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周刊:有关中国的六大认识谬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13:42
 
2009年10月28日10:11  来源:中青网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通常认为,中国凭借着30年繁荣积蓄的势头,将轰然驶过全球金融危机。没错,自从它挺过上一次大规模全球危机(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北京在金融风暴中从容驾驭的独特能力受到赞誉。所以,或许预言家们自然会认为,中国这艘“巨型油轮”现在不会急转弯,特别是因为当其他经济体陷入衰退时,它仍在继续快速增长的时候。以下6个有关中国的谬误说明,为什么这些有关中国的常识显得越来越不准确,甚或压根儿就是错误的。
谬误之一:共产党是铁板一块
这种说法绝对错误,党内总是有不同意见的。如“亲民派”要求放慢经济增长,使经济利益分配向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倾斜,更注意保护环境,不太热衷自由市场。而“精英派”则扎根沿海城市,他们想要高速增长、扩大市场自由度、加大对企业家和私营部门的扶持。美国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程力(音译)说:“或许有关中国的最大误解,是认为它只是在经济上发展。其实,在政治上也在发展。”
谬误之二:中国政府是出色经济管理者
当2008年9月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倒下的那一天,中国开始筹划一项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计划,最终证明这是世界上最大、最迅速、(许多人说是)最有效的刺激方案。其结果证明了中国领导人作为宏观经济大师的声誉。不过,尽管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北京在解决短期问题时干得不错,但对长远而言,大规模刺激计划如何扭曲经济发展的忧虑在持续上升。中国已变为一个几乎完全由国家投资驱动的经济体了。这对中国来说不是好事。
谬误之三:资本主义一派兴旺
部分正确,但是在今年以前。从1990年到2008年,中国私营企业数量翻了一番,从2000万家增至4000万家。但到今年年底,这个数字可能下降到约3800万家,因为许多私企倒闭了。而国有企业享有巨大优势,甚至在北京的刺激计划提供更多融资之前就是如此。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成功私企的平均规模维持在30名员工左右,主要原因在于融资困难。无怪乎近来的市场调查显示国有公司对未来充满乐观,而私营领域的商人明显缺少乐观。
谬误之四:中国是出口型经济
如果这是真的,那为什么中国今年出口下降20%,而经济仍增长8%呢?细细分析有关“出口是中国增长引擎”的说法,会发现站不住脚。法国里昂证券策略分析师安迪·罗斯曼说,尽管出口约占中国经济总额40%,但这个数字容易误导人,因为它高估了在被打上“中国制造”标签商品中中国所占的比重。这些商品大多数只是在中国大陆组装,其部件则来自韩国、台湾地区和其他更富的国家和地区。罗斯曼的结论是:中国可凭借国家和民间消费支出,继续以每年6%~9%的速度增长,“无需来自净出口的任何贡献”。所以,中国的出口依赖不过如此。
谬误之五:中国公司将统治世界
没错,许多中国公司满世界跑,搜寻廉价资产,给人一种危机激发中国公司全球野心的错觉。但这些买家主要是国有的石油和矿业巨头,它们想获得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它们不具备成为全球品牌的潜力。“很简单,这些公司缺少真正的创新或品牌能力。”北京大学外籍教授迈克尔·佩蒂斯说。障碍包括对知识产权和合同的法律保护不力、教育体制侧重死记硬背而不是创意和创新。
谬误之六:中国重发展轻环境
中国日益倾向于忽视市场力量,而这在一个意外的领域——清洁能源领域产生了效果。多年来,中国抵制外界要求其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压力。现在,中国已认识到自己可能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受害者,北京于是开始动用各种资源,这或许只有中国才能做到。中国把绿色技术列为国家优先事务,将开发太阳能电池和风电技术定为该国重大科研计划。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很快就能将自己打理干净:为了满足能源需求,它在继续建造老式煤电厂。但中国有可能成为清洁能源技术的主要生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