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胀下的财政金融对策 08年2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2:14:52
  政策行为永远都是双刃剑。

  既然允许资产通胀,甚至允许资产非理性通胀;那麽,就要预备下足够的空间,接受全面的商品通胀。没有任何方法可以阻止人民币购买力下降前提下的通货膨胀。所谓的行政控制,只能作时间上的延迟。

  时间延迟是危险的。这意味着,必须转移普通商品生产者的收益,用于补贴普通商品消费者。这意味着需求不变,供给将进一步萎缩。结果,良性通货膨胀将会转化为恶性通货膨胀。

  检讨过往的政策失误是有必要的。

  首先,是财政政策导向出现失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没有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在企业成本开支中为员工建立公积金和公益金,以变相调资方式部分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没有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对企业涉及环境破环的行为征税。财政不作为,导致企业应承担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被巧妙水平转移和垂直转移,移出了成本负债报表,转而变成超额利润。超额利润,导致内外资本投机狂潮。这是全面通胀的诱因。

  同时,财政没有处理高通胀的应急预案。中国早就应该实施水票制。居民定额用水价格应当补贴。超额用水必须接受惩罚性价格。中国不能让穷人洗不起脸,却补贴富人在家里建游泳池。同时,也应对电力、煤气、粮食、燃油实施应急票制管制。以补贴代替价格管制。只要对敏感商品提供有针对性补贴,价格就可以彻底放开。 直接压抑市场价格,就本质而言,是强制性财富转移行为。直接的市场价格控制,终极受益人绝对不是民众。而行政手段强化过程,是破坏市场有效性的过程,必然加大腐败力度。

  财政制度与政策变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其次,是货币政策导向出现失误。实质低利率(或负利率),导致境内资金涌入资产投资(或投机);实质低汇率,导致境外资金涌入资产投资(或投机)。中国的货币政策,是中国财富再分配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剥夺储蓄实际购买力的利率和汇率行为,不仅仅是一个管理水平问题。这是一个经典的道德问题。早就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同时,必须高度警觉,货币政策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于低成本扩张战略的货币政策,实质就是转移国民福利给予境外投资者和消费者。在短期之内,牺牲国民福利,适当提供境外补贴,吸收投资,用以增加就业,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在外汇储备近万亿美元时,仍然牺牲国民福利,补贴境外投资者和消费者,如何可以理解和接受?这也是笔者对林毅夫先生此时仍然坚持比较经济学理论深不以为然的原因。

  货币制度与货币政策变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治理通货膨胀,从来都是对管理层最严厉的考试。治理通货膨胀,从来就没有一用就灵的“伟哥”。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迅速调整财政政策,随后逐渐恢复货币政策理性。

  第一,在实施水电粮油等敏感商品票制管理的前提下,全面解除行政性价格管制。只要维持社会稳定的前提获得保障,不必介意短期通货膨胀数据。更加不应该介意农产品涨价。

  第二,建立完善强制性企业公积金和公益金制度;建立完善全面的环境税收。逐渐终止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的水平转移和垂直转移。全面降低服务行业税费。

  第三,建立完善反垄断立法和执法,出台投机倒把行政管制条例,开放针对反垄断和反投机倒把的集体诉讼。让百姓通过法律自己管理价格。这里需要说明,由于黑恶势力干扰,部分市场和商品出现被操纵和控制的现象,迅速出台反投机倒把行政管理条例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为民众诉讼和行政执法提供工具。

  第四,提高存贷款利率,压缩存贷差。终止压缩储蓄实际购买力的行为。

  第五,坚持现有的外汇管理制度。同时,金融产业应该尽早对国内民营机构全面开放。耐心等待资产价格回归理性。不必担心外(?????)汇储备的增长。只要上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建议得以实施,外汇储备增长不会构成实质性政策压力。

  最后,笔者提出一项重要建议。值此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中国的国家元首和总理应恢复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在管理层强化行政干预的时候,没有强大的监督制约机制,行政精英与商业精英之间的博弈和妥协,将会降低行政管理的效率,甚至直接导致行政管理劣质化。应鼓励有限度元首集权模式。笔者认为,国家元首与国民具有高度的利益一致性。而行政精英和商业精英与国民利益具有相关性,未必具有一致性。同时,监督庞大的管理层是现行体制无法达成的任务,交给历史去解决吧。

  解放思想固然重要。当务之急是统一思想。正确的思想是从实践中来,是从群众中来。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和最伟大的创造力,就在那片广袤而平凡的土地上。到实践中来,到群众中来,放弃本本和教条,赶走那些说客和代言者,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依归,冷静地直面现实,勇敢地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