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系统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38:19

网络21系统和其他体系的不同

(2010-06-17 16:02:15) n21系统,全球非常著名的创业咨询和培训机构。在直销行业,存在着两种平行的文化,即供应商文化和直销商文化,这两种文化在安利公司中的典型表现是:安利文化和21系统文化。安利提供产品、机会为主导;21系统以梦想、培训人才为主导。直销商文化又有一个发展阶段,低级阶段叫做“体系”,即成功直销商以个人魅力打造出的以个人崇拜性质为重的文化,如安利直销商中最知名的三人:付后坚的成冠体系,许旭升的卓越体系,陈婉芬的超凡体系。高级阶段叫做“系统”,是成功直销商的企业化运作,建立非个人魅力的培训系统文化。21系统就是高级阶段的典型。低级体系更看重直销公司招牌,依附于知名直销公司旗下,高级系统则更看重直销团队招牌,以独特的直销商文化打造直销商团队,其方法其实适用于任何直销公司。系统——通俗的说就是方法. 但系统如果离开正确的经营理念,比如“消费获利”的理念,那么必然会导致和那些低级体系一样的命运,即被认为是“老鼠会”。安利目前在中国的运营,因为其商业模式仍然没有真正成熟,尤其是供应商的一些经营策略不适合系统的本土化,所以一直没有摆脱“老鼠会”的阴影。实质上,安利在中国的直销商大部分不懂系统,仍然在做一些骗人与被骗的游戏。真正懂系统的人不会大谈供应商,而是会谈自己的系统。而系统也不会推崇个人,只会推崇咨询线。我们所能做的一切,不过展现系统而已。拥有系统,才能拥有稳固的直销事业。 我引以自豪的不是我的供应商——安利,告诉您,供应商不重要。做安利,看你到底要什么东西。 有的人要的只是钱,这样的人不要来做安利,赚钱快的生意有很多。安利提供的核心价值是网络。这个网络中的是有相当消费能力和社会能量的消费者。而吸引这些消费者的不是所谓产品或者制度,而是文化。告诉你,中国企业做不大,那是因为没有文化。那些安利里的亚洲华人体系,也没有文化。那些皇冠们(付后坚、陈婉芬们……)哪一天第二事业的收入可以超过安利了,我觉得他们才真的会做直销了。而21系统创始人吉米·道南——一个航空工程师,今天竟然可以有自己的世界第二大的成人教育系统。可见“功夫在诗外”,安利要做好,必须具有运做一个大型企业的能力。安利做得好,其他行业也可以做好。否则,上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网络到头来也不过是一个脆弱的东西。我引以自豪的不是我的供应商——安利,告诉您,我看重的是我的咨询线,是那个可以把迄今直销业最成功的系统本土化的人;我引以自豪的是我所在的21系统. 安利的未来我无法预测,但我知道21系统的未来。 那就是,拥有一个系统,可以代理任何产品。 拥有一个系统,可以开辟更大的第二事业。 21系统的秘密就在这里——就是“消费获利”,建立自用型、学习型的消费者团队!产品和公司是不会保证你成功的,一个成功的让你及你的团队收益终身的支持培训系统才是你成功的关键。这不是我个人的经验之谈,而是成百上千的成功者宝贵经验和智慧的集合,具有一个成功的运做模式(任何成功的生意都有一个成功的模式),是符合网络通则的——简单,易学,易教,易复制,是具有普遍性的,是遵循着一些原则的(如:21系统的三大原则——推崇、不交叉、业务咨询,六个密码——梦想、列名单、邀请、讲计划、100%用户、使用工具(磁带、书、聚会),核心组员七要素,成功九步等等)。以上又岂是某些体系所谓的——简单,相信,听话,照着做,能做好做大的!所以其实目前市场让绝大多数人给做歪了。目前在国内做安利的理念大多数是新,马,泰,香港,台湾进来的,说实话:我对他们的理念不敢苟同(其拉人、囤货、推销、冲业绩、上奖衔;煽情、带动、配合、夸大其辞手法,与98年转型以前没有什么区别,也没有什么实质性高质量的培训)。因为直销是研究人的学问,是人的建设,是系统工程建立(性格,价值观念,人格的改变,重塑,完善,提升的工程)。成功是一个人不断完善,成长,成熟的过程。直销的运作必然是专业化,职业化,企业化,集团化,信息化。21世纪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又归结到培训的竞争。营销即培训,培训即营销。