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走向市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1:04:37
从“计划”走向市场吴坤志
1993年10月,省委宣传部、省体改委、省文化厅决定在太原影都共同召开“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文化经济”现场会,10月26日,全省各地市委宣传部长、体改委主任、文化局长参加了现场会,会议对影都转换机制、进入市场的做法进行了总结和研讨,由此拉开了山西省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帷幕。
困境中艰难起航
上世纪80年代,由于电视机、录像机的普及,港台录像节目的大量引进,加之当时歌舞厅等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国电影市场开始出现连年大幅度滑坡,全国范围内几十年来曾在大文化市场中起着主导和龙头作用的电影业,遇到了空前严峻的挑战。
1985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建于1926年山西历史上的首家专业影院——并州电影院(1956年改名为人民电影院)。烧毁后,一片残垣断壁、破砖烂瓦长期堆放在五一广场,严重影响着市容。为改善五一广场周围的环境,丰富太原市民的文化生活,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市文化局牵头,吸引外来资金,尽快在原址上新建一座电影院。市文化局经过多方努力,中国电影公司、山西省电影公司、太原市电影公司决定共同投资建设太原影都,这项工程被市委、市政府列为1988年为太原市民办的十二件好事之一。1988年7月,太原影都正式开工。 1991年6月26日竣工开业。
开业之初的太原影都,就有280余万元工程欠款无从支付,形成了负债经营的局面;由于三级公司投资而形成的董事会管理体制和地方政府行使的实际管理权限,使得影都在管理方面条块分割,多头主事,谁说也算,谁说了也不算,谁也要管,谁也管不好,严重影响着影都的经营发展;受电影行业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劳动用工、人事安排、工资分配等都不能随着经营的需要自主调整,顾客稀稀拉拉,职工情绪低落……
改革中激流冲浪
危机是现实存在的,但命运却把握在自己手中。困境中的太原影都决心探索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在改革中寻求发展,在市场中寻求生存,为此市委宣传部、市体改委、市文化局共同将太原影都定为全市宣传文化系统首家改革试点单位。为了使影都大胆改革、走向市场能够有计划、按步骤的顺利进行,宣传部几位领导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宣传部长李雁红多次主持召开有宣传、体改、文化、电影、人事、劳动、财政、工商、税务、物价、公安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协调会议,对影都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和开辟文化市场的思路进行了研究,并做出了批复。
太原影都先从内部机制上进行“松绑”,公开选拔干部、自主用工、自主分配,引入市场激励、利益驱动、竞争代谢的风险机制,干部选拔打破干部与工人的阶限,公开任职条件、公开岗位职责职数、公开岗位待遇、公开聘任程序,实行层层聘任干部制;用工打破、=过去的旧体制,实行机会均等、择优选用、双向选择,未被组合人员进行劳动培训;分配上打破“大锅饭”、“铁工资”,根据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等岗位测评要素,实行以岗定薪、以分定值的工效挂钩工资分配制度。21岁的临时工当上了副科长,20岁的合同工担任了部门经理,一位电器维修能手告别了原来清闲自在的工作,到影都担任了维修科长,职工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在电影厅内负责对号子服务小姐,从始至终立在旁边,热情为观众导向不休息,职工的平均月工资达到300多元……
太原影都的经营项比较单一,收入有限。为增加收入,影都向电影外的经营项目迈进,开设了餐厅、招待所、白领歌厅、茶社、射击俱乐部、录像等项目,整体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电影收入也比过去明显增加,很多观众都愿意到影都来,影都是集娱乐、休闲、餐饮等为一体的综合场所。
传统的电影经营是坐等电影公司排片,坐等观众上门观影,影都人改变了思维,改变了做法。影都开始在节目、影院形象宣传上进行投入,先后为省城离退老干部、老红军、残疾人以及70岁以上老人、“六一”、“三八”妇女节、“八一”建军节等举办电影活动,积极参与证券知识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同时在火车等载体上设置广告,宣传影都,提高影响力。影都以7万元率先在全省首家买断影片《兄弟珍重》的首映权,在报纸、电视、电台上花钱登广告宣传影片,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这部影片,人们都争相观看,场场爆满,取得很好的放映成绩。1992年11月29日,影都人“日见三喜”,当天票房收入突破2.5万元,成为全省新纪录,影片《兄弟珍重》放映三天,便收回7万元;影都年内放映收入突破了200万元,达到山西电影放映史上的巅峰;。
改革让影都有了成效,1992年全影都年收入达512万元,电影放映收入223万元,实现利税253万元,纯利润达203万元。时任中影公司总经理的胡健听到影都实现放映收入超200万元的喜讯后,发来 “在全国电影市场滑坡的形势下,你们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难能可贵的。这是你们坚持改革,狠抓影院改选,强化管理,奋力拼搏的成果。”的贺电。省电影公司向影都授予“两百大关,全省首创”的锦旗。市委宣传部在影都召开了全市宣传文化系统深入改革现场会,推广了影都的经验。1992年11月,省体改委下发了《山西省体改委关于认真推广太原影都深化内部改革发展文化经济大胆走向市场经验的通知》,授予“改革模范”,向全省各地、市、县发出学习推广太原影都改革经验的通知。
崛起中扬帆远航
改革让影都尝到了甜头,让影都意识到只有不断创新内部经营机制,拓展外部经营市场,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开业以来,太原影都在山西省、全国电影行业实现了多个“第一”,即:全省电影票房收入第一;全省利税、电影专项基金上缴第一;全省多厅、多功能发展第一;全省70mm巨幕电影第一;复映片《永失我爱》全国复映单片单厅放映收入第一;主旋律影片《花季雨季》全国单片单院放映收入第一;第一个全省成立影院营销策划部;第一个全国设置专载电影观众电梯;第一个全国电影院独资自购影片;第一个全国电影院自办电影节。1998年开始被《中国电影市场》排列在全国“十大影院”、全国“二十八家影院”之列。2000年,省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对太原影都通过出抓改革、闯市场、促繁荣,积极推进电影文化产业发展,形成的 “影都发展模式”进行调研,并在全省宣传文化部长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太原影都将向股份制企业进行改革,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对影都进行经营管理,使影都走得更高,走得更远。
案例分析与思考:
1、作为文化事业单位的电影院,一直按传统的事业单位模式运营,其人员、管理等都不同程度制约着向产业化发展。太原影都通过改革,进入市场,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变观念,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才能保证健康持续发展。
2、广泛的群众参与是解放思想的基本特征表现之一。在影都改革中领导、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从而取得显著实效。如何更好地解放全体人员思想,创新群体性观念,是改革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解放思想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解放思想具有历史主动性;解放思想具有风险挑战性;解放思想具有质的飞跃性;解放思想具有广泛群众性。
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要素以及渗入的科技、管理、信息等知识因素,和它们的结构、方式等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其中,劳动者——人,是生产力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发表于太原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丛书案例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