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关键数据看中国经济走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4:52:21
新华网北京1月21日电题:从2009年关键数据看中国经济走势
“新华视点”记者刘铮、任芳、周英峰、雷敏
中国经济2009年的“成绩单”21日公之于众: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最为困难”的一年里,中国经济增速逐季加快,企业利润由降转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通缩阴影逐渐消退。
从这份亮丽的“成绩单”中,能看出2010年中国经济怎样的走势?国家统计局局长等权威人士给予了解答。
GDP增长8.7% 预示中国经济仍将较快增长
在2009年中国经济的全部数据中,8.7%的GDP增速最引人注目。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年初提出的“保八”目标既振奋人心又充满挑战性,而全年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则超出了预期。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中国经济向世人证明了其巨大的潜力和不断提升的宏观调控水平。“通过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总体回升向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一揽子计划效果非常明显,经济增速大大超过预期,为今年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指出,今年一方面要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要花更多力气调整结构,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只要措施得当,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在9%左右。
2009年全国33.5万亿元的GDP中,22.5万亿元的投资起到首要拉动作用,12.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也是骨干力量,净出口依然拖了后腿。
马建堂说,随着世界经济总体环境好转,净出口对经济将会形成正拉动,而投资、消费总体会继续保持上年势头,今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CPI年底上扬 物价上涨有望“温和可控”
2009年中国物价呈现全年下降但年底上升的格局,其中CPI(居民消费价格)全年下降0.7%,但年底两月分别同比上涨0.6%和1.9%。
“CPI转正,一方面意味着我们成功避免了大家一度担心的通货紧缩,另一方面也警醒我们要高度注意物价走势。”马建堂说,鉴于总供求的大格局和粮食连续6年丰收,相信经过努力,今年的物价上涨应该是“温和可控”的。
据国家统计局分析,低温大雪使得12月份蔬菜价格环比上涨16.4%,成为拉动CPI上涨的首要因素。进入本周,国内蔬菜价格在连涨两个多月后首次持平,北京的尖椒、豆角等南方菜批发价每公斤下降1元左右,土豆、大白菜等秋冬储存蔬菜价格稳定。
祝宝良分析,当前通胀预期已经显现,流动性问题须密切关注,央行最近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确实应当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更加“适度”,管理好通胀预期。
马建堂表示,资产价格比如房价过快上涨是他的担忧之一,这对宏观调控特别是对货币政策调控带来了挑战,使得货币政策既要推动经济增长,控制通胀预期,又要关注资产价格上涨。投资增速超过30% 期待民间投资等市场力量“接续”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快捷的手段,扩大投资在应对危机中挑起了大梁。2009年,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分析,2009年投资总体加快增长,主要靠政府力量推动。下一步要逐步转向市场推动为主,这样经济增长才可持续,效率也更高。
祝宝良指出,当前要鼓励民间投资,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首先应当打破垄断。在石油开采加工、铁路运输、通讯、电力等行业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扩大民间投资的空间,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
随着经济好转,产能过剩问题再度凸显。马建堂表示,2009年第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虽然回升,但依然比历史平均水平偏低,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非常艰巨。同时,如何引导投资更多地进入民生领域和战略性新兴行业,也需要政策的周密设计和安排。
车市房市红火 消费热点仍需巩固
2009年,在全球低迷的市场环境中,中国汽车、住房两大消费市场红火:全年汽车消费增长32.3%,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则高达42.1%。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这既是国家一系列刺激政策作用的结果,也说明大家信心的提振。
张立群也认为,2009年消费比预期活跃,特别是消费结构升级空前活跃,房地产和汽车市场的表现甚至超过2008年。但也有些问题要解决,比如住房的供给还是偏慢,购买中存在投机行为,需要控制投机需求、增加供给,保持房价稳定。汽车市场在上一年超量释放,今年如何继续较快增长,要从市场环境和政策方面做好巩固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居民收入增长较为缓慢,依然是制约消费增长的最大瓶颈。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基本与GDP增速持平,明显低于财政收入增速。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对此,马建堂建议,要在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上做文章。
出口年底首度“转正” 外需好转但仍存在不确定性
国际金融危机来袭,中国经济“受伤”最重的是出口。经过连续三个季度的下滑后,出口在2009年第三季度末开始降幅收窄,12月出口首度“转正”,同比增长17.7%,当月出口值为历史第四高位。
“外需正在好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赵晋平说,随着世界经济逐渐复苏,部分发达国家失业率冲高回落,国外需求将适当增加;政府稳定外贸的各项政策、上年同期较低的基数,也都促进出口在2009年底转降为升。