我们21系统与别的体系在运作理念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21系统20世纪80年代末就提出了:培训+自用的运作理念。我们不主张推销,心理学研究表明:80%的人反感推销和被推销,推销是违反人的本性的。推销方式是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的,更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认为80%的业绩来自安利人的自用产品,只有20%来自分享产品。我们是推广的理念:推广一种健康的理念、美的理念、“消费获利”的理念及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推广人生的价值和理念。在培训中营销,在学习中消费,以顾客关系网代替中间流通环节。我们工作的核心是培训顾客,通过培训使顾客从感性的、盲目的消费转变成理性消费,从消费者思维模式(花钱)转变成“生产消费者”思维模式(花钱的同时建立资产)。通过培训建立一个学习型的、稳定忠诚的自用顾客群体,这就要求产品线丰满、多元,重复消费。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改写命运。彼德·圣吉——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的组织的理念,学习是企业竞争的核心。终生学习是每个人要做的生涯规划。我们21系统独有的CEP(持续教育计划)培训课程涉及到很多学科,包括《市场营销学》、《人际关系学》、《性格分析学》,《心理学》、《成功学》、《目标管理学》、《财务管理学》、《时间管理学》和《潜能的开发与训练》等等,这些对于我们从事任何行业都是有启发和帮助的。它是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导航图,它的培训内容在世界营销领域里处于领先的地位。QQ1150169159 管道人13120025463 在直销领域,21系统是全球最大、最专业、最成功的培训机构。是信息的河流,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是成功的导航图,是培养百万富翁的摇篮。世界很多顶尖的经济学家、财务专家、营销专家、培训专家、性格分析学家等等都是21系统智囊团成员。这是21系统在世界上成功的重要原因。 N21三门课:专业课+基础课+选修课.深度策略,深度新概念姜萍;马天峰说:网络21系统不用“过份了解”产品示范、产品价格、产品功能、产品成分、奖金制度、推销技巧;我们只要会讲“NATY生意计划”一堂课就可以,就能起步了,就能发展自己的团队了。马天峰说:网络21系统只讲三门课——专业课 + 基础课 + 选修课。 1、专业课:网络21系统专有的课(LC、ELC、SP···)——外系统的人,不会;没系统的人,更不懂(这是“消费型团队”的主课) 2、基础课:行动圈、小循环(列名单、邀约、讲计划、跟进)——凡有系统的团队,都学这4步(全世界只有4大系统:耶格、贝瑞德、网络21、642) 3、选修课:营养、美容、手诊、产品用法——这是没系统的“销售型团队”的主课(花大量精力学习销售技巧:培养推销员)对我们,技巧只是选修课。得重申一下体系和系统是有本质区别的,虽然体系有时候也被叫做系统。耶格的骆超曾经说过系统以皇寇大使来定名,我非常仰慕骆先生,但这点上我并不认同,耶格,贝瑞德、网络21的皇寇大使都远远不止区区一人,有皇冠大使团队也不应该全部叫做系统。我斗胆给系统下个简单定义: 1.独立于产品供应商之外的专业培训咨询公司支持,提供CD、书籍、会议,运作模式推荐。 2.简单、久经验证、上线下线统一的运作模式,有无数按推荐模式成功的先例。 3.具备专业的培训资料组织机构和发行渠道,能够长久、定期及时地提供专业持续的教育培训资料。要获得时间自由没有系统的支持是无法想象的,当你经过一番努力,真正拥有一定的市场时,不可能象消防队员一样飞来飞去培训新人,解决问题。这正是我们需要系统的最重要原因。安利行政钻石香港的陈镇平,做到钻石以上级别最终转入成功系统,说过这么一句话:不经过系统也能成就这个生意,但想做大、做稳、做轻松,还是需要一个系统。不错,体系确实成就了不少皇冠大使,特别是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直销环境中,目前体系拥有所有的皇冠大使。