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功管理简明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20:36
企业成功管理简明方案
  在企业中,管理既是一个名词、又是一个动词。作为名词,是指企业为创造价值和实现目标所采用的宏观方法的总称。作为动词,是指让别人做事的艺术,就是把事情“管”好、把人心“理”好的微观方法的总称。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来看,管理本身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但一定有优和劣之分,检验的办法就是看管理效果。前面讲到的管理效果的四个档次,就是在不同的宏观方法和微观方法下所产生的不同的管理效果。以下分几个方面作阐述:
  1. 遵循管理的第一项宏观原则------分工
  企业的基本事务都是相似的,比如制造型企业就是市场、客户、设备、人员、生产、质量、技术、研发、后勤、服务等这样几个大类事务,把大类分成小类,再细分,就是具体的工作,把具体的工作与人对应起来,就完成了分工。企业要实现有序运行,都首先应当进行这样一个宏观的分工过程,而且这个分工应当贯穿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精确化和合理化。精确化就是指什么事情由谁负责去做,清清楚楚。合理化就是什么事情通过什么流程、策略和控制手段确保做好,明明白白。三流企业在这项基础管理工作上都很粗糙和随意,违背了管理的基本原则,所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和质量都不高。
  2. 遵循管理的第二项宏观原则------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
  围绕企业的整体目标,从上到下、自始至终,每个员工(除总经理外的所有员工)都应该接受同一种方式的领导和同一种方向的指挥。“多头领导”、“多头管理”(一件事情有几个人同时管,一个人同时受几个人指挥等)的危害之大非一般人所想像。即使同一个管理者,如果有朝令夕改、前后不一致、喜怒无常、指令不清晰、盲目指挥等情形,也将使得被管理者无所适从、心存疑虑和不满、工作缺乏积极性、等待观望和绩效低下。三流企业普遍意识不到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企业组织人事指挥系统模糊不清,实际的情形和书面的组织结构图大相径庭,违背了管理的基本原则,混乱是必然的。
  3. 学习和运筹好管理的三种微观方法------“情、理、法”
  有人说当今企业管理难就难在“人不好管”,这是根本性的一种错误观念!因为“人性是不愿被管的”,但可以被教导。企业管理者应当把事情理好,然后安抚好人心(人的思想和观念),把一件一件事情安排完成。任何带有强迫性的、施加压力的、威逼的、用权力压制的简单和粗暴的管理手段,都会带来负面的效果。其结果是管理者越管越累,被管理者心理压力大,管理效果自然不好。
  当今社会职场竞争异常激烈,人的很多劣根性不断暴露出来。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者应当具备正直的品格。很遗憾,“正直”在这个社会里已经越来越变得稀罕,“忽悠”变成了一种中性的处世技巧。很多管理者习惯性地把问题复杂化,以体现其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其完成工作的高超水平,以期获得较高的绩效评价。如果企业高层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经理不能尖锐地识破和遏制这种现象,慢慢就变成工作相互推诿、难事无人担当、问题接踵而至,整体管理低效。
  从微观的角度看,管理的本质是一种人性的较量。为什么父母能够管教孩子,因为在心理上占有很大的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够管教好孩子,和企业管理效果一样,也是方式和方法的问题。管理的微观方法可归结成三种:
  “情”就是用感情去温暖别人,让别人心甘情愿做事。当前,企业员工普遍在人格、感情和思想上不够成熟,必须把尊重和教导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对于中层以上管理者,尤其应当进行人格、感情和思想的塑造与培养,这样才有资格在下属面前当好“父母”。(这方面优秀的教育资料比较多,比如张锦贵先生的课程。)
  “理”就是用道理去说服别人做事。除了脑子有问题的人以外,一般人都是可以被逻辑性很强的道理所说服。企业中层以上管理者,应该不断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掌握更多的工作技能,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才有资格在下属面前当好“老师”。
  “法”就是用制度去约束人、迫使别人做事的硬道理。管理中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制度去管人,一切照章办事。所以,企业管理要实现制度化,通过宏观的制度去约束每个员工微观的行为。企业中层以上管理者,首先应当以身作则,然后才有资格在下属面前当好“法官”。
  4. 归纳企业管理的两种方案
  A.制订有效的岗位说明书
  通过反复循环的拟订、修改、实施和调整,把每个员工的工作内容给精确定位。目的是让企业的每一件事都通过纵横坐标牢牢地固定在各人的身上。特别要注意:由于人普遍缺乏自律性,因此把检查别人的某项工作也纳入岗位说明书的一个项目,要为检查设计出科学和简洁的方法(目前极少有企业想到和做到这一步)。
  由于员工都存在不愿被制度约束、希望少承担责任而多记功劳、希望自己的工作被重视等本性,因此,让员工预先对岗位说明书和相关制度作签字认可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B. 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
  在各管理人员之间建立起正式的文字交流方式,让企业的信息充分透明化,逐步实现群策群力和共同管理的目的。
  有人说企业管理的问题70%是沟通的问题,很有道理。文字交流可以极大地规避掉口头交流的缺陷,比如:感情冲突、废话多、表达不准确、易反悔、前后矛盾、狡辩、撒谎、脱口而出不负责任、倾听中理解困难、记忆困难、误解意思等等。文字交流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保存和可以追溯,供以后思考、分析和总结。
  很多企业中,管理人员常常困惑于掌握企业信息不足,化很多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和策略用于收集信息,各人的收集工作有重复性,甚至上下级之间也会有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事实上每个人都只能了解到企业运行中部分的信息,如果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够在权限范围内掌握到足够多的工作信息,那么管理人员工作起来不仅心情坦然、轻松自如,而且整体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也会大大提高。基于这种管理思想的协同管理软件是一种可借助的工具。  在企业中,管理既是一个名词、又是一个动词。作为名词,是指企业为创造价值和实现目标所采用的宏观方法的总称。作为动词,是指让别人做事的艺术,就是把事情“管”好、把人心“理”好的微观方法的总称。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来看,管理本身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但一定有优和劣之分,检验的办法就是看管理效果。前面讲到的管理效果的四个档次,就是在不同的宏观方法和微观方法下所产生的不同的管理效果。以下分几个方面作阐述:
