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56:44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東晉道安大師把佛經科為三分:即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通常又有證信序、發起序兩個部分。證信序是記述佛陀當時講這部經典時的法會條件,各個經典在模式上基本相同,因而又稱通序;發起序是佛陀講這部經發起的因緣,經中或有或無,千差萬別,故又稱別序。 
  發起序與經的內容往往關系非常密切。而不同的經典,發起因緣也各異,像《華嚴經》、《法華經》等,都是以放光動地,恒沙菩薩,百萬天人雲集為發起因緣。反過來看看《金剛經》,那就平常多了。經中記載:“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金剛經》以日常生活作為發起因緣,它正體現了般若法門的修行風格。
  說到修行,通常很容易讓人想到誦經、坐禪、禮拜等,總有一定的固定形式。誠然,我們不能否定這是修行,但如果從“修行”二字的意義去看,修行不只是局限在這上面。行是指身、口、意三業之行,我們的意業因為有貪嗔癡的關系,使得我們不斷地造作殺盜淫妄等業。修行就是修正行為,在日常生活中表現為修正錯誤的思想、語言、行為,使之符合道德規範,使之與道相應。 
  《金剛經》以顯實相為宗。實相即諸法真實相。證得實相要離相,不住相。所以《金剛經》以無住生心為要領,表現在修行上也沒有一定的固定形式,即就是要在日常生活的四威儀中修行。因為實相是無相的,是無所不在的,要通達實相自然不能住於某種相,而是要在日常生活處處離相無住,才能與實相相應。 
  這就是後來禪家講的道在日常生活中。那麼,如何從生活中去體會道呢?禪家告訴我們,要有平常心,所謂平常心是道。何為平常心?馬祖道一說:“道不用修,但莫染汙,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染汙,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凡聖。11”道是現成的東西,只是因為被妄想執著所覆障,而不得顯現。現在倘能去除染汙之妄心,道就能自然顯現。
  南泉禪師也有類似的開示。趙州問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還可趣向也無?”泉曰:“擬向即乖。”州曰:“擬向怎知是道?”泉曰:“道不屬知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12”道從平常心中證得,不可起心求道,起心者,如馬祖所說的造作之心,是非之心,取舍之心,凡聖之心。凡人有了這許多心,早就與道相違了。所以南泉說:擬向即乖。另外道也不屬於知與不知,凡人的知是妄覺,不知又處無記狀態。總之與道都是不相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