但请看看底层:基于组织销售产品理念的运作就象杂技里的转碟,当第一个碟子慢下来的时候一定要再去转动它,否则它将会慢慢停止,掉下来。安利的成冠、环宇、黄埔、天一、冠宇等仅仅是一个体系而已,我接触过的E科士威、如新的协美、月朗的长成,也只能算是体系。工具、模式、培训、支持等,正是这些非个人的因素,永远自发地转动着那些有梦想,肯学习,重承诺、愿付出的碟。未来五到十年,将是直销系统化的时期,直销业的财富分配格局将有一个相当大的变化,你看到这个机会了吗?而中国目前市场占有率最大、最成功的直销公司是安利。 如此可选择的目标就锁定只有三个:耶格、贝瑞德、网络21。耶格是最老牌的直销系统,因为对中国直销环境的误读,在中国发展的并不顺利,英特莱德事件,骆超等数百名经销商的除名,安利公司正式发文禁止直销商同耶格系统的合作,都成了中国耶格们心中永远的痛(见《中国耶格外传》)。现实中我也几次接触过耶格系统,了解并不深,但我发现耶格们虽然还在延用消费获利的理念,但却还是个人开工作室、聘请那些远未在这个领域成功的讲师授课,这些大大增加了系统的运作难度和复杂性,使新人难以复制,并且加大了线间无利益市场交叉的可能性。他们也许还不明白,直销并不容易,但系统一定得简单。网络21除家庭聚会外所有的聚会都由系统来承办,而个人或团队活动全部围绕生意计划,看似单调,但正因为如此才能使新人尽快能复制生意计划,尽快产生生产力。直销不是说服,而是寻找。营销、理念、财务智慧、沟通技巧、人际关系、团队建设等课程,不都已经全部交给那些定期发行的CD、书籍了吗?这些简单的系统原则,连我这样的系统的小学生都感觉得到,那些系统大师们怎么可能没有发现?唯一的解释是耶格在中国的支持出现问题,系统复制不到位,形成了运作变形。就象成冠本来学自耶格系统,可现在,从南到北的成冠体系中找不到一点系统的痕迹。还有一点,就是网络21的深度策略。耶格的发展方法仍然是传统的太阳线,这样会使一些暂时没有打算发展生意的客户慢慢流失。而网络21的直线排法有效地让这些人获得了一定的利益,虽然短期内推荐人利益有所损失,但从长期来看所获得的利益无可估计。我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都说小张很傻,每次有人一手拿着十元钱,一手拿着一百元钱让他选一张归自己。他每次都拿十元的。他的好友问他,你不知道一百元比十元多十倍吗?他说,我当然知道,但如果我拿一次一百元的,还有谁再会拿钱来让我选呢?直销的目的是要追求长长久久的回报的,否则不如去做传统生意,传统生意的收益大多短期内要高得多。关于贝瑞德,我了解更少,只在资料里看到一色的黑西装、黑西裤、黑皮鞋、红领带、蓝袜,想象中令人神往。一次在安利店铺碰到一个贝瑞德系统的女士,年轻、儒雅、美丽、高贵,谈吐适度,有教养,大大增加了我对贝瑞德的好感。可贝瑞德的团队策略虽然稍优于耶格系统,但个人感觉642的作法过于消极。再加上贝瑞德行事过于低调,它在国内难以接触到。内部原因不得而知,个人感觉也许跟王宽明带得团队去跟如新合作有关?相反网络21虽然发展也不十分顺利,但基本没受过领军人物流失等来自内部的冲击,这也许从侧面可以证实系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网络21是最好的选择还有一个佐证:大家可以去安利店铺去问问那些退卡的人,我相信十之七八是为了加入网络21。虽然直销流失率相当高,但认为那些进入了不动的人,或转去跟其它公司的人不会去退卡,会等一年半后安利卡自然失效。网络21据我所知在中国主要有三个团队,分别是《姜萍、马天峰团队》,《朱济娥、阎静团队》,《陈镇平、杨红坤》团队。按道理说北大退休教授朱济娥曾经做到过双钻,拥有十二条以上达标的管道,但奇怪的是朱团队的人似乎很少碰到,系统中国区的资料当中也根本寻不到她的痕迹。2007年马天峰做到行钻时吉米.道南发来贺电中称马天峰是中国大陆市场的第一,也没提朱的事。当时我一直很奇怪。后来碰到一个朱团队现在去跟康嘉利合作的北京人,说朱因违反系统原则导致系统不再支持她的团队?陈镇平先生做安利生意做了二十六年,早期并不在网络21系统,虽然基本上江浙一带的网络21都是他和杨红绅的团队,但毕竟不是系统纯正血脉。对陈先生,我感觉非系统的东西仍有痕迹。在系统中听过他不少CD,觉和跟我们的理念并不完全相同。上周兴冲冲参加系统BBS一睹陈先生的风采,听完后有些失望。陈镇平的供应公司部分、价值远景部分确实讲得很好,但我觉得现在市场上不相信直销的那个结果、不相信安利公司产品的人并不多。