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专家重新剖析尼克松访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37:33
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进行的震惊世界的访问已经过去35年了,可是,这次大胆的访问以及尼克松和毛泽东的历史性会面仍然引起历史学家的兴趣。加拿大女历史学家麦克米伦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对尼克松的这次历史性访问进行了新的剖析。
著名女历史学家、加拿大的玛格丽特.麦克米伦认为,在尼克松对中国进行历史性访问的35年之后,大多数评论家都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访问。一个以反共而著称的美国总统和共产主义中国修补了关系,对苏联施加了压力,同时为华盛顿从越南撤军廓清了道路。尼克松在访问之后说:“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指出美国人做出太多让步*
不过,麦克米伦却不那么认为。她在美国兰登书屋出版的一本新书《尼克松在中国:改变世界的一周》中说,美国人向北京做出了太多的让步,得到的结果是混合的,同时种下了中国经济大发展的种子。
1949年以后,美国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的外交关系处于冰冻状态。但是,到了60年代末期,美国和中国都意识到需要对方。一个外交孤立和落后的中国急需从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中走出来,与此同时,中国在北部边界面临前苏联入侵的威胁。
美国也同样对苏联感到担忧。美国希望能够加强在亚洲的影响,希望中国能够说服盟国北越停止敌对行动。该书作者认为,这就是尼克松决定改变对中国长达二十多年的官方敌对政策而前往北京访问的主要目的。
路透社援引麦克米伦的话说:“在冷战时期,尼克松的访问如同一场地震,象征着东方阵营已经不再坚定地站在一起对付西方。”
麦克米伦在书中披露,美国为了取得中国的信任,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美国搜集的关于前苏联的情报。
*称学术交流和开放市场帮助中国经济发展*
书中还透露了当年尼克松和基辛格对美中之间签订的加强学术交流和贸易的傲慢的看法。基辛格对当时的中国外长乔冠华说:“我们(美中)双边贸易有可能达到的最高贸易额,即便是我们做出巨大的努力,对美国经济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
麦克米伦说,事实上,美中学术交流迅速帮助中国获得了至关重要的知识和技术,与此同时,承诺向中国商品敞开美国市场的大门被证明是中国经济起飞的关键。
毛泽东1976年去世后,他的继任者开始推行经济改革,把中国变成一个经济大国。如今中国享有对美贸易的两千多亿美元的顺差。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盛顿越来越意识到尼克松访问的缺失之处。虽然尼克松的访问成功地让苏联感到美国人所期望的震惊,但是同时美国的盟邦日本和台湾也受到极大的震撼。
麦克米伦的新书认为,这次访问的另一个不成功之处就是,和尼克松的愿望相反,尼克松打的中国牌未能形成有效的压力迫使北越和美国达成一项和平交易。
麦克米伦说,即便是没有尼克松的访问,中国和美国最终也会达成相互理解。
据她分析,现在,一个自信的中国正在施展其影响,并且在世界各地搜刮自然资源,对一个软弱的美国来说,这些做法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问题。
麦克米伦对路透社说:“在某些领域,中国和美国将发生越来越多的冲突,特别是自然资源方面,这将是一个真正的问题。中国和一些美国不愿意打交道的政权的关系,比如说苏丹,这也是可能出现问题的领域。”
*对尼克松评价颇高*
麦克米伦对尼克松本人的评价颇高。据英国《经济学人》刊登的书评,她在这本关于尼克松访华的新书里称尼克松是这一大胆外交行动的设计师,同时也是在牵涉到大国博弈时的一个敏锐的分析家。
在麦克米伦挖掘这段历史的过程中,最有价值的发现之一是尼克松写在一张黄色便条上的谈判提纲。据报导,这是尼克松访华前夕在夏威夷做短暂休息的时候写下来的,作为与中方谈交易的提纲:
他们要什么:
一、建立世界对他们的信任;
二、台湾;
三、美国离开亚洲。
我们要什么:
一、印度支那(?);
二、共产主义--限制中国在亚洲的扩张;
三、未来--减少与超级大国中国的对立所带来的威胁。
我们共同需要什么:
一、减少由对立和冲突所带来的危险;
二、一个更稳定的亚洲;
三、遏制苏联。
《经济学人》的书评说,尼克松的这张便笺上仅仅是在印度支那后面打的一个问号就值得长篇大论的分析。
《经济学人》的书评最后说,作者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而且叙述方式极具娱乐性。
*****************************************************************************
北京于小星信息咨询部提供以下签约服务:
受托对各类信息开展搜集、加工、整理,提供方案、策略、建议、规划或措施。参谋、磋商、评议、会诊或顾问投资行为的可行性;大型会议文档及档案整理;科技成果密级评价;受托为外地客户在北京筹办大型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和相关推广工作。受托在北京代办各项合法事宜。
地址: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14-7-001    邮政编码/PC:100026   电话/Tel:13801068992                电子信箱/E-mail:bjyuxxzxb@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