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培:《孔子》逼退《阿凡达》?(时代周报 2010-2-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19 19:24:11
 

自从与《阿凡达》同处一个电影档期开始,《孔子》便一直被拿来与《阿凡达》比较。《孔子》上映前夕,火爆的好莱坞电影《阿凡达》2D版遭遇下线,网友盛传这是在为《孔子》让路;《孔子》首周全国票房2800万元,《阿凡达》首日票房便达3500万元;《阿凡达》民间赞声一片,但不少电影业内人士称其“好的不过只是技术”,《孔子》遭遇网络恶评,却得到部分知名专家学者力挺,称其是“国产史诗巨制的一个里程碑”。

《阿凡达》下画疑云

“《阿凡达》突然要走了—因为《孔子》来了”,《孔子》上映前夕,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帖子,称2D版的《阿凡达》即将下线,为新上映的《孔子》让出位置。果不其然,1月18日,好评如潮、一票难求的美国大片《阿凡达》2D版被下线,新片《孔子》在4天后就登陆荧幕。网络上炸开了锅,抵触逆反的情绪在网友身上蔓延,对此不满的影迷—甚至无论他是不是《阿凡达》迷,都迁怒于《孔子》,在互联网上表示拒绝观看。在上海的一个白领论坛,抵制《孔子》的帖子盖过了上万楼。王小山等人也纷纷在微博中表示“拒看《孔子》,发哥,对不起了”。《孔子》被网友们放在了《阿凡达》的对立面。

《阿凡达》2D版的下线被指为保护国产电影措施的一部分。在《阿凡达》之前的数部票房火爆的好莱坞大片,均受到“国产电影保护月”等一系列来自广电总局的行政调节。

《孔子》导演胡玫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如果《阿凡达》真是因为《孔子》下线,我是说如果,作为一个中国导演我感到非常温暖,为国家保护国产电影的措施感到温暖。”网络评论员潘采夫的点评是:“仅仅感受到一种温暖是不够的,还要有观众的温暖,以及评论的温暖,对一部电影来说,三温暖才是硬道理。”

《孔子》各方一直未曾对“《阿凡达》让路”事件作出正面回应,网络上猜测的帖子开始直指《孔子》背后的投资方,称正是因为资方强大的政府关系,才最终让如此火爆的《阿凡达》遭遇下线的。大地文化传媒公司顾问列孚对时代周报记者否认这一说法。

列孚说:“这些传言都是不对的。我个人所了解的一部分是,1月12日,珠江电影频道在珠江宾馆举行‘金榜单之夜’活动,省电影公司的赵军透露《阿凡达》的火热其实是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造成一种冷热不均、饥饱不均的现象,具体地说是有3D影院的城市很热,而没有3D影院的城市很冷,同一座影城,3D放映厅也比2D放映厅要热很多,因此产生了大量的荧幕空置,所以是不是上另外一部电影呢?我们大地院线《阿凡达》从1月10日1月21日11天,2D影院只有500多万的收入,而《孔子》从1月21日1月25日4天的时间就已经收入250万。就这个比例来说,《孔子》的上座率是不是比《阿凡达》要高?”

大地传媒同时担当了《孔子》出品方以及放映院线两种身份。列孚认为,撤换《阿凡达》2D版本是院线根据市场规律作出的选择,但谈及是否接到过行政指令,他并未否认,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这个也是有可能的。”

网络恶评 专家力挺

 著名博主韩寒在看完《孔子》后如此评价:“《孔子》这部电影,无论从拍摄意义,商业利润,艺术追求,电影探索,教育启蒙,警世感人,视听震撼,娱乐消遣,记录历史等任何一个角度,都没有存在的必要,是一部完全可以抹去的电影。”同韩寒持类似态度的网络评论家们不在少数。知名娱评人、“影视知道分子”谭飞说:“看完,我终于明白为何《孔子》有资格挡《阿凡达》了。第一,孔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曲阜市人,《阿凡达》里面的人除有美籍外,许多大高个国籍不明。第二,《阿凡达》里的人怎么强行搬迁都不走,《孔子》里孔子和他的学生,领导稍一暗示就主动搬迁,很识大体顾大局。第三,《阿凡达》是制造矛盾、展现矛盾的,《孔子》出来是化解矛盾、混淆矛盾的,这太重要了。”上映近10天的国产电影大片《孔子》,至今被影迷聚集的豆瓣网和时光网的网友分别评为4.5分与3.7分的低分。

《孔子》上映早期,部分国学、孔学专家对电影《孔子》提出的疑义大多集中在细枝末节上,其中既有书简入水是否沉底的物理问题,也有孔子对弟子的称呼正确与否的问题。《孔子》编剧陈汗对时代周报记者的回应是:“到处都是专家,我不怕和他们对话。”

但在《孔子》放映接近10日左右,更多更具分量的专家开始集体亮相,力挺《孔子》并探讨《孔子》电影的精神意义。其中就有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北大哲学系教授汤一介,北京大学中文系知名教授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评论家张颐武等等。

孔庆东的评价是:“电影《孔子》的诞生,是国产史诗巨制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中国大片的标准提升到了圣贤这一步,实现了一个大的突破,也让中国文化走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与同期的《阿凡达》相比,《阿凡达》展现了电影技术的一个新高度,而《孔子》则是为中国大片指引了新的方向,中国人不需要再吊在威亚(特技)上讨好外国人,中国文化将成为代表中国的最强音。”张颐武则说:“整部电影宏大、有追求、有历史感,对白自然流畅,最重要的是适度、得体。”

在媒体报道中,汤一介认为:“影片《孔子》尤为可贵的是对于孔子的‘礼’给予了很高的重视,这是为许多现在写孔子、说孔子甚至研究孔子的人所忽视的重要内容。”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汤一介,他却不愿多谈《孔子》:“我也就说过那么几句而已。”

作为孔子第72代后裔,原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学术副院长,香港科技大学学术副校长孔宪铎却至今未看《孔子》,居住在香港的他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我知道这个事情,没有去看,身边的朋友也都没有去。”对于内地拍摄电影《孔子》,他也是“不反对”而已。与对电影《孔子》的漠不关心相比,孔宪铎曾出版过关于先人孔子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