陈的演讲倒好象非系统的每周一讲安利如何如何好,做这个生意如何如何值得的价值远景的感觉。认同直销的人都会认同管道理论和生产消费理论,作者贝克.哈吉斯、比尔.奎恩的新书《你需要有一个系统》、《建立你的时间资产》中国版都是马天峰作的序,成功世纪赖伟雄翻译,更印证了我的选择:最成功的供应公司、最优秀的系统、最专业的团队。什么是网络21的“深度策略”(“深度”新概念)要理解深度策略,首先得明白系统和体系是有差别的。判断一个直销人是否拥有一个系统,个人以为有简单的三个条件: 1.是否有独立于产品供应公司之外的专业培训咨询公司支持,提供CD、书籍、会议等工具流,以及运作模式推荐等。 2.是否有简单、久经验证、上线下线统一的运作模式,有无数按推荐模式成功的先例。 3.支持公司(注意有别于产品供应公司)是否具备专业的培训资料组织机构和发行渠道,能够长久、定期及时地提供专业持续的教育培训支持。从全球来看,最有名的直销支持系统为耶格、贝瑞德、网络21(N21成功系统)。网络21与耶格、贝瑞德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深度策略和《健康行项目》。QQ1150169159 大家都明白直销的留存率很低,安利公司的奖金制度是以级差制为基础,级差制的最大的弊端在于浪费人脉,你好不容易组建的市场,未来两三年内起码有80%的人最终会消失。这也是为什么直销在发展一段之后会出现双轨制、矩阵制、混合制的原因。后来的这些奖金制度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留住一些消费用户或一个暂时没发展的潜在生意伙伴。传统的太阳线将所有的人分散排开,推荐几十个人期望其中几个人能做起来,成就自己的事业,那大部分人不就浪费掉了吗?如何能保证这些人尽可能的留在管道中呢?这就是深度策略产生的根源。《系统之战》这篇文章中说过,直销系统最大的一个作用是稳定市场,而深度策略就是成功系统稳定市场的一种方法。他以小组的方式去做管道,这个小组集合了所有人的人脉依次向深度排线,小组中甚至包括你N个上线的推荐,这避免了传统系统的不交叉(非业绩相关的IBO不一起工作)引起的单打独斗的情况,又有效地减轻了新人起步的难度。在小组的基础上根据经验数据进行指标指导,规范复制,这就是网络21所说的LC(领导力俱乐部,也叫成功俱乐部),那些指标就是网络21的生意指标。学会了做LC,被认为是钻石的一半,你已经学会如何运作这个生意,剩下就是在LC基础上带出LC,不断在其他市场管道中复制LC而已。这样做最重要的目的是留住人,不浪费一个人脉,除非他自己放弃。所有的人即便只是一个单纯的安利产品消费者,久而久之也会拥有一个达标的市场(今年是9万),这样他才会留在你的市场中,轻易不会离开;也不会到外面去购买打折产品,或者因为他的亲戚也加入了这个生意而不跟你做了。生产消费概念本身就没有规定也不可能达到管道当中全是经营者,对不对?这里要避免理解上的几个误区: 1. 养懒人。并不是每个加入的人都是生产消费者,也就是经营者,大部分人暂时是不会同你一起工作的,你向他们市场中放人,是不是他们赚了你便宜呢?很多人都听过网络21的生意计划,它首先其实就告诉你不要注重水桶收入,只有管道式的被动收入才能给你带来财务自由,时间自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个意思其实就是告诉你你关注的不是你能卖多少,你能做多少团购,而是你是否有一个相对稳定、忠诚的消费终端群体,他们自动复制,在系统的支持下自动维护和发展。被动收入,管道收入,在安利生意中其实说白了就是让你关注级差奖和领导奖。从这点上看来,虽然深度排线在短期利益上有所损失,但如果你市场里的消费者能长久给你和你的后代带来利益哪个更划算些呢?挖一瓢就走,管他以后重复消费不?这是一个生意人所追求的吗?注重长期利益,建立被动收入。这就是网络21CEP(持续教育计划)教给你的最重要的生意原则之一。 2. 是否公平?了解过安利的奖金制度的人都知道,就算消费者本人有一条达标的市场管道,目前国内未开放多层次计酬的情况下(安利是法人计酬制,不明白的可去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安利从业者的三种身份》),他也只有成为经销商才能拿到自己消费产品的27%的折让。他为管道增加了产品流量,拿回他本人消费额的折让,难道不公平吗?