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表示,只要国内外形势不发生重大变化,2010年中国外贸实现恢复性增长是完全可能的。要在稳定出口增长的同时,下大力气调整贸易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
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成为笼罩在中国外贸上的阴霾。2009年涉及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案件超过百起,涉案金额约120亿美元,比往年翻了一番。目前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内部的贸易保护主义呼声较高。
“2010年中国出口增幅预计在10%左右。”赵晋平说,当前全球经济仍是恢复性增长,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危机前的水平。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国际需求的不确定性,依然是中国出口面临的主要难题。贸易保护主义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会让中国的出口形势变得更为复杂。但无论如何,2010年中国经济形势将继续好转。
新一轮调控背景下的楼市:开发商又耍"自买自退"
编者按:新一轮楼市调控正处“进行时”,相关部门、各地政府陆续推出了配套实施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期不少城市楼市初现变化,成交量明显回落。与此同时,“地王”仍在推陈出新,信贷及资本对楼市的追逐一时难改,观望氛围逐渐浓厚。楼市调控面临“窗口期”,房价离“理性回归”有多远?本版今日特约请本报驻各地记者,对近期楼市作出初步分析判断。
北京:
楼市成交量下跌 价格未现明显松动
持续火爆的京城楼市正在发生变化,记者从亚豪机构、中原地产、链家地产等机构获得的数据显示,北京一二手商品房成交量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但房价依旧坚挺未出现明显的松动迹象。业内人士认为,下一步京城楼市面临调整,不排除房价出现局部性、阶段性的回调。
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月1日至15日,北京二手住宅网签成交量为5248套,与2009年12月同期的19861套相比,下浮73 .6%,与12月下半月的17538套相比,也明显下浮了70.1%。
和二手房的走势相类似,一手期房商品住宅成交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亚豪机构统计显示,截止1月17日,北京期房商品住宅成交3618套,成交面积39.1万平方米,其中不包括政策房纯商品住房成交套数、面积分别为3191套、35.7万平方米,与2009年1月同期相比,期房商品住宅成交套数下降了25.2%,成交面积下降了15.1%,而不包括政策房的纯商品住房成交量也同样出现下挫,成交套 数 、面 积 分 别 下 降 了15 .1%和3.5%。与之对应,现房成交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截止1月17日,北京现房商品住宅成交1098套、成交面积15 .2万平方米,同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了10.9%和32.2%。
与此同时,二手房累积房源量出现较大幅度增涨。“链家地产”统计显示,1月上半月,新增房源量与2009年12月同期基本持平,累积房源量却几乎是12月同期的两倍;而新增客户量比12月同期下降四成左右。这样一来,二手房供需比从原来的1∶5左右,降至1∶1.5左右。
对于成交量的下滑,中原地产三级市场部副总经理宫萍分析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2009年北京市二手住宅创新高的20万套成交量,既消化了2008年抑制的购房需求也透支了一部分2010年的购房需求,进入2010年以来,需求量有所回落,致使交易量走低。
其次,继2009年1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外,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提出,要继续综合运用土地、信贷、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这无疑是给消费者传递一种信号,2010年房价有可能出现下降,进而引发购房者观望,致使成交量下降。
尽管成交量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但房价依然坚挺未出现明显的松动迹象。记者了解到,受2009年北京二手楼市火爆交易的影响,业主的心态仍旧比较坚挺,除个别着急用钱急卖或本身房产在某些方面有缺陷(如采光差等)的业主可以有微量的议价空间外,绝大多数业主的报价仍旧在高位徘徊。北京中原地产望京区域的分行经理介绍,1月以来,区域内中高档二手商品房的报价虽未继续大幅上涨,但也未出现回落的迹象,区域内的二手房均价从去年12月的18000元每平方米左右涨至18500至20000元每平方米左右。
对于未来的走势,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都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认为,1月本身是传统的楼市清冷期,而受 到2009年楼市疯狂活跃的影响,今年楼市会显得格外冷,而随着楼市相关政策的逐渐明朗化,预计买卖双方的僵持现象将持续至春节后,1月至2月中旬的楼市成交将不够活跃,而业主的坚挺心理仍将继续。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高姗认为,2010年北京房价的总体走势仍将保持上行。之所以这么判断,一方面是由于经济走势、投资环境、通胀因素等宏观环境的影响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2009年土地价格不断上涨,“地王”屡创新高,在成本因素作用下,未来的房地产价格必然会出现上涨。此外,从需求层面来看,由于北京的大城市效应,不但刚性需求旺盛,投资性需求也比较强大。在多重客观因素的叠加作用下,2010年房价仍将保持上行走势。
不过,高姗同时表示,不排除房价会出现局部性、阶段性的回调。她解释说,这一方面是由于刚性关系和具体产品来决定的。某一时间段、某一区域,产品同质化、集中入市等都会造成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为了销售产品,开发商会出台相关措施,如打折、促销、降价等,这些都是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另外一方面受政策调控影响,消费者很可能再次出现观望情绪。届时楼市的供应格局将会发生改变,阶段性的供大于求现象很可能发生,届时,房价将会出现调整。(记者 李佳鹏)
杭州:
又现“退房大单”楼市多空转换的“前奏”?
