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不如家宝,家宝不如假宝,假宝不如指着废物硬说宝的耍活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0:27:48

国宝不如家宝,家宝不如假宝,假宝不如指着废物硬说宝的耍活宝

黎阳

2010.1.8.

国学大师号称国宝,那自然是国家无价之宝了。可惜这国宝周围的人偏偏“有眼不识金镶玉”,只认有价之宝,不认无价之宝——对国学大师的声誉这等无价之宝不屑一顾,对国学大师的家产这等有价之宝爱不释手,不爱国宝爱家宝,爱得眼中出火,爱得你争我夺勾心斗角公开撕破脸皮,还没等国宝大人出完殡就迫不及待为一对乌龟发难大闹灵堂,搅得周天寒彻不可开交——可怜可怜,光天化日之下,大厅广众之间,众目睽睽之际,堂堂国宝之国丧居然叫俩活王八搅了局,闹得世人从此皆知国宝大人这一窝子男男女女为国宝之家宝等“阿赌物”生前风波不断,死后不断风波,连累得国学大师的国宝之英名永远跟乌龟王八结下不解之缘,再也难舍难分。如此大煞风景,实在令国宝大人在天之灵辗转反侧不得安生,呜呼哀哉!

为争夺国宝大人之家宝大闹灵堂固然不要脸,却并不算犯罪。即便因那些家宝打官司打嘴仗甚至大打出手也没什么了不起——如今这号富贵人家的风流事还算得上新闻吗?真正能吸引点眼球的新闻是“国宝大人家中失盗,丢失大量文物珍宝”,后台居然牵涉到国宝大人的“身边人”——为宝不惜犯罪,实在够得上财迷心窍。可惜这份财迷劲只奉献给了家宝,不曾见奉献给过国宝,真是“国宝不如家宝”。

国宝大人家中丢宝,害得堂堂北大也跟着灰头土脸:整天警卫森严,又是门卫又是盘查的,闹了半天全是聋子耳朵——摆设,唯一的作用是“防君子不防小人”:普通老百姓被拒之门外,盗贼倒来去自如,连国宝大人“蜗居”的朗润园都不安全,让北大这“世界一流大学”的面子往哪儿放?——当然,情有可原:国宝大人失窃的家宝都是贵而不重,不难妙手空空——“世界一流”的北大连放在校长办公室的上吨重的汉白玉雕文物都没本事看住,都让窃贼神不知鬼不觉顺手牵了羊,何况相对而言小得多的国宝大人之家宝?可见这“世界一流”的真才实学只能用来对付循规蹈矩的普通老百姓,所以要求不能太高,“理解万岁”。

国宝大人家中失窃与其怪门卫不如怪家贼——“家贼难防”嘛!堂堂北大,人人君子,个个“精英”,把从道貌岸然里揪出卑鄙无耻的千钧重担扔给几把大门的未免有些不公:谁让这年头窃贼跟“精英”越来越没区别呢?国宝大人丢家宝,不怪天不怪地,只怪跟贼太亲密,说到底应该怪自己——与其说瞎了眼,不如说臭味相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个鳖亲家”;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啥人学啥人,跟着巫婆会跳神”……

俗话说贼眼最尖,什么值钱什么不值钱一看就有数:贼看上的东西十之八九是好东西。贼看不上的呢?十之八九有问题。偷财的人贼如此,偷菜的虫贼也如此。如今会买菜的都知道买菜要挑有虫眼的——没毒没污染不是转基因的象征。如果蔬菜光鲜夺目没半点虫眼,那最好小心点:真是好东西,做贼的虫子岂能放过?虫子都不吃的东西人吃了能有好吗?

如果“国学大师”的“国宝”声誉很值钱,那家贼的目标自然应该是“国学大师”的声誉这无价之宝而不是家宝等区区“阿赌物”。反过来呢?既然家贼眼里“国宝不如家宝”,只对国学大师的家宝有兴趣,丝毫不在乎因此伤害了国学大师的“国宝”声誉,可见这“国宝”的金字招牌其实一文不值,远不如那些家宝值钱——身为家贼,当然最知底细。对于知根知底的人来说,“国学大师”这“国宝”是假宝,“国宝”聚敛的家宝才是真宝。

仔细研究“国学大师”的“国宝人生”,确实让人弄不清宝贝在哪里:抗战期间跑到入侵中国的敌人的盟友德国去学印度梵文,在德语环境中居然学成个印度“梵文大师”,这德语环境中出来的印度“梵文大师”居然最后又摇身一变变成了中国的“国学大师”——学印度梵文不去印度而去德国,一奇也。留学德国居然学成个印度的梵文大师,二奇也。印度的梵文大师居然变成了中国的国学大师,三奇也。1946年抗战胜利才回国,无显贵出身,无丰厚遗产,短短几十年,“特别是”经历了“暗无天日”的毛泽东时代居然聚敛了巨额财富,如此巨额财富居然经历了无比恐怖的“文革抄家”“牛棚摧残”仍然安然无恙,最后既保住了财富又变成了“国学大师”、“学术泰斗”、“国宝”,不折不扣名利双收,四奇也。如此出奇,真奇季(迹)也。

“国学大师”如此充满传奇的“国宝人生”让人简直想顶礼膜拜都不知道该拜哪一条:国难当头拔脚就溜?缘木求鱼?班门弄斧?聚敛有术?守财有方?

