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君主立宪的机会是被谁葬送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55:01

中国君主立宪的机会是被谁葬送的?

    以前中国人很蠢,一说革命,似乎就觉得是进步。近100年来悲惨的事实,让人们反思:假如当初不革命,是否不至于落到今天的下场?

    与革命相对应的,就是改革、改良,也就是君主立宪。如果当初不革命,走君主立宪的道路,中国会否不至于后来这么悲惨?

    我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有一段时间,我几乎倾向于要否定自辛亥以来的革命了。

    然而,今天,我在想:君主立宪的机会,是被革命党人葬送的,还是被罪恶的朝廷葬送的?

   

    我们来看历史事实:

    1901年,慈禧颁谕同意变法,但政体上没有什么变化。

    1904年春,众多大臣上奏,或要求派臣出洋考察新政,探索适合满清国情的政体方案。出使法国的大臣孙宝琦则上折明言应该立宪:各国之立宪政体洵可效法,应仿英、德、日本之制,定为立宪政体之国。这些奏折虽未被清廷所接受,却引起了社会巨大的反响,使立宪派深受鼓舞,加紧活动,赞同立宪的王公大臣也越来越多。

    (1904年开始的日俄战争,结果竟然是庞大的、专制的俄国败给了君主立宪后的日本。这极大地推动了立宪派的步伐。)

    1905年1月,出使日本的大臣杨枢奏请立变法大纲,仿效日本之立宪政体。6月以后,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江总督周馥、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等或联名或单独上奏、有人还多次上奏要求立宪,甚或详细提出12年为期,8位总督中已有5位主张立宪,而主张立宪的巡抚和驻外使节更多。清廷在7月16日同意出洋考察政治,曰:……决定派员分赴东西洋各国,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择善而从,嗣后再行选派,分班前往。

    当年12月底,著名的“5大臣出洋”得以进行。

    然而,满清朝廷始终没有诚意。直到1908年才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限,9年以后正式召开国会,同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要命的是,《钦定宪法大纲》以保障君权为核心,给予皇帝的权力与专制君王并没有多大差异。这使得人民丧失了对满清的最后一点信心,满清终于把人民逼上了革命道路。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敲响了满清的丧钟。当时,人们以为同时敲响了专制政权的丧钟,没想到,专制政权换了一家朝廷继续维持。罪恶要记在后来的专制者身上,而不能记在革命党身上。

 

    现在来看满清。他们在1898年杀了变法的六君子,可以说双手沾满了罪恶的鲜血。而中国百姓,说懦弱也可以,说宽容也可以。起初,他们不得不暂时饶恕朝廷的罪恶,期望和解。然而,满清一意孤行,迫害言论自由,镇压改良派,最终逼出了革命。

 

    所以,今天,我们要说,是满清朝廷葬送了与民众和解的机会。把民众逼上绝路,其实也同时断了朝廷的后路。

    2009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