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蝉的寄生物从未被发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06:19
素数
俺主动请缨,为陈晓卿老师他们拍摄的大型专题片《森林之歌》做一些文字上的润色工作。其中有一集介绍“活化石”银杉,有这么一段:“几十年过去了,银杉的生殖障碍依然是个谜。一枚银杉生殖细胞从形成到种子成熟需要31个月之久,这种古怪的遗传导致了种籽和幼苗的过早死亡。”
当时我正与该集编导杨二哥一起看片子,看到这里,忽有一悟。这就是素数的作用啊。31个月,除了1和它自身之外,不再是其它数字的倍数,这是否意味着,它的种子成熟的时间与大自然的一年四季毫不合拍,种子冒出来,指不定赶上什么季节,所以生命力特弱?
这个科学依据俺是看《费马大定理》一书学来的。当时做的阅读笔记有这么一段:“在昆虫中,蝉的生命周期是最长的,17年。这个素数年数有没有特殊的意义?按照生物学家的解释,这个为素数的生命周期保护了它。只有两种寄生物可以威胁到它:1年期或17年期。而寄生物不可能活着接连出现17年,因为在前16次出现时没有蝉供它们寄生。于是,生命周期为素数有着某种进化论意义上的优势。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蝉的寄生物从未被发现。”
这一段我只是隐约明白了,后来有读者留言让我解释清楚,却无能为力。最近看BBC的《地球脉动》,其中有一集,正好是这种蝉。17年一熟。上亿只蝉冒出地面,能赶上这一拨的动物就大快多颐。但它真的是没有天敌。谁能干巴巴地专门等上17年呢?...
素数2
“素数”这个小帖子引起大家的热烈争论,很没有想到。我们爱科学。
再多说几句吧,也许是越说越糊涂。
17年的蝉。这只是蝉的一种,生活在森林中。至少在我看到的片子里,真的是17年一拨,一拨就是铺天盖地的。除了这一年,其他年份它们是不出来的。也就是说,这片森林隔17年才能听到蝉鸣。——姑且就这么理解吧。17年地下的时光,其它昆虫如果寄生,那就只有把自己的生长周期也调整到17年;地上的时光,17年一见,把那些专吃它们的吃货饿死。所以啊,那些吃货就想了,森林里可吃的东西多着呢,别再跟这17年一拨的穷哥们较劲了。当然赴小龙女16年之约的杨过除外,他们两口子一团聚,就能听到蝉鸣悠悠。只羡知了不羡仙。
关于银杉。所谓31个月,是科学家们统计出来的结果,但他们并没有说是其原因。导致银杉繁殖障碍的理由应该有许多,素数一说,只是我这个门外汉的主观臆断。有朋友说了,把自己进化成这样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31个月的周期,这样的植物傻不傻呀?这是进化还是退化?我的理解是,银杉三千万年前就存在,它是极少数熬过漫长的冰川期而存活到现在的植物。在冰川期,它可能正是逐渐把自己的种子发芽周期进化到31个月,以应付变幻不定的外面的世界——至少会有子孙降生在比较理想的季节吧?可能就是靠这样的31个月,在周围物种纷纷灭绝的残酷日子里,它们存活下来了,成为“活化石”。冰川期过后,这样的进化优势成了劣势,但年龄只有区区几十万年的生物,是不应该嘲笑老前辈这种笨拙的生存方式的。
当然,我的理解没有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