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长贵: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科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09:15
 

 

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科学

 

——学习胡绳《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阎长贵

 

 

        为纪念胡绳同志,《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6期,从他大量著作中选择他在1994年12月9日撰写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一文重新发表。这种作法别致精当,深慰逝者,厚惠生者,值得称道。可以说,这篇论文是胡绳古稀年后的峰巅之作之一,也是他作为“一代理论宗师”的最具标志性的代表作之一。此文高屋建瓴,视野广阔,意蕴丰富,其最突出的特点和贡献,就是它精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及其对马克思主义所应采取的真正科学态度。对这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论文,人们可从多方面学习,也可作多方面的阐释和发挥。本文仅就胡绳提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科学”的问题,谈点学习体会。

        胡绳在叙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时指出:“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从革命的科学,发展为不但是革命的科学而且是建设的科学。革命的任务在全世界远没有结束,革命的科学也需要创造性地发展。建设的科学更非从头建立不可。”

        在这里,胡绳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包括(或者说区分为)“革命的科学”和“建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就是“从革命的科学,发展为不但是革命的科学而且是建设的科学”。实际上,的确如胡绳所论断的那样。因为革命是建设的前提,没有革命的胜利,就没有建设的可能。这种客观的事实和逻辑,决定了必然先有“革命的科学”,其后才有“建设的科学”。胡绳说:“从本世纪20年代起,人们开始面对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如何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这就是说,列宁所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接着胡绳指出,对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武库中不可能有现成的答案。恩格斯在为《资本论》第一卷写的书评中说:马克思‘关于社会变革后将怎样,他只是最一般地谈到’。当然,也只能是这样。因为当时现实生活还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还没有提供可以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际材料”。

        按照笔者的理解,胡绳的观点,可以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尚只是革命的科学,还不是建设的科学;换言之,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据许多学者考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和论述中,连“社会主义建设”这个概念都没有。胡绳明确地提出区分“革命的科学”和“建设的科学”,不仅表明他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以及他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同时也是现代思想理论斗争和学术争鸣的一项成果,十分值得珍视。

        应该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史上,区分“革命的科学”和“建设的科学”,并非始于胡绳。最早或比较早地提出这个问题的,在苏联有布哈林,在中国有毛泽东。重温一下这两位领袖人物的观点,对我们加深理解和认识这个问题无疑是有益的。

        布哈林1924年2月在《马克思主义者列宁》的报告中指出:“在这里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破坏性的、推翻现行制度的根本任务。马克思的一切理论著作的全部实质也是遵循着这条路线建立起来的。当工人阶级掌握政权时,在我们面前产生了一个在保持工人阶级的特定的领导权下把一个整体的各个部分粘合起来的任务。实际的利害关系产生着整整一系列在过去并不发生利害关系的问题,因此现在对这些问题就应加以极深刻地理解。现在我们应该建设,而不是破坏。”“完全清楚的是,这是作为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的理论体系的列宁主义所提供的最新的、最重要的东西。当然,在破坏性方面的理论上已做了许多工作;但在建设任务方面,在马克思过去的公式中还很少根据。这里也就必须从头建设了,因此我认为,列宁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宝库的最巨大、最伟大的贡献不妨这样来表述:马克思所贡献的主要是资本主义发展和革命实践的代数学;列宁的贡献既有这种代数学,也有破坏性方面和建设性方面的新现象的代数学,还有它们的算术,即从更具体、更具实践性的观点来解代数学的公式。”(《布哈林文选》上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6、177页。着重点为引者所加)

        十分清楚,照布哈林看来,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代数学”,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不但是革命的代数学也是建设的代数学”。在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来说,布哈林已谈到关于建设的理论“从头建设”的问题。

        再看毛泽东的观点。1956年11月,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的讲话中论述了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指出:“列宁主义学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哪些地方发展了呢?一,在世界观,就是唯物论和辩证法方面发展了它;二,在革命的理论、革命的策略方面,特别是在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等问题上发展了它。列宁还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学说。从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开始,革命中间就有建设,他已经有了七年的实践,这是马克思所没有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56年11月15日

        关于这段话,笔者对照过毛泽东讲话的原始记录,确凿无误。同样,十分清楚,照毛泽东看来,马克思(当然包括恩格斯)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因而没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学说;列宁有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因而也就有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学说。对此,只要看看列宁的著作就清楚了。前面说过,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和论述中,连“社会主义建设”这个概念都没有,而在列宁的著作和论述中就不同了。十月革命胜利的当天,列宁就提出:“在俄国,我们现在应该着手建设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页)其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建设”,这些概念在列宁的著作和论述中频频出现,亦即成为经常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列宁也确实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如以建设为中心,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新经济政策等等,但由于列宁过早辞世,因而他虽然有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学说,但是,是很不完备、很不系统的。这也是历史事实。