2010年元旦刚过不久,资本敏感度较高的杭州楼市骤然怪象丛生,当地房管部门主办的透明售房网显示,杭州的一些楼盘连续出现退房大单。
人们记忆犹新,就在2009年5月,杭州楼市出现“井喷”行情之前,也曾出现过类似的退房大单。但是,眼下的这些退房大单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是房产商又在变幻什么花样,还是投资客开始悄悄撤离?面对记者的调查,各方人士莫衷一是,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一些楼市高位接盘者的情绪开始变得焦躁不安,一些开发商也急于脱手去年制造虚假交易的“捂盘房”。
杭州再现集中退房现象
2010年1月15日,杭州市房管局主办的杭州透明售房网出现异样的信息,杭州主城区单日退房21套,其中,去年被热炒的杭州钱江新城区块的赞成太和广场当日退房18套,另外,杭州经济开发区的之江铭楼和朗诗国际街区为2套和1套。
而在此之前,杭州的郊区楼盘已经出现类似的情况。据杭州余杭透明售房网显示,就在元旦假期后的第一天,1月4日当天退房高达43套,光这一天的退房套数,就要高于余杭区去年12月份全月退房的总和。
退掉的43套房源分属宏程、华达、中港绿泰等18个房产公司,从地理范围看,位于杭州城西的余杭闲林区块的退房比例最高,占了20套。一天就出现如此集中的退房现象,在以前几乎没有出现过。
按照“温州炒房团”的说法,浙江炒房资金一直把杭州楼盘当作“首炒之地”,因此杭州的房地产市场也成为投资资金最敏感的区域。
因此当去年年底中央有关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之后,杭州房地产市场立刻有所反应。杭州透明售房网显示,去年12月29日到31日的三天时间内,杭州主城区共退房26套。12月29日,当天退房10套;12月30日,杭州主城区退房八套;12月31日,又退了八套,其中钱江新城一楼盘就退了六套。根据透明售房网的公示,12月份退房数量达65套。
房地产商又耍“自买自退”花招
当楼市处于非常热或者非常冷的两个极端阶段时,“左手倒右手”是一些开发商屡试不爽的“招数”。
2009年5月,当杭州乃至全国楼市走出金融危机阴影进入“井喷”行情之前,杭州楼市也集中出现了退房大单。据记者当时调查,金融危机爆发后,开发商们因为资金链紧张而走投无路,于是通过虚假交易利用自然人信用向银行套取资金。随着楼市回暖,开发商又借市场转暖之机,急于回购之前为托市而“自卖自买”的房产,并悄悄出货。
在此番退房大单中,记者发现,退房者身份同样充满疑问,其中有开发商的关联公司、内部职工,甚至包括房产公司负责人。杭州经济开发区之江铭楼在1月14日和15日共退了三套房产,退房者同为一名姓周的男士。当地媒体报道称,此人为公司的老总。
1月15日赞成太和广场楼盘所退的18套房产,是该楼盘8号楼23层和24层的房子,其开发商为浙江金潮物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原购买人为浙江赞成发展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浙江金潮物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系浙江省赞成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赞成房产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内部的退房并非外界所言的因素,而是“市场因素”。他们解释说,这个楼盘23层和24层每层有九套房子,在施工过程,每层九套房子做成了一个大通间,没有墙体分割,现在是想将每层做成一本房产证,于是向房管部门申请先退房再重新买进。“一层楼只做一本房产证。”对于这样的解释,有网友说“鬼才相信!”
退房主因:投资客撤退,刚需消费者观望
针对当前楼市出现退房增多现象,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赵杭生说:“有关房地产调控的新政策刚刚出台,后市不明朗,购房者信心不足,大家都在观望,这是首要原因。”
住在杭州网首席评论员丁建刚认为,目前的退房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一些开发商自买自退,或许是开发商为内部关系户预留房源,或许是楼盘开盘后开发商“自买自卖”制造虚假交易的房子;二是一些购房者对房地产后市信心不足,当时又是高价买进,认为房价涨不上去,只好以退房方式解除合同关系,规避投资风险。
赵杭生认为,必须承认当前的退房者大部分是投资客。新政策将自主、改善型住房与投资炒房分别对待,投资客看到受益不大,投资策略改变,投资节奏也跟着放缓。退房者中也有出于刚性需求买房的,但是在大家纷纷观望情况下,买方之间还会产生相互的心理影响,“反正大家都看不清,有人说不好,立马就会有人见风就是雨,引发大量退房的现象”。(记者 柴骥程 裘立华)
天津:
二手房是否进入“小冰河期”有待观察
伴随着2010年元旦期间中国北方暴雪寒潮的肆虐,一线城市二手房的交易量也急速下滑,但价格仍处于高位运行。有人在惊呼二手楼市已陷入僵局,并将进入“小冰河期”,但也有观点认为,刚性需求将牵引一线城市二手楼市走出观望,价格也会平稳上升。
交易线路折射政策影响深远
中原领先指数系统数据显示,2009年12月份以来,京、津、沪、穗、深等五个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持续上扬,涨幅均超过30%。其中,深圳涨幅近60%居榜首。成交方面,五大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量均有所下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交量仍将继续走低。
2009年底,中央政府密集出台各项调整政策,“营业税征收年限2改5”对二手市场影响最为显著,市场观望情绪开始蔓延。受此影响二手楼市陷入僵局,12月下旬成交量迅速下滑。从分城市来看,北京、深圳和天津成交量下滑幅度超过20%,上海和广州成交量下滑幅度相对较小。价格方面,上海和广州价格涨幅超过3%,其余城市价格涨幅介于2%-3%之间,各城市价格涨幅比较接近。
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显示,1月1日至14日,共签约二手住宅4800套,而上个月同期,签约二手住宅为17981套。环比下降了73.3%。
据天津市国土房管局的统计数据,2009年12月28日至2010年1月3日,包括了元旦假期3天,天津二手房共成交2305套,成交面积20.9万平方米,环比下降了37.3%;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6150元,环比上涨了0.3%。尽管有“末班车”效应在起作用,但交易数量急速下降的趋势已有端倪。
新年第一周的1月4日至10日,天津全市二手房共成交825套,成交面积6.6万平方米,环比下降了68.5%;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6630元,环比上涨了7.8%。从数据上看,量跌价升的态势符合二手楼市受政策影响的规律。
二手楼市僵局背后
与新建住宅相比,二手房市场受新政的影响更大,因此交易量下降更多。中原地产三级市场部区域总监朱庆江分析认为,一线五大城市二手房交易量出现“集体跳水”,背后有四个因素。
首先是二手房“营业税征收年限2改5”政策所造成的“末班车”效应。营业税是二手房交易很重要的税种之一,去年年底国家出台的营业税新政造成交易量猛增,甚至出现“井喷”,而买卖双方排队交易办证则成为都市一景。
其次是元旦后、春节前时段的“过年效应”。从2003年至现在二手房的交易规律来看,许多买方为了在春节前能搬家,但还要给自己留出一段时间来进入简单装修或者装饰,于是集中在元旦前争取完成交易,造成元旦前后交易量的悬殊。
再次是从2009年初的楼市低迷,逐渐发展到年末的火爆异常,买方渡过了一个从观望、博弈到焦灼、出手购房的心理疲劳期,所以造成去年底与今年初交易数量的巨大落差。其实,从交易数据来看,2010年初二手房环比下降大,但与2009年1月初同期相比,交易还是上涨的。
四是因各城市的一些买卖比方签约后并没有立即过户,交易数据没有进入各地房地产交易系统,数据有一定的滞后性,预计1月份底、2月份初,统计数据将缓慢上升。
预计今年交易不会低于去年
朱庆江说,国家出台政策的初衷,并不是打压房地产市场,而是必要的调整。年初的波动过后,二手楼市会逐步趋于平稳。预计三季度后,国家的金融政策可能将出现小幅调整。从二手房的地段优势和稀缺性上来看,2010年的交易量不会低于2009年。价格方面不会出现大的上涨,有些业主可能会跟着新建住宅上调房价,但不会成为主流。
