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宽:慎言上访者是缠访闹访(华商报 2010-1-3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53:32
郭宇宽:慎言上访者是缠访闹访作者:郭宇宽来源:华商报来源日期:2010-1-31本站发布时间:2010-1-31 11:06:34阅读量:321次    2002年前后,我刚做记者,那时候的报纸上常有这样的标题“撒泼打滚不灵了,××法院狠拔钉子户”,给人感觉就是一帮坏人为了个人利益,胡搅蛮缠和政府作对。那时候北京二环左右一个四合院要拆迁,名义是“危房改造”,强制性地只给两三万块钱的安置费,把人搬到五环外的房子住去,这块地皮转手一拍卖,每平米就是两万多。人家当然不乐意了,不搬就给扣个“钉子户”的帽子,按照政策给你们家“危房改造”,你还不同意,那不是无理取闹么?于是拆迁公司、警察出动,强制执行,这样“撒泼打滚”当然是不值得同情的。一些被拆迁的家庭受到这样的委屈,自焚的,跳河的都不鲜见。

    这种现象社会学里有专门的研究,德国社会学家艾力亚斯,在研究胡格诺教徒的时候注意到这一现象,把它称作“污名化”。这个现象体现了社会群体之间的权力关系,强势的团体或者势力可以单向地给弱势的一方“命名”,而且这种命名有对人格的侮辱性含义。而强势的一方可以利用权力,使这种命名被不断强化,最后固化,使被压制的群体被社会贴上标签,形成无法摆脱的刻板印象,而掩盖其具体诉求和其他特征。比如当时法国天主教徒对法国加尔文宗新教徒的蔑称,有“嘿,你这拉帮结伙者”、“你这外来户”,一个宗教团体,确实说拉帮结派也没错;加尔文教派兴起在日内瓦,所以说是外来户也有道理。总之这都是让人家有口莫辩的。

    前段时间参加一个研讨会,听一位专家嘴里蹦出两个词——— “缠访”、“闹访”,大意是上访群众是值得同情的,但同时对“一小部分”“缠访”、“闹访”的要依法给予惩处。这两个词语,让我不寒而栗,因为我曾经很熟悉,过去采访的时候,经常听到基层的一些干部把到北京上访申冤的访民称作“缠访户”。你一想也很好理解,这些花这么多时间精力甚至倾家荡产跑到北京来上访的人,很多以捡垃圾为生,严寒酷暑在铁道边,地道下过夜,饥寒交迫地在各个信访部门之间奔波,要下多大的决心。他们常常都是这个社会最底层的人,有几个不是被逼的?在他们下这么大决心之前,肯定已经穷尽了在当地协商解决问题的全部途径。他们最后的希望就寄托在从上级政府能找到“青天大老爷”,替他们申冤、做主。他们没有关系、没有后台,甚至没有文化,他们所有的就是他们的坚忍和耐心。

    在我的调查报告 《悲愤的朝圣之路——— 上访者群体调查及对造成上访的制度文化土壤的思考》一文中,曾经分析上访是一条不归路,因为访民一旦选择越级上访,就是在宣誓和当地基层官员撕破脸皮,甚至要和当地的势力鱼死网破。所以他们即使一遍又一遍地找上级领导“讨个说法”都没有效果也不会放弃的,甚至他们最绝望的时候也怀着幻想——— 这样来说有哪个上访者不是在“缠访”呢?

    美国学者詹姆斯斯科特有一本著作 《弱者的武器》用来描述这些上访者的状态,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这些上访者都是无权无势的弱者,他们手无寸铁,却为什么常常让地方政府的官员紧张得要死,就是因为这些弱者反抗的方式,更加触目惊心,我知道的上访者会写血书,会披上冤衣,会在烈日雨雪中长跪不起,他们这样做就是一个信念,他们觉得自己是冤枉的,自己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们作为一个弱者,希望唤起这个体制的同情。他们不会穿上和省会首都形象相吻合的西装革履,到信访办门口,彬彬有礼地提交一份材料,然后回家耐心地等待消息。于是这又可以被扣上一顶“闹访”帽子。

    几年前我曾经废寝忘食地关注过上访问题,看到的,听到的实在太多了,到现在对上访我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人的心理有自我防卫机制,是不可能总让自己心头流血的,我能安慰自己的是,我一个迂腐的书呆子,还是少说些好,说出口的也都是废话。但当听到有人把上访者形容作“缠访”、“闹访”这样的说法,我神经能承受的底线还是被强烈刺激。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68079
郭宇宽:慎言上访者是缠访闹访(华商报 2010-1-31) 郭宇宽:请慎言上访者是缠访闹访 “二姨父”(华商报 2010-11-24) 发放救灾款 每人1元(华商报 2006-10-31) 强人律师李庄涉伪证罪庭审纪实(华商报 2010-1-2) 李庄抗议一审判决 律师要求二审与证人对质(华商报 2010-1-9) 华商报评论 卷宗里翻出说情条(华商报 2008-1-8) 陕西4342名三聚氰胺奶粉受害婴儿获赔905万(华商报 2010-1-14) 郭宇宽:政府记清楚账比花多少钱更重要(华商报 2009-3-16) 羽戈:央视失火何以殃及搬运工(华商报 2010-2-25) 陕西府谷57名煤老板捐资12.8亿资助公益(华商报 2010-2-28) 陕西汉中公安局副局长遭民警实名举报被撤职(华商报 2010-3-25) 《科幻世界》杂志社长因编辑集体抗议被停职(华商报 2010-4-2) 大学生发帖称父亲在看守所遭凌辱 县公安局否认(华商报 2010-6-20) 高考生为吸引大众关注故意交白卷考零分(华商报 2010-6-29) 陕西师大女厕启用站立小便器 倡环保节水(华商报 2010-9-28) 开警车持手枪微冲拒交费强闯高速收费站(华商报 2006-1-9) 领导慰问工地农民工 前脚刚走慰问金就被收走(华商报 2006-1-12) 收走农民工慰问金包工头被辞 经理给农民工道歉(华商报 2006-1-13) 女民警曝光换偶经历被辞退(华商报 2007-1-16) 走个拆迁户插面国旗(华商报 2008-1-7) 杨鹏:人情字条背后的司法顽疾(华商报 2008-1-8) 两级法院着手调查“人情条”(华商报 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