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恭维- 愚公 - 新浪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09:24
面对恭维
  人们都喜欢听恭维的话,爱听逆耳之言的不多。
  这与人的成长过程有关,人从婴儿开始就喜欢听恭维的话,因为父母不让襁褓中的孩子哭闹,常常用甜言蜜语哄着、捧着,满足其任何要求。久而久之,人从小就养成了爱听顺耳之音、撒娇、任性的习惯。
  许多恭维之言都有虚伪的成分,甚至是骗人之言。
  一个大姑娘,满脸的青春痘,样子象恐龙,如果你说:姑娘你真漂亮,这姑娘明知自己与漂亮不沾边,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但如果你说:姑娘你好难看,这虽然是事实,但姑娘一定很不高兴。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很多,不胜枚举。
  普通一个人,面对恭维,也许只是高兴几分钟,误不了大事;如果是一国之君,只能听恭维话,肯定容易犯错误,或者是小人得志,就会误事,甚至是祸国殃民;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只听恭维的话,同样会使所管辖的范围吴人误事。误事的后果,可以说和官职大小成正比。在低层次的叫恭维,最高级就叫个人崇拜了。先主老毛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个人崇拜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面对山呼“万岁”而飘然,甚至是昏然,在这背后,有多少小人得志?又酿成了多少冤假错案?。有一句成语叫“利令智昏”,我看甜言蜜语的恭维也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昏死。恭维、甜言蜜语有时也是一把锋利的剑!  恭维是个中性词,但有善意和恶意之分。恭维有时是发自内心的,善意的,更多的是违心的,或者是恶意的。阿谀奉承就是贬义了,其背后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小孩心智不成熟,喜欢恭维,喜欢接受鼓励,甚至喜欢吹捧,无可厚非,这对小孩的成长是有利的,也是善意的。可以起直到鼓舞、激励、增加自信的作用,我很赞成那个童话大王郑渊洁的教子方法:把孩子往死里夸!年纪老了,心理也和小孩想类似,我们这一句民谚:“老了不死变细子”。对于一般老人,多说几句恭维话,让他心里美滋滋,没有太大的坏处;但是对于一个掌权者,那就不同了。西文的民主国家领导人很少会超过50岁的,与此相反的“老人政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不说太大太远了,说说小的近的。人到了年富力强的阶段,事业有成,在领导岗位上已经多年磨练,经验与成就使领导权威逐渐形成,上级的器重,下级的尊敬,还有一些阿谀奉承、图谋不轨之辈的吹捧,容易使人飘飘然而不知南北。这时期如果把握不好,自省、自律稍有松懈,往往听不进不同意见。如有人提出稍为尖锐的批评,心中的不快油然而生,面部表情悄然变化,轻则不高兴,重则反感,有的还可能怀恨在心,伺机打击报复。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领导为数不少。可见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很不容易。
  我十分理解,一些领导下台后的心理不平衡,终极的失落感。在位时茶来水到,被恭维话笼罩着,包围着,前呼后拥,可以呼风唤雨。不在位了,所有的光环没有了,待遇没有了,听惯了的恭维话没有了,就象从天堂到了地狱,怎么不会失落?
  这又使我想起了湖南一个戏台的对联:凡事莫当前看戏不如听戏乐,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随着民主进程的推进,人是不可能一辈子做官的。
  在古代,还是有不少明君能听得进劝谏的。唐初宰相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著称,他被唐太宗喻为“镜子”。魏征的存在,也说明唐太宗是个明君。还有一个战国策中的一个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荐”,相信很多人也读过:“妻美我者私我也,妾美我者畏我也,客美我者有求于我也妻美我者,爱我也;妾美我者,私我也;友美我者,欲求我也。”这个邹忌,甚比魏征。
  邹忌,齐国齐威王执政时的相国。他既有满腹治国安邦之道,又懂劝谏进言之法。帮助齐威王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措施,实现国富民强,成为战国七雄的强国之一。在古代,一个臣子做到这个地步实属不易,要么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却性格率直,犯颜直谏,引来杀身之祸;要么巧言令色,奴颜婢膝,却囊中羞涩,胸无半筹,沦为得势小人。前者死无所值,后者活同行尸。从这个意义上讲,邹忌实在难得。
  齐国在邹忌的帮助下日益强盛起来,人们都来奉承齐威王。他有些飘飘然了,对“刺耳”的话不愿听或根本听不进去。邹忌很着急。
  有一天,邹忌去见齐威王,说道:“大王,我有件事情,想了好长时间也没想通。”齐威王笑着便要听,邹忌娓娓道来,城北徐公是这一带出名的美男子,这是人人皆知的。前天有个门客来找我办事情,说我比徐公还要漂亮好多倍。我听了十分高兴。可我到底还有些怀疑,自己找镜子偷偷地照了照,也觉得自己的样子满漂亮。我还是有些不自信,回家问我的妻子,妻子也说我比徐公美。我又问我房中使唤的丫环,丫环也说我比徐公漂亮许多。我心中有些沾沾自喜。昨天,城北徐公到我家来作客,仔细对比了一下,我比徐公差得远呢,明明徐公比我漂亮,可人们为什么要说谎呢?想了好长时间我才明白:门客说我美,那是有求于我;妻子说我美,那是偏私于我;丫环说我美,那是怕我。明摆着我不如徐公美,这是事实,可这些人竟然睁着眼睛骗我,我却愿舒舒服服地受骗,为什么呢?
  齐威王上了圈套,他说,“这还不明白,你爱听奉承话,人家就说奉承话,你还能不受骗吗?”邹忌逮了个正着,他说,这样看来,大王比我受骗的机会更多了。现在齐国是方圆几千里的大国,城邑就有120多个,王宫里的美女谁不愿大王喜欢?朝廷的大臣哪个不怕大王?国内各地的人们哪个不有求于大王?这么多人要是当着你的面也只是奉承你如何如何好,那大王你不是会受骗更深吗?
  齐威王听后如五雷轰顶,对啊,要不是你提醒我,险些误了大事。
  他立即下了一道命令:今后不管是朝中大臣还是普通百姓,能直接指出大王过错的,给上奖;写信指出过错的,给中奖;不管在哪里议论大王过错的,只要传到朝廷,也给一般奖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日日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做国王的人都喜欢听恭维的话,这是正常的,如果你要直谏,把他的缺点、毛病毫不客气地抖搂出来,即使有,他也不承认。说不定因为你的尖刻,因为你的太明白,还会惹来一身祸水。别说遇上昏君,就是遇上明君心里也不会舒服,为什么非得要你来当老师?难道我比你差?老是说我不行你行是不是故意灭我威信是不是有篡国的野心?上升到这个高度,一下就完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连莎士比亚都说过,我们得到的赞扬就是我们的工薪。马克吐温也曾深情地说,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两个月。
  朋友之间愿意听到真诚的劝告,但也愿意听到良好的恭维之语,哪怕这恭维之中有那么多的虚伪之词,他内心十分清楚,他宁可自己从中琢磨,从中反思,从中剔除,也不愿周围有那多坏话的存在,伤他的自尊。如果执意去做,真正受伤害的,肯定是那直言的人。
  不过,如果邹忌魏征活在今天,我敢保证他俩都不会吃香。
  人能做到宠辱不惊,殊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