如今如果哪个傻瓜也照葫芦画瓢跑到德国学梵文、学了梵文再改行搞国学,肯定当不成“国学大师”,更当不成“国宝”——人家国宝级“国学大师”的看家本领是“功夫在诗外”:文革了就写《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不容诬蔑》(1976);改革了就写《牛棚杂记》。不但自己写,而且“发动群众”一起写,比如主编《没有情节的故事——1957年反右运动专集》(见附录)——如此紧跟,如此乖巧,媚得象只猫,灵得象只鸟,难怪圣上龙颜大悦,御口亲封“国宝”。相形之下那国学正宗的任季愈就死不开窍,只会老老实实做学问,既不写什么“牛棚杂记”,也不编辑《没有情节的故事——1957年反右运动专集》之类,难怪国学再正宗也入不了法眼够不上“道德的血液”档次,所以“国学大师”的桂冠会落在二手货的“梵文大师”头上。这倒正应了过去一个相声里的绕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学国学的不是国学大师,不学国学的倒是国学大师”。

对盗窃国学大师家宝的家贼而言,假国宝不如真家宝。但对窃国大盗而言,真家宝不如假国宝——与窃国大业相比,区区几件真家宝作用几许?善蛊惑人心的假国宝却能“软刀子割头不觉死”,有偷天换日之功,颠倒乾坤之力。小贼看不上眼的,大贼如获至宝——这很符合一句美国谚语:“你的破烂也许是别人的宝贝”。(Your trash may be other’s treasure.)

别说窃国大盗,普通盗贼要“先富起来”也是靠真宝不如靠假宝——靠真宝贝赚钱多费劲啊,不知多少千辛万苦才能弄出个把来,有多大赚头?哪象造假,轻而易举就能批量生产发大财——“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嘛!

但“有一利必有一弊”,靠假宝发财也有难念的经——得费尽心机做假,得花言巧语推销,得瞪着眼把黑的说成白的,得准备着一旦被人识破挨砖头……利大风险也大,甘蔗没有两头甜。最难的是如果别人看穿了不上当就没咒念:你总不能用枪逼着人家明知你的货是假宝还要当真宝掏腰包吧?

不过为推销假宝而发愁的必定是造假道行还不够深、尚未修练成精的“未入流”。已经功德圆满的才用不着为这等区区小事伤脑筋呢。人家大权在握,只要朝着一堆废物一指,说:“这是宝贝!”立刻化腐朽为神奇,变破烂为宝贝,根本不怕被人看穿是假货——老子金口玉言,说是宝,就是宝,不是也是,谁敢说不是?——说“梵文大师”是“国学大师”,那“梵文大师”就是“国学大师”,不是也是,谁敢说不是?如此理直气壮肆无忌惮,岂是推销假宝的那股子做贼心虚战战兢兢的寒酸劲所能比的?管你真宝假宝,有权就好——真宝假宝权力说了算:有权就是“宝二爷”,没权就是“假宝玉”。只要有权,立刻实现“假宝不如指着废物硬说宝”。

不过单纯靠权力实现“假宝不如指着废物硬说宝”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太赤裸裸了,人心不服终有大患。怎么办呢?“文物之道,一张一弛”:

——先运用权力实现“假宝不如指着废物硬说宝”,再添点作料:“道德的血液”、“感动中国”:“希望你们记住今天,一位年近70岁的老人来学校看望你们”;

——先宣布“三鹿毒奶事件要给人民一个交代”(2008.09.24.),然后“三鹿官员大复出‘引咎辞职’即带薪休年假”(2009.12.26.)“三鹿事件官员被处分前已调往异地任职并提级”、“三鹿破产结石患儿获赔无望(2009.11.29)”;

——先咬你一大口,再画个大烧饼:先全面涨价——水涨、电涨、油涨、气涨、房价涨、食品涨、交通费用涨、垃圾处理涨……再给点小甜头:“60以上的农民每月给55元”、“退休人员每月退休金增120元”……

——先甩出祸国殃民三大决策:鼓励外资重组改造兼并国企、允许开赌场、允许制作加工贩卖私盐;再来一通“亲民”“爱民”“送温暖”:“她就这样拉着XXX的手笑得如此开心”、“XXX冒着严寒视察很多人开心的笑了”;

……

鲁迅当年说:“军歌之后,来了恋歌;道德谈完,就讲妓院”,如今顺序变一变照样拿来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造假”。

如此面面俱到,该天衣无缝了吧?该可以高枕无忧了吧?很可惜,千算万算漏算了一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老百姓有记性。在老百姓面前一边拼命当婊子一边玩命立牌坊,最终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造假宝变成了耍活宝——“国宝不如家宝,家宝不如假宝,假宝不如指着废物硬说宝的耍活宝”的全过程就此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