上面已经说过,对IBO本人而言,他为你的市场提供了世世代代更多的产品流量,是吗? 3. 平衡。对于一般经营者来说,没有在系统中学习体会生意原则之前,并非每个人都能看得这么远,所以吉米.道南有一盘CD《平衡》,我的理解是如果经营者本人愿意学习CEP当中的生意原则和技巧,按系统方法去运作,并且有些成效,不会让他分开放的前排最终挂单,慢慢流失,最终白白浪费掉,那就鼓励他尽快开第二个小组,获得一些利益,那样更有利于市场的发展。传说中的网络21做大象腿的说法其实是错误的。网络21深度策略是让你用小组的方法保证你第一个市场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尽快开始第二个市场的建设。两方面都应该平衡, 4. 是否符合安利公司的营业守则。 这是论坛上提的问题,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疑问,这里就说明一下:一是深度策略是否会违反安利公司的规定。哈哈,这恐怕是只会埋头拉车的直销人提出来的。从全球市场高度来看,网络21是最成熟、最专业的安利消费市场的组织方法,也在全球占最大的市场份额(把耶、贝、网都当成独立的市场算),我在网上查过也引用过网络21占全球安利销售额的1/4,虽然我自己也未必相信有这么多,但成功系统在全球份额最大,特别是东南亚新兴市场:比如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比我国直销市场起步更晚一些的俄罗斯等,成绩蜚然,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安利是产品供应商,它不是上帝也不是神,它擅长和负责产品供应,而系统更专业于团队和市场渠道建设,他们是两个不同的实体和文化,生死共存,平等双赢,全球超过百万的IBO复制着网络21的经营理念和方法,安利公司也不是傻子,你说符合不符合安利的营业守则?二是深度策略是否会产生低价?系统化运营多是采用的消费获利的模式,建立的是最终端的消费市场,本来就没有多少产品去销售,也没有把精力用在销售上,自己卖给自己,偶尔帮亲戚朋友带带货,有打折的必要吗?但这也不排除有些团队运作变形,举办工作室和囤货打折的现象,这并非主流现象,就象成冠本出自耶格,但却仍然走的是国内体系的一套一样。安利从业者的三种身份与网络21的生意指标优惠客户、销售代表、经销商,这可是中国特色的三种身份,也是从事直销入门必须知道的知识。以下以安利中国为例加以说明,违法、违规操作的直销公司不在此例。优惠客户只是有卡的顾客而已,奖金制度其实与他无关。就算当月优惠客户团购了九万以上的产品,也拿不到一分钱的报酬。安利中国设计这个身份的目的是为了合法规避直销员备案和考试,另外给22岁以下的从业者一个过渡的身份:优惠客户也可以介绍别人办安利卡,在适当时候再转成销售代表身份。销售代表身份说白了就是个推销员身份,安利公司根据你个人的销售业绩按等级给你发放9%-27%的报酬,这跟传统销售员的报酬计算没太大的区别。无论销售代表所组织的团队有多少业绩,均与销售代表本人无关。这正是安利中国根据直销法要求的单层次计酬之下无奈的选择。如果只有这两个身份,谁还会去替安利公司发展市场呢?安利中国为了与全球市场的奖金制度保持一致,不放弃与公司命运息息相关的营销人员,搞出了一个法人团酬制中国特色的奖金制度。也就是说虽然自然人无法团队计酬,那我就企业团队计酬吧——传统的营销企业不是也根据市场的大小给下流企业更低的折扣吗?2007年12月安利公司压线获得直销牌照,已说明政府部门默许了这种转型,而雅芳公司走进另一个“偏平化”的极端,这也使这两家大牌的直销企业在中国走入不同的发展轨道,差矩越拉越大。这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有兴趣去网上查相关资料。根据安利公司不成文的规定,当一个销售代表在半年内有三个月超过了100PV(今年为900静额。静额可以简单理解为除税之后的销售额,为销售额的85%左右,在取货单据上有),或者其中一个月600PV,一个月有100PV,就可以带上工商部门办理的营业执照,填表申请成为经销商。成为经销商之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IBO(独立生意拥有人)了。多层次直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国际接轨,开放团队计酬将是迟早的事。