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要标准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9:36:51
标准化是把科学发展落到实处的关键性转化环节,也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是否切实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尺

  文/张兵生

  标准是一种重要的技术规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体现了一种产业秩序和经济秩序。制定和实施标准的过程就是标准化,不同的文明形态以及发展方式需要不同的标准化。科学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必然体现为一个全新的标准化过程,更需要新型标准化的战略支撑。

  标准化的战略支撑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的情况下,标准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技术要素,成为经济社会活动必须遵循的技术与管理规则,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标准化是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标准化在本质上具有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推动创新等促进科学发展的内在特性与功能。推进和提升标准化,可以通过统一、简化、协调和选优,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果,更合理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资源。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标准化的过程,工业时代的标准化强有力地促进了欧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运用标准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型,也是国际上的成功经验。

  当前,在向以知识经济、生态经济为基础的标准化的转型过程中,发达国家纷纷以扶持本国龙头企业为依托,极力争夺国际标准化进程的领导地位,极力使本国的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以在竞争中占得先机。一项具有战略价值的技术标准被国际性的标准化组织承认或采纳,往往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甚至能决定一个行业的兴衰,影响国家的经济利益。由于我国企业产品标准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企业出口产品每年遭遇发达国家“绿色壁垒”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数百亿美元之多。目前,亟须顺应国际社会标准“绿色化”和“绿色”标准化的大趋势,充分运用绿色标准的技术手段和规范,积极构建加快科学发展的新型动力机制。

  标准化是构建适应科学发展新型体制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推进科学发展,必须构建适应科学发展的新型体制机制,其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创新,其中都离不开标准化这个重要环节。标准体系作为技术规范,具有更加具体化、广泛的覆盖性、更强的操作性和适应性、修改调整的及时性等突出优点和特点,成为制度创新和建立新型体制机制不可或缺、影响巨大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标准化这个重要环节和过程,新型体制机制才能更加健全和完善,才能更加广泛有效地发挥规范作用,更加强有力地影响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实践。

  应引起重视的是,我们过去在新型体制机制建设中,往往忽视相应的标准化建设,其结果是严重制约了各项基本制度和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和操作化,由于缺乏新的标准支撑难以发挥应有功能。比如,目前,我国市场规则体系不健全不完善,运行操作不力,深层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的支撑,非标准化生产、非标准化流通现象严重。

  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食品安全体系问题、农产品生产安全体系问题、煤矿生产安全体系问题、环境保护安全体系问题,无一不与标准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问题,要么缺乏权威的标准规范,生产者无所依从,消费者无从判断;要么标准的贯彻执行缺乏相应的保障,非标生产、非标流通现象严重,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这些问题单靠法律法规、行政命令难以根本解决。必须有一整套科学完备的标准作为准绳,才能进行评判、淘汰和严格管理。

  标准化是实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型发展战略及政策体系的重要抓手。要实现由传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转变为充分反映生态规律、生态价值要求的新型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标准化是重要环节和抓手,是新型发展战略及政策体系落到实处并有效发挥作用的技术保证。比如,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政策,需要资源开发利用、废物回收及处理、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健康和安全等方面的绿色标准体系的支撑。

  在工作实践中,由于缺乏足可依据的相关标准,政府实施新型发展战略及其政策时,总是受到诸多限制,难以收到更大成效。比如,对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科学发展的要求往往停留在宏观政策等一般要求的层面;对科学发展的进展和水平难以进行定量化、系统化和可操作的具体衡量;社会分散自发的科学发展实践活动还不能得到有效激励、整合和提升;违背科学发展的实践活动尚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和处罚。

  简言之,在推进科学发展的深刻变革中,标准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战略支撑作用,是把科学发展理念、战略、政策等真正落到实处不可或缺的关键性转化环节,也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是否切实推进科学发展以及科学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

  推进标准化的绿色转型

  科学发展要标准化,主要是指科学发展要绿色标准化。

  加快推进我国标准化的生态革命和绿色转型。我国的标准化进程,目前正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从主要反映工业经济要求的传统模式向主要反映知识化、生态化要求的新模式转变。由于体制观念滞后等各种原因,我国标准化既存在标准修订周期过长、市场适用性差,标龄过长、标准老化,标准之间不协调、相互重复矛盾等老问题,又存在着转型缓慢、技术水平低等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现行标准还没有充分体现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和要求,还没有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要素“内部化”,还不能充分支撑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需加快实施新型标准化战略,推进我国标准化的生态革命和绿色转型,构建充分体现知识经济和生态经济规律的新型标准体系即绿色标准体系。