        讨论到此,或许有人要问:马克思没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学说,那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是过时了?换言之,它能不能指导社会主义建设?这无疑是十分尖锐的问题。应该说,对这个问题,忠诚的共产党人从未怀疑过、动摇过。毛泽东曾强调指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1954年9月15日)革命如此,建设也如此。尽人皆知,中共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都是非常肯定和非常坚决的。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中没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学说,那又怎么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呢?事实上,只要不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这个问题是不难回答和明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没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学说,同马克思主义能不能指导社会主义建设,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问题,两者既不能互相混淆,也不能互相推沦。有人批评这种观点割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统一”和“完整”,是没有根据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没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学说,又能够指导社会主义建设,这是确定无疑的,一点也不矛盾,也不悖理。并且应该强调和必须明确,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人类思想史上唯一完全科学的世界观,它永远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工具(当然,它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没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是万万不行的。这是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的和基本的方面。(二)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以及尽快发展生产力等,也是必须遵循的;否则,也无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仅如此,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科学分析,如《资本论》等对社会主义建设也有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一句话,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或缺,这是已被历史经验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的客观真理。

        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从革命的科学发展为不但是革命的科学而且是建设的科学,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有和需要这样的发展,按照胡绳说法,就是因为:“社会主义要建设区别于以往一切社会的崭新的社会,就这意义可以说,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也是革命的科学。但是它所要研究的是如何建立新社会的问题,而不是如何推翻旧社会的问题,因此它的内容绝不能只限于原有的革命的科学。”建设和革命有什么不同?换言之,建立新社会和推翻旧社会有什么不同?对这个问题,胡绳做了独到的和令人信服的分析论述。他指出:“治理一个国家和发动一场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事。在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中处于被压迫地位的政党。和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执政的政党,对于社会所负责任极为不同,也是很明显的事。革命是在社会动乱中发生,建设则要求社会安定,在这两种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阶级斗争的作用及其具体形式,当然大不相同。马克思主义从来重视以往的社会历史经验的研究,而从建设的角度研究历史经验,和从革命的角度进行这种研究相比,会有许多原来不注意的内容需要注意。”这就是说,当然也被实践所证明,建设和革命是有联系但又是极不相同的事业,各有不同的逻辑和规律,而就各自的进程讲,建设与革命同样艰难、复杂,甚至更艰难、更复杂,需要更长时间,因而也更需要知识、智慧和毅力。我们把列宁的一句名言稍加变通,可以说,在一个文盲众多的国家里,能够发生和进行革命,但不能建设社会主义。

        列宁为了阐明理论的重要性经常引用普列汉诺夫的名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897年,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者的任务》中说:“早已有人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选集》第1卷第3版第153页。着重点为引者所加)这“人”不是别人,而是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1883年在《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中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名副其实的革命运动。”<《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卷,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98页>)同理,我们可以说,没有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成熟的建设理论,就不会有成功的建设。胡绳正是用这种观点,从这种角度,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种种问题,比如社会主义在苏联和东欧瓦解的问题。他说:“本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事业在苏联和东欧国家中的瓦解,是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所遭遇到的最大的失败。这个失败证明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远没有成熟。”不消说,这种观察和分析是非常独特的,又是非常深刻和发人深省的。接着他又指出:“在建设的领域内,马克思主义者需要摆脱妨碍人们实事求是的种种思想桎梏,总结已有经验,开创新的局面。所以这个失败很可能是先进的人们对于如何建设新世界的认识出现一个飞跃的契机。”对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科学,成功的实践和经验有意义,失败的实践和经验也有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说,更有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这本是恩格斯提出的关于马克思主义本质的论断,胡绳用这个题目作文章就是要进一步阐明它,以使人们更好地掌握。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任务是多重的和多方面的,诸如,在现代拥有很高生产力水平的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原来资本主义欠发达或不发达的国家中,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还有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都要求马克思主义者面对和正视,进行研究和回答。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和迫切的任务,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和吸取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认真调查和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逻辑和各种规律,创立完整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以后,邓小平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就是殚精竭虑、孜孜不倦地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并取得辉煌的成果,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在十四大、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理论和实践表明,毛泽东思想(指原来意义上的)主要是关于中国革命的科学,邓小平理论主要是关于中国建设的科学。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胡绳指出:“实践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建设学说在中国条件下的巨大发展。”

        江泽民在十五大的报告中郑重指出:“我们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又说:“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这是反映时代呼声和要求的伟大号召!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就是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以上,是笔者就《中共党史研究》重新发表胡绳《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一文有感而发,是否妥当,恭候讨论。

原载《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