不同,季莫申科与莫斯科保持了良好关系。所以无论谁赢得第二轮投票,乌俄关系都会明显改善,逆转乌克兰“橙色革命”以来的“离俄入欧”趋势。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恩怨,与台海关系有很大的相似和平行之处。也许有人会说乌克兰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可是所有欧美媒体早已都将台湾看成是独立于中国大陆之外的单独国家,并无二致。乌克兰实际上长期被称为小俄罗斯,其主体正式并入俄罗斯帝国(1654年),甚至早于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更早于台湾被清廷纳入中国行政体系。

  在文化归属上,台湾只是中国“边藩”省份,而作为基辅罗斯故地的乌克兰,代表了俄罗斯文化的“黄河流域”。宗教上的一体化更为深入:乌克兰籍高层教士曾经长期主导俄罗斯东正教会;至今为止,乌克兰仍然属于东正教莫斯科大主教区。

  台湾与大陆分离的历史原因是日本的侵略占领,而乌克兰脱离“俄罗斯母亲”的历史原因先是蒙古征服,导致了基辅罗斯公国分崩离析,后来则有波兰王国(历史上一度相当强大)和奥匈帝国的蚕食,在乌克兰西部引入了非东正教文化成份。

  从近因归纳,台海两岸的持续分裂和乌克兰脱离俄罗斯,都受到美国和西方世界离强合弱策略的推动:乌克兰出现了“去俄罗斯化”运动,与台独势力的“去中国化”完全平行。更有甚者,两者都极力利用历史事件来煽动民粹悲情:斯大林农业合作化造成的全苏联大饥荒,被形容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种族灭绝”;抗战胜利时大陆接收台湾发生的228事件,被台独分子描绘为“中国猪”对“台湾民族”的大屠杀。

  在政治地图上,乌克兰根据说俄语人口的比例,分为东部的亲俄地区和西部的“去俄罗斯化”地区;而台岛则可以按照外省人口比例,分为偏蓝的北部和泛绿的南部。

  对于北京和莫斯科而言,各自的“底线”分别是台湾正式宣布独立和乌克兰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乌克兰经验值得北京借鉴

  在喧嚣一时的乌克兰“橙色革命”之后短短五年,亲俄的亚努科维奇便咸鱼翻身,赢得总统大选,值得面对台海难题的北京观摩。

  俄罗斯反制乌克兰“去俄罗斯化”的手段,可以分为经济和文化两种层次。

  先看经济武器。华盛顿策划一场颜色革命的“总预算”大致在几千万美元之谱,比起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无底洞,确属廉价高效。可是莫斯科迅速认识到:以国际价格四分之一向乌克兰提供能源,实际上做了为“颜色革命”买单的冤大头。按照俄罗斯2006年迫使乌克兰接受的天然气供气新合约,尽管仍然不到国际价格一半,俄国一年已经增收25亿美元,再加俄国境内数百万乌克兰劳工的汇款,莫斯科每年对乌克兰的“经济补贴”达数十亿美元,远超区区几千万美元的“颜色革命”经费。

  无怪在俄罗斯启用能源武器之后,《华盛顿邮报》哀叹乌克兰“橙色革命”的果实迅速变成了“苦枳”。

  文化武器同样重要。乌克兰缺乏自身的独立文化,出名的乌克兰作家全部以俄语创作。2009年正好是乌克兰大文豪果戈里诞生200周年,为莫斯科提供了反击乌克兰分离主义的绝好机会。这是因为果戈里完全以俄语写作和思考,“根本不存在单独的乌克兰国家认同”。

  俄国文化部参与投资2000万美元巨款,花费三年时间将果戈里名著《塔拉斯·布尔巴》改编为电影。还特地聘请了乌克兰大明星扮演乌克兰哥萨克民族英雄布尔巴,绝大多数场景在乌克兰南部拍摄。更重要的是果戈里的主题是乌克兰哥萨克战士捍卫“俄罗斯灵魂”。连《纽约时报》也承认,这场电影在乌克兰民众中引起对东正教斯拉夫民族共同命运的强烈共鸣。

  最后不能不特别指出:尽管俄罗斯仍然处在权威主义体制之下,乌克兰却已经出现相当发达的公民社会,季莫申科和亚努科维奇在这次大选中,因此都纷纷聘请了美国的选战专家。这是与台海两岸极为相似的另一平行现象,也是北京亟待改善和适应的重点所在。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