中国指数研究院天津分院总经理蒋云峰也表示出同样的观点:“2010年二手房成交量预计将会出现回调,但是整体情况不会太差,因为二手房市场依旧存在着刚性需求。”
对于一线城市二手房的价格,蒋云峰也认为2010年二手房价涨幅不会太大,市场整体会呈现比较稳定的局面。交易过程中即使抬价也不会提高太多,不大可能出现2009年后半年一度出现房主坐地涨价的情况。(记者 王晔彪)
汽车以旧换新将提速 地方补贴有望陆续出台
 

与因以旧换新补贴而红火的家电市场相比,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收效似乎有点儿难以启齿。因补贴缺少吸引力,50亿补贴资金仅下放了2%。知情人士指出,鉴于这一尴尬局面,2010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将加大推进汽车“以旧换新”的力度。财政部、商务部于1月19日联合下发《关于允许汽车以旧换新补贴与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同时享受的通知》前后,各地政府都在酝酿出台相关的地方补贴政策。随着汽车以旧换新扶持力度的加大,2010年中国车市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
地方新政或仿效上海、广州模式
记者调查获悉,多个一线城市正酝酿出台汽车以旧换新的地方补贴政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指出,2009年北京、上海、广州、浙江曾经相继出台地方版以旧换新补贴,现在多个城市也有意效仿,而天津的补贴政策有望近期出炉。此外,随着中央政府对于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力度加大,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市也不排除调整原有补贴方案,加大地方财政的补贴幅度。
罗磊表示,地方补贴力度根据地方多余财政情况而定。不少汽车集团正在密切关注地方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动向,以根据地方补贴政策推进公司以旧换新业务。一位汽车集团负责二手车业务的人士一直在收集各地信息。据一线城市得到的信息显示,酝酿出台的地方补贴将在上海、广州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本地化改进。这些一线城市具有两大特征,即汽车保有量较大、当地汽车业实力较雄厚。
“地方补贴可能参考上海模式,以排放标准作为补贴的标准,而不是以转让方式为标准。在上海,淘汰国Ⅰ及其以下排放标准的客车或货车,且同时在上海更新购买达到国IV排放标准的客车或货车,无论其处理淘汰车的方式如何,至少可享受国家或上海的以旧换新补贴中的一种。”
罗磊指出,如北京修改后的补贴方案参考上海补贴模式,则北京的一些国Ⅰ及其以下排放标准车型将从中受益,如夏利、普桑、老皇冠等,但这些车型可能多在北京郊区。因为北京1999年起执行“黄改绿”(淘汰改造高排放污染黄标车),市区内符合淘汰标准的黄标车数量极少(黄标车,主要为污染物排放未达到国Ⅰ标准的汽油车)。
另一种地方补贴模式则带有地方保护色彩,类似于广州版本。2009年12月16日起,广州正式执行《广州市鼓励淘汰黄标车暨汽车以旧换新实施办法》。广州在吸收了上海版本的基础上,引入保护或鼓励地方汽车工业的新政策。
按照广州地方补贴政策,只有“提前报废黄标车并购买新车”可同时享受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其余仅能享受地方补贴,如“车辆报废后不再购买新车;将车辆转移出广州市后购买新车;将车辆转移出广州市后不再购买新车。”广州市经贸委副主任王华俊对外表示,广州地方补贴的幅度为1500元至3600元。
尽管未将非广州产轿车拒在地方补贴之外,但“厚”本地“薄”外地的迹象明显,换购广州本地产轿车将比非广州产轿车多补贴600元。
各车企密谋提速二手车
政府补贴政策的变化只是好戏开场。罗磊指出,“2010年,主管部门对于汽车业的政策,将偏重于进一步规范市场、加大2009年未落实的相关政策的力度上,包括汽车以旧换新。”鉴于政策变化势必带来汽车产业格局的变化,多家汽车企业已做好应对措施,以抓住政策可能带来的机遇。
目前,各大汽车企业已经相继布点品牌二手车业务。国内最大二手车信息提供商51汽车网CEO李海超指出,“近年来,开展品牌二手车业务的汽车企业,已从欧美合资企业扩至日韩合资企业、豪华进口车企业,甚至江淮汽车、奇瑞汽车等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各企业更重视品牌二手车在业内排名及保值率。上海已新开多家二手车经营店,上海吴中路目前已经成为当地二手车经营集中地。”
北京盈之宝汽车二手车部经理杨杰表示,地方新政或多或少会推动以旧换新的力度,推动二手汽车尤其是品牌二手车的发展。落实到具体品牌上,目前相关政策虽然对于豪华车作用不明显,但对于一些小排量汽车、售价较低的自主品牌汽车应有较大效果。
由于各地方补贴政策尚未出台,江淮汽车品牌二手车负责人表示,该公司正在密切留意相关地方政策,以借二手车推动新车销售。由于江淮汽车2010年主力车型均为小排量轿车故换购者可享受双重政策(以旧换新补贴和购置税减免),如即将上市的悦悦排量为1.0L,已上市的三厢和悦轿车排量1.5L。面对机遇,江淮轿车制订了2010年快速发展的目标。江淮轿车营销公司总经理王朝云指出,2010年江淮汽车计划销售3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50%,其中刚上市的和悦拟销售8万辆、即将上市的悦悦拟销售5万辆。(记者吴琼)
商务部:汽车以旧换新补贴与购置税减征可同时享受
新华网北京1月18日电(记者雷敏)记者18日从商务部获悉,近日财政部、商务部联合下发通知,明确从2010年1月1日起,允许符合条件的车主同时享受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和1.6升及以下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
通知明确,2010年购买新车的车主申请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资金,不需要再提供车辆购置税完税凭证原件及复印件。 算账
换购15万新车最高可省2.1万    “这可能会撬动车市。两政策叠加后,直接利好排量1.6升的乘用车,尤其是自主品牌汽车或合资品牌的低端汽车”。一位从事以旧换新工作的汽车企业人士表示,此外,二手车市场原售价低于2.2万元的车,也将成为受益者。
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现在车主提前报废自己的“黄标车”,并换购一辆价值10万元的1.6升及以下的新车乘用,根据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标准,车主将获得5000-18000元的补贴,同时根据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购置税从10%下降到7.5%,节省了2137元购置税。也就是说现在车主省钱下限为7137元,最高可省20137元。
如果按照市场上1.6升及以下的乘用车平均价格15万元计算,购置税减征额度将达到3205元,车主换购新车则可以省钱下限为8205元,上限为21205元。
此前,有业内人士表示,以旧换新补贴去年年底上调后,已快接近旧车交易价格,但还是偏低,能发挥的作用可能还是有限。国际上以旧换新补贴的水平普遍在3000美元到3000欧元左右,比卖旧车的价格是要高一些,因为不高的话,车主不会提前报废。
昨天新政出台后,有业内人士称,按照上限,被一网打尽的旧车(前提是报废旧车换成1.6升及以下乘用车)将是夏利、国产的一些轿车、老普桑(车龄7年至8年,部分地区可能是10年)。“这些是目前二手车市场的主力车型,其二手市场的售价基本上为2.2万元左右”,该人士称,考虑到二手车出售的诸多手续及各种费用,2010年原车主确实不如去享受“以旧换新+1.6升及以下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减按7.5%征收”的优惠。 (《京华时报》) 专家观点
联合新政希望出现叠加效应