  在经济社会生态各领域全面制定和实施绿色标准体系。绿色标准与传统标准的最大区别,在于有没有充分反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要求,有没有充分体现生态价值和生态规律的要求。科学发展标准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绿色经济理论、系统工程理论、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加快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系统配套、科学合理、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和生产生活各方面的绿色标准体系,对全社会进行绿色标准的无缝化管理。在经济发展领域,围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绿色经济发展和绿色产业体系的构建,系统制定和实施绿色产业标准,包括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建筑业和绿色服务业的标准;绿色园区标准、绿色企业标准、绿色产品标准和绿色会计标准。围绕绿色消费方式的发育成长,制定实施绿色消费标准。在社会发展领域,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制定实施绿色学校标准、绿色医院标准、绿色传媒标准、绿色社区标准、绿色村庄标准、绿色乡镇标准和绿色县区标准等。在政府管理领域,围绕构建政府绿色管理体系,制定实施绿色机关、绿色采购、绿色办公、绿色服务、绿色GDP核算体系和绿色政绩考核标准等。在生态环境领域,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制定实施关于大气质量、水体质量、固体废物、园林绿化、城市建设等方面在内的绿色生态环境标准。在文化发展领域,制定实施绿色文化标准,发展绿色文化,引导社会成员确立绿色行为模式,尤其是绿色消费模式。

  着力在重点领域率先制定与实施绿色标准。当前,实践科学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经济领域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生态领域防治污染、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任重道远;社会领域推进和谐、改善民生任务艰巨;政府管理领域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极为迫切。必须首先瞄准这些重点领域、重点任务,率先制定实施绿色标准,打破推进科学发展的瓶颈制约。在重点领域制定实施绿色标准,要充分吸收利用国际和国内现有绿色标准,结合实际进行选择和综合集成,实现绿色标准的中国化和系统化;对实践急需,又缺乏绿色标准的领域,要勇于进行原始性创新,积极探索制定新的绿色标准。要紧密结合实际,整体考虑我国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水平、绿色技术水平和相关配套政策设施等情况,全面考量经济、社会、生态的承受能力,分步骤推进,增强其适用性和操作性。

  注意体现和发挥绿色标准的三个基本功能。在观念上,要培育绿色价值观念和绿色文化。在管理上,为推进绿色管理与转型提供工作规范和依据,为管理执法制定刚性标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禁止性标准必须发挥“绿色高压线”功能,鼓励性、引导性标准必须发挥激励和导向功能。在整体上,描绘和展示先进、健康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整体蓝图及其优越性,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意识,努力改变不合理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标准化工程的太原实践

  实践科学发展现,转变发展方式,地方党委和政府更多地承担着实践者、执行者的角色。只要坚持不懈地狠抓绿色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就能够有力促进区域性科学发展。实施三年多的太原科学发展标准化工程及其成效,在一个层面有力印证了标准化对促进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系统制定和实施绿色标准,做好科学发展标准化的基础工作。太原把“转变发展模式、推动绿色转型”作为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施政理念,立足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把制定实施绿色标准体系作为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用三到五年时间,在全国率先研究制定地方绿色标准体系,实现绿色标准的“无缝化”管理。近三年来,太原市通过综合、集成、创新各类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相关标准,及时上升为地方绿色标准,为实施绿色标准化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2007年,太原率先成为全国第一家开始系统制定绿色标准体系的城市;2008年,相继制定颁发了15个绿色标准,使太原市成为全国拥有绿色地方标准最多的城市和第一个通过系统制定实施绿色标准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城市。2009年,《太原城市绿色管理规范》等一批新标准正在加紧研制,绿色标准体系将进一步健全。

  在实施过程中,一是加快立法步伐,制定相关政策,构建长效机制,为实施绿色标准提供良好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从2007年开始,太原制定并严格执行“绿色高压线”政策,严把绿色标准执行关,否决和关停不符合绿色标准的落后生产企业和设施。2008年,颁布了《太原市绿色转型促进条例》把制定实施绿色标准、推进绿色转型、加快科学发展用地方法规予以确定和保障。2009年又专门制定了该条例的《实施办法》。二是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绿色十佳”创建活动,有效促进了绿色标准制定实施工作。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标准化试点工作,在更高层面提升绿色标准化水平。

  同时,加强组织领导,为科学发展标准化提供有力的组织机制保证,并邀请中科院、清华大学、国家质检总局等各方面权威专家组成太原市绿色标准化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专业咨询工作;并建立强有力的考核监督体系。还通过强化宣传引导,使重视绿色标准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太原的科学发展标准化工程只是初步展开,但通过标准化推进科学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已打开了新局面,显现出良好效果。比如,2006年~2008年,太原市先后否决了279个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关停、取缔了679个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污染企业、落后生产设施和焦化项目,90座9万吨以下煤矿关闭重组工作全部完成,尖草坪区、迎泽区等城区率先退出煤炭生产领域。绿色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持了加速发展的态势,高科技含量的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项目迅速增长,冶金、化工、能源、建材四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加值增速下降;制造、煤炭等重点行业加快了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改造和龙头企业整合步伐,工业结构开始深度调整。一二三产的比重由2007年的1.6:50.9:47.5,变为2009年6月底的2:39.5:58.5。财政用于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从2006年的53%上升到2008年69%。通过深入实施基础建设工程、“蓝天碧水工程”、“城乡清洁工程”、“数字城管工程”,绿色城市化取得重大进展,新建了一批大型生态工程和贴近百姓的公园、游园和绿地,全市生态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市区二级以上天气由2005年的245天增加到2008年的302天。

  (作者为太原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