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军售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35:00

对台军售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2010-01-31

核心提示:几十年来对台军售一直是平衡两岸军事力量、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砝码。美国通过这一举措意图维持两岸军事平衡,长久维持着海峡两岸“不统不独”的局面,也以此让台湾问题牵制迅速发展的大陆,形成对大陆的巨大掣肘。

网易军事1月31日报道  旨在维持两岸“不统不独”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以来,美台军售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并成为中美双方斗争的焦点之一。1979年4月10日,美国总统卡特签署了《与台湾关系法》(TRA),成为美台军售的“法律依据”。在该法中,美向台承诺“严重关切”任何以非和平方式决定台湾将来命运的努力,并根据台湾“自卫所需”提供防卫武器与防务设施。

1982年中美发布《8"17公告》,里根政府同意减少对台军售,但同时指出,美国将根据《对台关系法》继续对台军售,并希望中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根据美国对台做出的“六项保证”,美国没有确立何时停止对台军售,也不就对台军售项目与北京协商。虽然美国对台军售是在双方没有外交关系和同盟条约下进行,但美国对台军售额是很大的。

几十年来对台军售一直是平衡两岸军事力量、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砝码。美国通过这一举措意图维持两岸军事平衡,长久维持着海峡两岸“不统不独”的局面,也以此让台湾问题牵制迅速发展的大陆,形成对大陆的巨大掣肘。

从对台军售中巨额渔利

台湾一直是美国手中的一张牌,一个杀手锏,只要中美关系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即拿对台军售来说事儿,这已经成了中美关系和台海关系的晴雨表。美国是台湾当局武器装备采购的大户,台湾当局采购武器装备的95%来自于美国。根据美国国会研究处的最新一份报告指出,从1990年开始的20年来,台湾地区向美国购买的军备总值超过新台币一兆元(约合人民币2130亿元),平均台湾每个人对美国贡献近新台币4.5万元(人民币9600元)。

冷战结束后,由于美国面临军备裁减的大趋势,再加上武器装备的正常退役和淘汰,所以“军备垃圾”很多。按规定,舰艇服役25年、飞机服役15年、导弹服役10年就要退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艺水平的提高,超期服役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不能超期太多,一般都在超过规定服役期5-10年后退役。所以,美国把台湾当做一个“大垃圾桶”,利用租借和销售的方式出售,既能赚到钱又履行了法律义务,两不耽误。台军现有装备中属于这种状况从美国引进的装备占绝大多数。

当然,为了平衡两岸军力,美国也出售了一些高技术装备,但这些所谓的高技术装备,必须满足美国的三个基本条件:在美国和盟国已经全面部署;技术的先进性至少要落后一代(10年以上);技术和武器不得有扩散潜力。F-16、E-2T、爱国者导弹都属于这类装备,美国绝对舍不得把B-2隐身轰炸机、洛杉矶级核潜艇、F-22战斗机卖给台湾。

不过客观地说,台湾从美台军售中获得了大量先进武器装备,较大地改善了台军原有的武器装备系统,台军作战能力因此有了一定提升。近年来,台军在信息与电子作战、预警与侦搜能力、制海与反潜能力、制导与反导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发展。而且,通过购买美式武器,一定程度上也拉抬了台军官兵的士气,增加了“台独”分子的底气;美国也通过美台军售获取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

不过由于近年来大陆军事实力加速提升,尤其是大陆海空军发展迅猛,再加之二炮部队精确打击能力持续提高,这使得两岸军力平衡开始偏向大陆。因而面对这种情况,美国放宽了对台军售防御性高技术武器的限制。

对台军售“四部曲”

中美建交以来,美台军售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至1990年。当时正值东西方冷战,在中美苏大三角的格局中,美国有求于中国,希望借助于中国来制衡前苏联,并与华约相抗衡。所以,售台武器主要是陈旧落后的装备。