  1. 遵循管理的第一项宏观原则------分工
  企业的基本事务都是相似的,比如制造型企业就是市场、客户、设备、人员、生产、质量、技术、研发、后勤、服务等这样几个大类事务,把大类分成小类,再细分,就是具体的工作,把具体的工作与人对应起来,就完成了分工。企业要实现有序运行,都首先应当进行这样一个宏观的分工过程,而且这个分工应当贯穿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精确化和合理化。精确化就是指什么事情由谁负责去做,清清楚楚。合理化就是什么事情通过什么流程、策略和控制手段确保做好,明明白白。三流企业在这项基础管理工作上都很粗糙和随意,违背了管理的基本原则,所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和质量都不高。
  2. 遵循管理的第二项宏观原则------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
  围绕企业的整体目标,从上到下、自始至终,每个员工(除总经理外的所有员工)都应该接受同一种方式的领导和同一种方向的指挥。“多头领导”、“多头管理”(一件事情有几个人同时管,一个人同时受几个人指挥等)的危害之大非一般人所想像。即使同一个管理者,如果有朝令夕改、前后不一致、喜怒无常、指令不清晰、盲目指挥等情形,也将使得被管理者无所适从、心存疑虑和不满、工作缺乏积极性、等待观望和绩效低下。三流企业普遍意识不到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企业组织人事指挥系统模糊不清,实际的情形和书面的组织结构图大相径庭,违背了管理的基本原则,混乱是必然的。
  3. 学习和运筹好管理的三种微观方法------“情、理、法”
  有人说当今企业管理难就难在“人不好管”,这是根本性的一种错误观念!因为“人性是不愿被管的”,但可以被教导。企业管理者应当把事情理好,然后安抚好人心(人的思想和观念),把一件一件事情安排完成。任何带有强迫性的、施加压力的、威逼的、用权力压制的简单和粗暴的管理手段,都会带来负面的效果。其结果是管理者越管越累,被管理者心理压力大,管理效果自然不好。
  当今社会职场竞争异常激烈,人的很多劣根性不断暴露出来。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者应当具备正直的品格。很遗憾,“正直”在这个社会里已经越来越变得稀罕,“忽悠”变成了一种中性的处世技巧。很多管理者习惯性地把问题复杂化,以体现其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其完成工作的高超水平,以期获得较高的绩效评价。如果企业高层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经理不能尖锐地识破和遏制这种现象,慢慢就变成工作相互推诿、难事无人担当、问题接踵而至,整体管理低效。
  从微观的角度看,管理的本质是一种人性的较量。为什么父母能够管教孩子,因为在心理上占有很大的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够管教好孩子,和企业管理效果一样,也是方式和方法的问题。管理的微观方法可归结成三种:
  “情”就是用感情去温暖别人,让别人心甘情愿做事。当前,企业员工普遍在人格、感情和思想上不够成熟,必须把尊重和教导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对于中层以上管理者,尤其应当进行人格、感情和思想的塑造与培养,这样才有资格在下属面前当好“父母”。(这方面优秀的教育资料比较多,比如张锦贵先生的课程。)
  “理”就是用道理去说服别人做事。除了脑子有问题的人以外,一般人都是可以被逻辑性很强的道理所说服。企业中层以上管理者,应该不断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掌握更多的工作技能,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才有资格在下属面前当好“老师”。
  “法”就是用制度去约束人、迫使别人做事的硬道理。管理中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制度去管人,一切照章办事。所以,企业管理要实现制度化,通过宏观的制度去约束每个员工微观的行为。企业中层以上管理者,首先应当以身作则,然后才有资格在下属面前当好“法官”。
  4. 归纳企业管理的两种方案
  A.制订有效的岗位说明书
  通过反复循环的拟订、修改、实施和调整,把每个员工的工作内容给精确定位。目的是让企业的每一件事都通过纵横坐标牢牢地固定在各人的身上。特别要注意:由于人普遍缺乏自律性,因此把检查别人的某项工作也纳入岗位说明书的一个项目,要为检查设计出科学和简洁的方法(目前极少有企业想到和做到这一步)。
  由于员工都存在不愿被制度约束、希望少承担责任而多记功劳、希望自己的工作被重视等本性,因此,让员工预先对岗位说明书和相关制度作签字认可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B. 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
  在各管理人员之间建立起正式的文字交流方式,让企业的信息充分透明化,逐步实现群策群力和共同管理的目的。
  有人说企业管理的问题70%是沟通的问题,很有道理。文字交流可以极大地规避掉口头交流的缺陷,比如:感情冲突、废话多、表达不准确、易反悔、前后矛盾、狡辩、撒谎、脱口而出不负责任、倾听中理解困难、记忆困难、误解意思等等。文字交流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保存和可以追溯,供以后思考、分析和总结。
  很多企业中,管理人员常常困惑于掌握企业信息不足,化很多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和策略用于收集信息,各人的收集工作有重复性,甚至上下级之间也会有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事实上每个人都只能了解到企业运行中部分的信息,如果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够在权限范围内掌握到足够多的工作信息,那么管理人员工作起来不仅心情坦然、轻松自如,而且整体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也会大大提高。基于这种管理思想的协同管理软件是一种可借助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