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纽约时报:“i一代”的虚拟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09:22
新浪科技:纽约时报:“i一代”的虚拟世界

   导读:《纽约时报》网络版今天发表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的文章称,网络一代初出茅庐,而“i一代”又应运而生。科技的日新月异不断缩短代沟间隔,那些在高科技潮流中孕育出的i一代将何去何从?

  以下为全文:

  i一代的世界

  最近我两岁的女儿说了句话,吓我一跳。她竟然抱着我的Kindle电子阅读器说:“爸爸的书。”

  她才刚刚学会说话呀,代沟却早早的出现在我们之间。她已认为Kindle是纸张书籍的代替物品了。我虽然买了这个电子产品,但实际上还没能完全接受这种读书方式。

  而女儿的世界观和人生将深受先进科技的影响,比如她手中的Kindle以及所有今年新推出的神奇的高科技产品——谷歌推出的Nexus One电话和苹果的平板电脑等。她面对的世界和我们小时候的很不一样:她会阅读数字书籍、她在Skype上和外地亲戚视频聊天,她用iPhone玩儿童游戏。她眼里的世界与父母的截然不同。

  可是那些仅比她大十岁的孩子们,在成长的时候还没有接触到这些科技。我想我的女儿这一代也将跟比她早几年出生的人完全不一样。

  很多学者也在研究这个问题。科技变化不断加速的步伐可能让代沟的间隔越来越小,因为每个年代的孩子们处于成长阶段时,所接触的不同科技工具会给他们带来巨大影响。

  “年龄相差2-4岁的人所接触的技术也是完全不同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网络和美国生活项目主任李·拉尼(Lee Rainie)如是说,“上大学的哥哥姐姐们不了解上中学的弟弟妹妹们,更加不了解家里年龄更小的孩子们。科技进步加速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不同之处。”

  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年纪更轻的一代对世界有着更特别、更独到的期望。我朋友的女儿才三岁就已学会玩父亲的iPhone多点触摸屏。更有意思的是,当她看到父亲的笔记本电脑时,她居然会举一反三,用手指点击屏幕,等待电脑给出反应。

  我四岁的小侄女收到了一份圣诞节礼物,是当下正热卖的Zhou-Zhou宠物仓鼠,我说这个玩具其实就是个小机器人而已,制造商只是添加了一些基础的躲避障碍功能而已。她立刻不以为然地答道:“才不是呢,它就是我的宠物。”

  新代沟产生

  不同年龄段的人选择不同的交流和娱乐方式,这种微小的代沟间隔是最显而易见的,根据皮尤去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十几岁的孩子比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更喜欢发送即时信息,(前者与后者之比为68%:59%)和玩网上游戏(前者与后者之比为78%:50%)。

  加州州立大学多明尼戈斯山分校教授拉里·罗森(Larry Rosen)即将推出《反思:了解i一代和他们的学习方式》一书,他将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称为“网络一代”,而90年代到目前这十年出生的人称之为“i一代”。

  拉里博士表示,网络时代出生的这批年轻人现在都20出头,每天会花费2个小时聊电话,且依然经常使用电邮。而i时代出生的青少年——就是网络一代的弟弟妹妹们——更喜欢发短信,而不是打电话,他们不像年长的哥哥姐姐们那么爱看电视,倒是更喜欢通过即时信息网络来交流。

  拉里博士认为,最新一代的年轻人不同于年长一辈,他们想要交流对象做出即时反应,不愿耐心等待。

  他指出:“他们想要老师和教授们做出即时回应,他们想和所有人进行即时联系。因为毕竟,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大人们指望他们和哥哥姐姐们一样长大,可是他们就是与众不同。

  一系列儿童虚拟世界和网络游戏异军突起,比如企鹅俱乐部和魔兽,引起了加州大学人文研究学院的文化人类学家和副研究员伊藤瑞子的极大兴趣。

  伊藤博士表示,玩这些游戏长大的孩子们认为网友和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区别不大;他们认为通过虚拟网络社交和星期五晚会(注:西方人通常喜欢周五参加晚会进行社交)一样有收获。他们更喜欢积极主动地加入自己的娱乐项目——对着电脑敲键盘,而不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

  因此,他们很可能比老一代更富有创造性——所以市场人员想要赚到他们的钱,可能更需要动一番脑筋,“因此,那些认为孩子们只是盲目地在使用商业文化中所鼓吹的产品的观点并不正确。”

  另一个任何现代父母都了解的代沟迹象就是,年轻一代更善于一心多用。加州大学罗森博士所做的研究表明16-17岁的孩子们在空余时间可以做到一心七用——他们会在看电视的同时,发送手机短信、即时信息,及查看Facebook消息等等。

  而罗森博士发现20多岁的年轻人只能一心六用;30多岁的人大约能同时做五个半的事。

  年轻一代,消磨时间的多才多艺确实让人感叹,但我们又不由得担忧:他们能否像前辈们一样专心学习和工作呢?

  新担忧

  “我担心年轻人在面对本应该做的事情时,反而无法集中精力,”凯泽家族基金会副主席维奇·赖德奥特(Vicky Rideout)说。本月,该基金会将发布一份有关儿童和青少年之科技产品和媒体使用习惯的全面调查报告。

  和我女儿一般大的小孩对隐私观念尚不敏感。而在年纪稍大的儿童看来,时刻暴露自己所处位置和地理坐标的电话或别的什么新产品,都会引起神经质的反感,即便是让朋友知道这类信息也是不能容忍的。

  而新一代的互联网用户和手机用户,将离不开这些含有智能地理信息的产品,甚至巴不得所有的软硬件都装上地理信息技术。

  我们的企业该垂涎欲滴了:我女儿和她的同龄人将永远离不开网络。将来,他们甚至会期待当途径一家商店时,会接收到有关该商店的打折信息,也希望可以随时掌握朋友的行踪。

  “从小开始接受的东西,用起来总是舒服的,这可比一些人需要丢弃一些过时的东西要轻松一些。”皮尤的拉尼说。

  年龄相差不大的儿童和青少年之间,代沟是否可以消除,还不好说。也许年纪大一些的小朋友将完全接受新的技术产品。但也有可能,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之间代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

  话说回来,在这个技术大变革的时代,儿童、少年和青年人仍然有着许多共同之处。通过网络分享生活细节,与朋友们全天候保持联系,购买虚拟产品,拥有一台万能的超级产品,这在他们看来都将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他们将一致认为,Kindle和真正的书籍没有区别。而且,在自己看来,父母无一例外的,都将变得疏远淡漠、无法沟通,到了让人绝望的程度。(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