第二阶段,1991年至1995年。冷战刚刚结束,美国军事战略面临新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国会面临争取“和平红利”倾向的强大压力,不得不大力削减军费、军备和裁减员额,所以这个时期对台军售的主战坦克、军舰等许多都是淘汰下来的东西。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以中国大陆从俄罗斯引进苏—27战斗机为由,在对台军售问题上变本加厉,迅速提升了军售的质量,一改往日只提供老旧过时装备的惯例,转而提供了一大批高技术武器装备,比如4架预警机、200枚爱国者导弹和150架F-16战斗机等。这期间美国对台军售的数量、质量是前所未有的,这些销售从根本上提高了台湾军队的现代化水平。

1993年以后,两岸关系一度出现缓和,汪辜会谈在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克林顿第一个任期进入末期,中美关系也出现好的迹象,所以那一段时间美国对台军售平缓下来,除租借部分退役装备外,基本上没有提供多少高质量的装备,所以那段时间台湾转向欧洲寻求新的武器来源。

1993年至1995年,台湾终于从法国采购了60架幻影2000-5型战斗机,6艘拉法耶特级导弹护卫舰,还有便携式防空导弹、反坦克火箭、重型线导鱼雷、舰载点防御导弹系统等。此外,台湾当局从德国采购了狐式装甲车36辆,坦克排雷犁12辆,MWV-50级扫雷舰4艘;从荷兰采购了2艘潜艇;从意大利采购了1艘远洋探测舰。

第三阶段,2000年至2008年(小布什执政期间),美国全球战略重心进一步向亚太地区倾斜,美国台海政策由“模糊”走向“清晰”,美台军售与美国国家利益、东亚安全战略实践及对华政策考虑相结合的趋势日渐明显,美台军售的战略重点也开始从帮助台湾防御和维持台海军力平衡转移到美推行对华“积极防御部署”上来。

这一时期,美售台武器主要特点包括:一是更具攻击性,如“纪德”级驱逐舰、AIM-120C7“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等;

二是立足兼容性,如“联合战区模拟系统”(Joint Theater Level Simulation,JTLS),该系统是美军盟军都有的模拟演习装备,专门留有接口可以与美军太平洋司令部以及日本、韩国及美国全球驻军同时联机,进行联合作战模拟演习;

三是充满针对性,例如针对大陆装备SU-27和SU-30战斗机,美国不仅不断帮助台湾提升F-16A/B战斗机性能,而且向台出售各类先进的空对空导弹。

四是齐装配套,美国军事专家开始从未来作战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综合论证,协助台湾制定出较为可行的武器装备配套方案,目的是充分挖掘现有装备的潜力,尽量使已有武器装备齐装配套,形成战斗力。为此,美国有针对性地提供了一些零部件、维修保障设施和弹药等。

第四阶段,2009年至今,国民党马英九上台后积极推行两岸和解,两岸紧张形势迅速得以缓解,但如前文所说由于大陆军力持续快速发展打破了原有的两岸军事平衡。台湾急欲购买美式新装备提升自身实力,尤其是能够防备二炮东风导弹的爱国者3型导弹。这也是这次对台军售,对中国可以说是影响最大的一型装备。

对台军售背后的美国多重意图

首先,对台军售是在两岸之间走钢丝,美国欲让两岸互相制约,进而遏制、削弱中国。

 

其次,在全球化的经贸竞争和高科技竞争的大潮里,美国企图有节制地把两岸拖入中等程度的军备扩张,不但有利于美国大赚军火生意钱,也可以削弱整个中华大经济圈联手对美竞争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中国成为国际强权的脚步,并借着两岸不统不独的张力造成的不稳定因素,用“美国梦”来“掠夺”两岸的现代化人才。但是,美国也很小心不让事情搞糟,因为两岸形势升高到开启战端,则不统不独的局面势将打破,美国也就不能从中渔利了。

再次,虽然台湾的“民主化”进程符合美国的主流价值,但是,美国政界,尤其是克林顿政府期待用“软性围堵”来和平演变中国大陆的基本政策并没有变。换句话说,美国是想用台湾的“民主化”来作为促进中国大陆进一步走向改革的工具,但却不会为了保卫台湾的“民主化”成果而不惜与中国大陆一战。更重要的是,美国不会乐意看见因美国提升对台军售引发中国大陆的反弹,使和平演变遭受挫折。除非哪一天,美国的和平演变政策转变成“硬性围堵”,那自然要装备台湾使其成为围堵的先锋。

(本文来源:网易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