国内著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表示,去年由于补贴力度不够以旧换新政策并没有取得太好的反响,今年实施这种“打包”的联合优惠政策,显然有关部门是希望能通过购置税优惠政策与以旧换新的政策实施效果出现叠加效应,从而进一步促进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可以看到这一联合新政的重心仍然放在以旧换新政策上,继之前提高以旧换新补贴标准后,两大部委再次联手刺激“黄标车”更新,说明今年政府鼓励和支持力度之大。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会长苏晖认为,由于以旧换新政策针对的黄标车和报废车型在类似北京的大城市存量已经不大,因此联合新政主要还是三四级的小县城、城镇这类市场刺激作用比较大。一方面促进这些地方的旧车淘汰,另一方面也是可以刺激和带动这些市场的新车销售。从车型方面看,主要还是刺激经济型车的销售。(《京华时报》)
新闻分析:中国经济"保八"成功的背后
新华社记者刘铮、周英峰、王优玲
8.7%——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令世人瞩目的答卷,不但成功实现年初提出的“保八”目标,而且增速大大超过预期。
国家统计局2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经济比上年增长8.7%。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
“如果说用不多的字来描述2009年,最好的字就是两个字——收获。”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中央及时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果断出台并不断丰富完善一揽子计划,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的明显下滑,率先实现了经济的总体回升向好。
回首2008年底、2009年初最为困难的时期,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底”在哪里谁也不知道;中国经济增速骤然下降到6%平台,出口大幅下降,上千万农民工失岗返乡。
马建堂深有感触地说,信心确实比黄金和货币还重要。面对严峻形势,中央领导多次强调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重要。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句话是何等的正确和有远见。如果没有信心,经济就会愈来愈糟糕。有了信心,再加上应对危机的各项措施逐步到位,经济也就逐步回升。
统计显示,在2009年35.3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中,22.5万亿元的投资起到首要拉动作用,12.5万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是骨干力量,净出口依然拖了后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中国出口,中国经济2009年的“V”形反转,靠的是国内需求。中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也不断提高,在危机中出手快、出拳重。这两个因素组合起来,通过扩大国内需求实现了“保八”成功。
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9%,加快2.1个百分点,汽车、房地产市场表现活跃。
在内需拉动下,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从2009年一季度5.1%的低点,迅速反弹至四季度的18%。企业经济效益由大幅下降转为有所上升,使得就业形势好于预期,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10万人,也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    张立群指出,“保八”成功,意味着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没有因为外部冲击而中断,证明了中国经济应对各种冲击的能力达到新的水平。中国目前需要保持比较快的经济增速,对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增强综合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经济增速大大超过预期,为今年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说。
“保八”成功,并不意味着今年经济发展高枕无忧。如何既保持经济回升势头,又使物价上涨温和可控,是个难题;淘汰落后产能非常棘手;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对宏观调控特别是对货币政策也带来了挑战。
张立群认为,2010年的宏观调控要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政策上要把握好力度和时机。只要应对得当,2010年中国经济将会继续保持回升,物价涨幅也将温和可控。    马建堂表示,对当今中国而言,更重要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更多心思用在结构调整上,用在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不愿意看到那种在GDP数据上互相攀比、左顾右盼的现象和做法出现。
经济V型反转还需夯实基础
今天,国家统计局最新披露的数据为2009年中国经济的V型反转提供了全面解读。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35353亿元,增幅达到8.7%。投资与消费的快速增长,弥补了出口下滑的缺口,经济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的趋势已经明确。同时,结构调整和通胀预期增大,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关注焦点。
V型图概括去年经济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GDP一季度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这个由低到高的明显增长态势,说明中国经济已摆脱了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现场,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专门对记者们出示了一张经济增长走势图,他用这个“标准的V型图”说明中国经济2009年迅速扭转下滑局面,率先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的情况。
中国粮食连续六年增产为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3082万吨,比上年增长0.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虽然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但分季度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四季度增长18%,呈现逐季回升态势。
针对人们议论的2009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预测,马建堂说,不管中国经济的总量在去年处在第几位,有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我们人均GDP仍居世界百位以后,人口多、底子薄、相对资源少、贫困人口多仍然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按照联合国一天一美元收入的贫困标准,中国大约还有1.5亿的贫困人口。    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年),经济平均增长9.7%。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并在去年四季度增长10.7%之后,马建堂认为,对于GDP的增速要“两面看”,第一,它再次证明了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不断巩固;第二,2009年四季度的数据比较高,这与2008年四季度数据基数比较低有关系,今后还要根据环比数据来观察经济回升的变化。
