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行开始走向低端市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36:13

挑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信步走进正在举行晨间拍卖的英国伦敦国王街的嘉士德拍卖行(Christie’s,King Street),映入眼帘的场面足以让普通人屏住呼吸:珠光宝气、穿戴华贵的俄罗斯富豪们轻巧地把玩着标价上万英镑的镀金瓷盘和雕花玻璃瓶,它们来自于某个奥地利国王的红色皮质野餐箱。静谧的展厅充满着摄人的气氛,让你唯恐自己一个不留意的赞叹眼神被拍卖师当作一次五万英镑的叫价。
而在南肯辛顿的嘉士德拍卖行(Christie’s,South Ken, CSK)里,气氛则截然不同:你会找到从两百英镑起价的展品和独一无二的购物感受——这里挤满了家庭主妇、室内装饰设计师、经销商和游手好闲的人流。如果说国王街是拍卖行中的“高级定制”殿堂,此地无疑是属于普通人的“成衣世界”。
在位于新邦德大街上的苏富比拍卖行的一侧,门槛从更高些的一千英镑起,其在西伦敦地铁站外的广告牌上写着:“比你想像的更便宜。”南肯辛顿嘉士德拍卖行的“二十世纪设计”展示橱窗更是布置得和时髦人群最爱的Harvey Nichols百货公司橱窗一样酷。
传统拍卖行如此的经营变化,正是为了积极吸引更为年轻的客户,随着新兴的网络即时拍卖业务的开展,它们之间的竞争更趋白热化。 南肯辛顿嘉士德拍卖行的总监James Hastie即是这种颇有风险的举措的推动者,他将拍卖展厅搬上了互联网,利用即时的声频视频对话使拍卖延伸到了客户的电脑桌面上,使客户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参加拍卖,无论你在家,在办公室还是在一个有无线网络覆盖的海滩上。
“对这个行业来说,网络拍卖是电话拍卖时代以来最大的改变。”Hastie表示,他挥舞着一只特制的大号拍卖棰——为了让网络客户能清晰地在屏幕上看到。如果在通讯技术上没有问题的话,网络拍卖看来的确颇有潜力。伦敦一家室内设计公司的总监Rory Barratt是南肯辛顿嘉士德和新邦德街苏富比两家拍卖行的客户:“我一直通过电话参加拍卖,但是那有一点不自在。你无法感受到拍卖厅的气氛。嘉士德此举颇有打开市场的可能。”对于嘉士德的首席执行官Edward Dolman来说,这正是他们的目的:“我们的愿望是,网络拍卖意味着都市人能从工作中抽五分钟出来参加一场拍卖会而无须亲自到场,只要我们能越过他们公司的防火墙。”嘉士德的美国首席执行官Andrew Foster表示:“视觉直观感受是非常重要的,能看到顶得上一千句话。你完全可以看到拍卖师,参与其中,身临其境。”
将低端业务推向更广阔的购买人群,让拍卖更显亲民和打破拍卖行只是亿万富翁俱乐部的观念是网络拍卖业务所想达到的效果。新邦德街苏富比的主席Harry Dalmeny表示:“我们想向更多的人开放,没有门票,没有傲慢的看门人。拍卖行是一个坐轮椅的人和要去希思罗机场赶飞机的国际收藏家都能并肩闲逛的地方。 除了价格上更可以接受之外,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在拍卖中购入的物品更有保值的可能。”而嘉士德与苏富比拍卖行现行的开放时间与大多数伦敦商店相似,比起从前只标有一个号码的展示方式,它们还会制作时髦的购物手册——都是为了更方便配合年轻一代和小康人群的购物习惯。
随着向新一代购物者的开放,奢侈的拍卖行对“买得起”的收藏品的兴趣正无比浓厚。作为试验和参照的先例有从1999年起在伦敦开展的“买得起艺术博览会”,今年十月即有130家画廊、经销商和工作室在Battersea公园参加了这项活动,每件艺术品的标价均在3000英镑以内。
2005年,嘉士德全球拍卖的66%是2000英镑以内的交易,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拍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行业, 南肯辛顿嘉士德的单件拍品平均价格仍旧高于一只Gucci皮包。何况,谁也无法否认拍卖行亲民政策隐藏着的发展空间:第一次走进拍卖行或者在网络上竞拍的年轻新手,也许有朝一日就会成长为未来国王街上的富豪。
(本文参考了FT旗下奢侈品杂志《如何消费》(How To Spend It)2006年9月号”Sold!” 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