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学研究→藏书文化→芸香辟蠹,曝书去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8:51:43
芸香辟蠹,曝书去湿
清代学者袁枚有诗云:“久闻天一阁藏书,英石芸草辟蠹鱼。”并注:“书中夹芸草,橱下放英石,云收阴湿物也。”
天一阁藏书中所夹芸草从何而来,前人没有记载。至于芸草同藏书一样秘不示人,倒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鄞县钱氏女,名绣芸,范茂才邦柱室,丘铁卿太守内侄女也。性嗜书,凡闻世有奇异之书,多方购之。尝闻太守言:‘范氏天一阁藏书甚富,内多世所罕见者。兼藏芸草一本,色淡绿而不甚枯,三百年来书不生囊,草之功也。’女闻而慕之,绣芸草数百本犹不能辍,绣芸之名由此始。父母爱女甚,揣其情,不忍拂其意,遂归范。庙见后,乞茂才一见芸草,茂才以妇女禁例对。女则恍然如有所失,由是病,病且剧,泣谓茂才曰:‘我之所以来汝家者,为芸草也,芸草既不可见,生亦何为。君如怜妾,死葬阁之左近,妾瞑目矣!”终于郁郁而死,成为封建制度下的一个悲剧。
这个故事给芸草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其实,芸草即芸香草,是古人通常采用的一种书籍防虫药物。现在仍用以制香精,并为中药。宋代科学史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古人藏书辟蠢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间叶间微白如粉污。辟蠢殊验,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至今,天一阁还保存着芸草三本,因年代久远,早已失效,放在陈列室里供大家观赏和研究。
关于英石吸潮气的传说,最早的记载见于乾隆年间。乾隆三十九年,杭州织造寅著奉命察看天一阁书楼建筑及书架款式,他在奏章中写道:“天一阁在范氏宅东,……东偏一间以近墙壁,恐受湿气,并不贮书,憔居中三间排列大厨十口,内六厨前后有门,两面贮书,取其透风。……厨下各置英石一块,以收潮湿。”至今,每只书橱下面,仍然堆放着英石,保持原来的面貌。考英石产于广东英德县,是一种石灰岩石块,有的“具峰峦岩洞之状”,因此被用来作为假飞山石头,故:“以皱、瘦、透、秀四者备具为良”。英石也不同于通常作盆景用的川石。笔者请教过地质工作者,并作了实验,证明它并无吸潮作用。显然,当年寅著并未细察,仅据传闻而已。不过从他奏章的全文来看,却反映出天一阁藏书管理上对防潮的重视。
江南地区气候潮湿,霉雨季节长达月余。书籍受潮,有了一定水分,加上适宜的气温条件,就会加速纸张的水解和氧化,繁殖蛀虫和霉菌,使书籍虫蛀霉变。
“书中蠢蛀,无物可辟,惟逐日翻阅而已。置顿之处,要通风日;而装潢最忌糊浆厚裱之物。”古人常在二伏天或重阳间,视天气晴明日,设几案,置群书其上,以曝其脑。天一阁也有晒书的制度,郑振铎先生曾说:“盖范氏尝相约,非曝书日即子孙也不得登阁也。”相传只有祭祀日和曝书日是子孙必到开阁的时间。从当时的科学水平出发,控制温湿度的简单办法,就是进行合理的自然通风,在霉雨季节里密封书库、,出霉后通风晾干,既要防止受潮霉变,又要防止烈日下曝晒而使纸张变色发脆。天一阁藏书都放在楼上,比较高燥,书楼前后开窗,书橱前后设门,就有利于密封防尘和通风干燥。所以,天一阁收藏的大多数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不但纸墨精湛,还保持着明代装帧形式,而且触手如新,令人展卷悦目,这不能不说是防虫、防潮工作的成效。
当然,只有好的办法,而没有人去认真执行,还是一句空话。因为虫害和霉烂是对书籍的慢性摧毁,一时不易为人所觉察,需要有人长年累月,一代接一代地连续工作。管理人员不但要知书,而且要爱书,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精神,稍有懈怠,便会出问题。天一阁虽有伏季通风晒书的制度,但一年之中只靠一次性突击是不够的。早在乾隆三年,全祖望登阁时,发现碑拓本被虫蛀蚀的现象已十分严重。他在《天一阁碑目记》中说:“独有一架范氏子弟未尝发现,询之乃碑也。……惜乎鼠伤虫蚀十之五。”一九四九年前有一个时期,由于无力管理,虫害的波及面迅速扩大。那时,赵万里先生说:“我们发现好几个柜子里都有蠢虫,因此对于传统的保存阁书的秘诀,发生疑问。故老相传阁里的书全部夹着芸草,可以防蠢;柜子下镇着浮石,可以吸收水分。这完全是神话。其实天一阁所谓芸草,乃是百在除虫菊的别名,是一种菊科植物,早已失了它的除虫的作用。浮石不知从郭外那个山里搬来的一种水成岩的碎块,并无什么吸收空中水分的能力。现在阁里的书,遭虫蛀的数不在少。”陈登原先生也曾感慨地说:“窃谓藏书之家,其时尚暂者,非厄于火,即厄子散佚,其时经久者,则又渐厄于虫,但举浙东范氏天一阁,足以明其故矣!”虫害一直持续到本世纪五十年代,路工《重访天一阁》一文说:“宁波解放不久,我曾经访问了天一阁。……我借了明抄本《北曲联珠》,但是书已被水渍,不能揭开;又借阅《事物纪原》,书中蠢虫爬到我手上,书已千孔百洞。”
所以,一九四九年后首先设修书员,对虫蛀霉变之书进行修补。又设书库管理员,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书库管理责任制,除每年伏季晾晒书籍外,还注意做好平时的温湿度调节工作。至六十年代初,虫害才基本杜绝。
一九七五年以来,逐步恢复使用香草防虫的传统。“香草之类大率多异名,所谓兰荪荪即今菖蒲是是也;蕙,今零陵香是也;菹,今白芷是也”。天一阁试用了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出产的香草,效果良好。金秀香草正名叫灵香草,亦即黄香草,据说种植在海拔三千至五千米的高山深峪,适宜在阴湿的原始老林地生长,每种一次过后,土地要间歇数年,因而非常贵重。灵香草也是一种中药材,对书籍纸张没有副作用,对人体健康亦无不利影响,不像樟脑丸或用化学药剂配制的防霉纸那样具有强烈的刺激性。灵香草放置多年,仍然香气扑鼻,因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药草,对天一阁来说,更有其特殊的意义,所以,从一九八二年起便大量应用。不过香草只能驱虫,不能杀虫;还要注意包装,避免草中所带泥土沾污书籍。
在恢复传统的保护方法的同时,天一阁还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逐步推广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已购置了去湿机、吸尘器等设备,并试用除氧剂软包装密封防虫的办法来保护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