消费结构亟需升级
投资、消费、进出口俗称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有评论认为,中国经济2009年高速增长的投资和消费,弥补了外需不足,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双核动力”。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增长明显加快。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额全年下降,自去年11月份由降转升。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去年的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94亿美元。
多年来,居民消费一直是中国经济中的一块短板,消费占GDP的比重通常只有三成多,远低于欧美国家70%的水平。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表示,经济结构调整最终的衡量标准是消费结构。2009年为了保增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措施,家电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但需要强调的是,仅仅靠这些措施,消费是不能够长久增长的。
他说:“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实现了温饱型小康,温饱型小康基本含义是吃饭不愁,吃穿用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占消费的比重不断下降,那么人们现在追求的是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主要反映在住、行、学,而这正是当今中国短缺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趋势好于预期。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885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去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
不过,收入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的储蓄热情不减。据统计,到2009年底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6万亿元。2007年之前该数字每年以两万亿元净增,最近两年则以每年4万亿元的速度增长。
王国刚认为,中国经济的总供给不足表现在住、行、学,包括医疗、健康等方面,2010年要实现“稳增长”,就要使中国经济结构在调整的过程中,向消费结构升级靠拢。
虽然2009年中国出口下降,但由于其他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从总量上看,中国出口总额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马建堂表示,出口规模处于世界第一,也就是一个总量,中国出口的产品结构还需要优化,中国产品出口背后的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加强,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要提高。
2010年通胀压力增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全年下降,年底出现上升。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下降0.7%。其中,城市下降0.9%,农村下降0.3%。
从历史上看,中国历次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多发生在信贷规模高速扩张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新增贷款大幅增加。去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0.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增幅同比加快9.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22万亿元,增长32.4%,加快23.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6万亿元,同比多增4.7万亿元。    上海大学金融学副教授周洛华认为,过度宽松的信贷给市场以错误的激励机制,并由此导致了劳动生产率下降,最终体现为物价上涨。而通常当人们发现并确认通货膨胀到来的时候,其实通货膨胀已经很难控制了。
他表示,2010年中国经济最大的挑战在于通货膨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而矛盾之处在于,如果使用紧缩信贷,人民币升值等措施“防通涨”,也可能会导致资产价格下跌,并拖累银行资产质量,使得我们此前刺激经济的努力前功尽弃。
经济学家樊纲认为,对于通货膨胀要“动态观察”,不能因为下雪天香菜价格上涨了,就说通货膨胀要来了。如果用消费品价格衡量通货膨胀,目前中国还不容易发生高额通货膨胀。
首先,目前所有制造业领域,包括彩电、服装、手机,都存在生产过剩。其次,过去这几年,特别是2007、2008年通货膨胀主要发生在食品、猪肉、粮食这些领域。那时候搞生物能源,全世界玉米、饲料价格暴涨,致使猪肉价格暴涨,中国的猪肉、欧洲的牛奶,奶制品、乳制品、肉类,一直到粮食全面涨了。而现在,全世界的粮价稳定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中国2009年是一个正常的丰收年,因此价格应该都较正常。
就通胀预期问题,马建堂表示,去年11月、12月中国的CPI已经由负转正,这一方面意味着中国成功地避免了大家当时都非常担心的通货紧缩,另一方面也警醒我们要高度注意物价的走势。“鉴于中国总供求的大格局和粮食六年丰收的情况,相信我们经过努力,今年的粮价上升应该是温和可控的。”
马建堂表示,到2010年,世界经济总体缓慢复苏,总的环境比2009年要好,未来进出口对中国经济肯定是一个正拉动。这样,加上另外“两驾马车”,2010年经济总体上将继续保持2009年的势头。他对未来经济的“担忧”,一是物价上升;二是产能过剩和技术创新不足;三是“资产价格过快上涨”,比如一些城市、一些地方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他说:“既要推动经济的增长,控制通货膨胀预期,又要注意到资产价格的上涨,适当的调控,要完成好这样的任务确实是一个挑战。” (众石)
新闻背景:中国2009年及过去数年主要经济运行指数
新华网北京1月21日电(记者高天)中国国家统计局21日发布2009年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数。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去年中国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这些关键指数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增加值、居民消费价格(CPI)、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此前,海关总署和商务部已分别发布了2009年中国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数据。
国内生产总值(GDP)
根据统计局数据,2009年中国GDP达33.53万亿元(约合4.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7%,实现去年三月政府公布的“保八”目标(即经济增长率为8%)。长期以来,中国官员认为8%的经济增速对于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具有重要意义。