这似乎跟我们的日常运作无关。而我无意中发现:安利的三种身分却十分巧合地跟网络21的生意指标以及运作惊人吻合。网络21本是全球最成熟、最专业,也是占市场份额最大的安利市场运作方法(把耶格、贝瑞德、网络21都算成独立的系统),它的基本运作流程跟进中自然把跟进对象分成三类:A类、B类、C类。C类相当于中国的优惠客户,只是在管道中使用产品,当然,优惠客户如果愿意成为经销商身份也可以越来越便宜的使用产品(这是网络21的一大特色——深度策略:让消费者也获利,尽可能地稳定消费市场)。B类相当于销售代表,自己使用同时可能会服务一些周围的朋友。而A类就是经销商,在内部叫核心组员,他们是愿意按系统的流程发展自己生意的生意建造者。网络21的生意计划的一开始,就是告诉你建立的不是提桶式的主动收入,而是管道式的被动收入(也可以叫做资产收入,指不用时间、技能换来的收入,比如商铺租金等)。在直销生意里,也就让你不要看重你的团购、销售获得的酬金,他不可能给你带来长久、稳定的收入,你应该建立的是级差奖、领导奖金等世袭收入。当然要获得被动收入,在中国,目前你一定得成为经销商。对于A类,想要成为经销商,可以选择每月销售或自用1000元左右的产品,连续三个月。而网络21建议的做法,就是成为步伐设定者,步伐设定者的生意指标为每月带进管道2个人,完成100PV,参加持续教育计划(订购CEP)。因为国外运作是通过网络购物的,在给A类做起步时被推荐人并没有安利编号,所以复制下来是允许第一次进货用推荐人的身份换一些日常使用的产品的。这样很容易完成100PV.如果完成三个月的步伐设定,刚好可以申请成为经销商,而A类人员也一般能够完成LC指标了。从系统化动作来看,不用去过份了解产品示范、产品价格、产品功能、产品成分、奖金制度、推销技巧。对新人来说,“系统运做”下的起步比“体系运作”更加简单:取得安利卡后争取做核心组员,也就是养成将用得到的产品换成安利产品、周围需要产品的朋友帮他带带货、看书、听CD、讲计划、参加推荐的聚会、推崇咨询不交叉的习惯而已,这只是一个态度问题。每月讲15场以上计划成为15+,按机率就可以完成步伐设定指标,三个月或半年之后就一般能完成LC小组指标了。以后的工作就是复制LC,带出LC而已。就算用三到五年时间建立三个LC小组,随着时间的推移,符合生意指标的小组会自动分裂复制,如此架构迟早都能获得30万以上每年的被动收入(翡翠),你认为值得不值得呢?马天峰说:网络21系统不用“过份了解”产品示范、产品价格、产品功能、产品成分、奖金制度、推销技巧;我们只要会讲“NATY生意计划”一堂课就可以,就能起步了,就能发展自己的团队了。马天峰说,网络21系统只讲三门课——专业课+基础课+选修课。 1、专业课:网络21系统专有的课(LC、ELC、SP···)——外系统的人,不会;系统外的人,更不懂(这是“消费型团队”的专业课) 2、基础课:行动圈、小循环(列名单、邀约、讲计划、跟进)——凡有系统的团队,都学这4步(全世界只有4大系统:耶格、贝瑞德、网络21、642) 3、选修课:美容、营养、手诊、产品用法——这是没系统的“销售型团队”的主课(花大量精力学习销售技巧:培养推销员)对我们,技巧只是选修课。中国耶格外传 2005-1-1 既然产品是通过各种流通手段到最终用户手里,何不将最终用户组织起来自己去网上订购或去专卖店购买呢?耶格的理论并非把直销系统化这么简单。所谓的系统就是简单、易复制的生产流水线,而产品就是将一个有梦想、有目标的普通人打造成为富人。 1978年,耶格将直销模式化,成立英特莱德国际企业,成为直销系统的始祖。耶格系统除了认为推销是违反人性的,直销还可以通过建立消费者联盟的形式(现在我们称之为生产消费概念,也就是消费的同时带动市场获得永续被动收入),还有两个理念,第一就是注重培训,第二是注重工具流的建立。直销的系统化,使直销真正变成了人人会做的简单生意,使每个人只要肯付出行动,跟随系统,梦想就会实现。 .消费市场比销售市场更为稳健。消费市场面对的是最终的消费者,他们对系统的忠诚对产品的忠诚能促成相当稳健的市场;而销售的对象的流对性,和对产品的忠诚度难以把握,更别说对营销人员的忠诚。这就是很多销售团队的市场到了一定程度难以突破的原因:老客户不断流逝,只好再花精力去寻找更多的新客户。个人精力有限,无法服务太多客户也是原因之一。以上除引用资料外均为个人浅见,望能和有识之士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