按季度来看,去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2%,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三季度同比增长9.1%,四季度同比增长10.7%。
中国GDP总量已接近排名世界第二的日本。2008年,日本GDP总量为4.9万亿美元。2009年由于全球经济下滑,日本经济出现萎缩,但同期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上涨。截至目前,日本尚未发布2009年GDP数据。
过去数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GDP总量从2003年的13.58万亿元上升至2009年的33.53万亿元,上升幅度达147%。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2008年各年GDP增速分别为:2003年10%,2004年10.1%,2005年10.4%,2006年11.6,2007年13%,2008年9.6%。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衡量工业部门的总产出减去生产成本。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升11%。
按季度来看,去年第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5.1%,第二季度增长9.1%,第三季度增长12.4%,第四季度增长18%。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8年每年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分别为:2001年同比增长9.9%,2002年12.6%,2003年17%,2004年16.7%,2005年16.4%,2006年16.6%,2007年18.5%,2008年12.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用于衡量全国43万家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是中国工业活动与制造业经济的最重要指数之一。
2009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说,2008年工业总产值占全国GDP的43%,为当年GDP增长贡献42.8%。

居民消费价格(CPI)
CPI衡量消费品价格变动,也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数据。2003年至2008年,中国CPI连续增长。2009年2月至9月中国CPI因全球金融危机连续下跌,至年底回升。
2009年全年CPI较上年下降0.7%。
按月划分,去年1月CPI同比增长1.0%,2月下降1.6%,3月下降1.2%,4月下降1.5%,5月下降1.4%,6月下降1.7%,7月下降1.8%,8月下降1.2%,9月下降0.8%,10月下降0.5%,11月上升0.6%,12月上升1.9%。
在2002-2008年之间,中国的CPI指数分别是:2002年同比下降0.8%,2003年上升1.2%,2004年上升3.9%,2005年上升1.8%,2006年上升1.5%,2007年上升4.8%,2008年上升5.9%。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为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主要动力。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万亿元,同比增长30.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4万亿元,同比增长30.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1万亿元,同比增长27.5%。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5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2%,达7.5万亿元;2006年增长24.5%,达9.35万亿元;2007年增长25.8%,达11.7万亿元;2008年增长26.4%,达14.8万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商品零售、投资与出口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三驾马车”。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
此前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增长,从2005年的6.7万亿猛增至2008年的10.85万亿元。2005年零售额同比增长12.9%,2006年同比增长13.7%,2007年增长16.8%,2008年增长21.6%。
进出口
根据海关总署于本月10日发布的2009年外贸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出口额为1.2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6%,进口为1.01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1.2%。
去年中国外贸总额同比下降至2.21万亿美元,降幅13.9%。顺差为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94亿美元。
外商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衡量外资拥有的生产设施总额,表示一个国家吸引外资的能力。
本月15日,商务部发言人姚坚称,2009年中国吸收外资900.3亿美元,同比下降2.6%。政府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435家,同比下降14.8%。
商务部统计显示,2006年中国新批外资企业降至4.1万家,同比下降5.8%,实际使用外资降至694.7亿美元,下降4.1%。2007年新批外资企业降至3.8万家,下降8.7%,实际使用外资升至826.6亿美元,同比上升13.8%。2008年新批外资企业降至2.75万家,下降27.4%,实际使用外资924亿美元,上升23.6%。
优异答卷预示光明前景
新华社记者周英峰、刘铮
国家统计局21日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安然走过惊心动魄、空前艰难的2009年,取得了一份十分靓丽的成绩单。展望2010年,挑战与希望同在,期待中国经济全面战胜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在新起点上迈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
经济向好奠定新起点
回首2009年,世界经济遭遇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峻的考验。穿越60年风雨的社会主义中国,经历了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时光如梭,新的一年已经开始。环顾世界,不少国家还在金融危机中煎熬,而中国经济率先实现回升向好。
一系列关键数据清晰地印证着这一点:
中国经济增长在2009年第一季度滑至6.2%的谷底后,随后3个季度分别达到7.9%、9.1%、10.7%,实现了总体回升,顺利完成了年初提出的“保八”目标。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新兴市场国家相比,全年8.7%的增幅都十分抢眼。
类似的“V”形反弹在去年中国经济领域随处可见。出口、财政收入、工业利润均由“负”转“正”,逐步恢复增长;工业生产大幅提速,已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一度因持续下滑而让人惊慌失措的各项经济指标,纷纷显示出强劲的上行力量。
尤其突出的是,国内需求“大展身手”。投资迅猛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拉动力量。消费稳步增长,家电、汽车、住房等成为消费热点。全年汽车产销均超过13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国。发电量由“负”转“正”,增速持续加快;港口、铁路、交通也日益繁忙。
一切都显示,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明显。
在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中,中国经济呈现给世界的是一份优异的答卷。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国上下迎难而上、共同应对的结果,充分证明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是及时、有效、完全正确的。
2009年,注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方面工作取得的可喜成就,使中国经济在新的一年拥有了新的起点,为2010年“促转变、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形势复杂凸显新挑战
2009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并不是说中国经济不存在困难、问题和隐忧。如果说,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2010年很可能是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
10.7%——2009年第四季度的增速再次证明,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在不断巩固。但是,能否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不出现大的起落,仍是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一道考题。
外部需求急剧萎缩,是2009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当前,世界经济已开始复苏,但步伐比较缓慢,基础也比较脆弱。国际环境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加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需求疲弱的态势短期内难以转变。
投资、消费“两驾马车”的稳健表现,抵消了出口下滑对经济增长的负拉动作用,使中国经济2009年得以实现“保八”目标。目前,中国经济开始好转,但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运行,许多还是靠政策支持,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活力。
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需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当前的经济回升向好并不等于经济根本好转,经济根本好转不等于经济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产能过剩、城乡和区域差距拉大、消费启动不力、服务业发展滞后、能源资源消耗过高、创新能力不足……一系列现实的矛盾都在提醒,中国的经济问题,根本上是结构性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中国经济固有的结构性矛盾充分暴露。在保增长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对经济增长速度关注得多了一些,对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看得轻了一些,导致结构失衡的压力更加凸显,制约着经济继续平稳健康运行。
形势的复杂性不止这些。2009年,中国全年CPI仍是负值,但通货膨胀的预期在增强,部分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在新的一年,既要坚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推动经济继续回升向好,又需注意调控物价上涨幅度,防范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带来的金融风险,在“两难”之间寻找好平衡点,无疑考验着宏观调控的智慧和勇气。
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仍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需要加倍努力。
经济转型孕育新希望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2010年是充满新希望的一年。2009年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宝贵经验,将成为2010年经济继续发展的基石。经济在全球率先回升向好,让中国在新一轮发展中占据了先发优势。
展望2010年,随着一系列重要经济指标由负转正或“V”形反转,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将不断增强;随着世界经济步入复苏进程,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将有所好转;在宏观政策保持稳定的背景下,“一揽子计划”的成效将不断显现……这一切,都让人对中国经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最终实现全面复苏满怀信心。
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在新的一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依然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但与2009年不同的是,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对中国经济而言,金融危机是一次巨大危机,但固守传统发展模式是更大的危机。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转变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2010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本世纪头20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个10年已经过去,中国正站在下一个10年的起点。同时,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筹备启动“十二五”规划,中国正站在另一个关键节点上。
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在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时刻,既要做好当前的事,做好应对金融危机的各项工作,又要筹划好未来的事,为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010年,“调结构、促转变”的大方向已经明确。我们必须真正沉下心来,切实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稳步推进城镇化,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胜非为难,持之为难。2009年应对危机的优异答卷,充分显示了中国战胜一切不利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巨大能量。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团结奋斗,中国经济就一定能摆脱危机影响,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先机,开辟更为光明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