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37:52

  另外,企业在社会中担负起越来越大的责任,说到底是“小政府大社会”的结果,中国企业今后能否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取决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取决于政府机能下一阶段的改革。

  二、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到底为谁负责?

  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企业在照章纳税之后,就算完成了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就没有必要再去承揽其他社会义务。企业如果负有太多的社会责任和道义感,这类企业肯定长不大,成不了大气候。这种观点甚至将道义感太重笼统地概括为东方企业的特点,最后得出结论:东方文明难以产生大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便会被社会责任所压跨。还有人认为,企业首先要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负责,然后才能考虑到社会。这些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思维方法似乎并不全面。企业是否仅仅是一架机械运转的机器?企业具不具有人性化?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到底都负有哪些责任?的确是当前我国社会值得认真研究和讨论的话题。

  无庸置疑,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创新和生产,企业应当是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企业的主要目的是给社会提供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企业是支撑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经济单位。企业如果失去了生产和创新功能,那么企业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本价值。因此,任何企业的第一要义是搞好生产,创造出市场效益,争取为社会多纳税,实现它对社会的经济责任,这就完成了它的主要任务。至于说企业的其他社会责任,有人认为是第二位的事情,可以称之为“份外儿”的事情。譬如,如何保障职工的劳动权利,要不要教育职工,要不要从事清洁生产和保护环境,要以企业的发展程度来定。如果企业有经济实力了就可以考虑,如果没有就顾不上了。

  企业要不要承揽经济责任之外的社会责任还取决于体制因素,在不同社会制度下企业有不同的表现。中国企业责任的变化以政府变革的程度而定。如果在经济体制上,中国仍然实行计划经济,那么企业的社会责任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如果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大政府、小社会”的模式,那么企业的确不需要承担多少“份儿外”的社会责任。如果政府变革向着“小政府、大社会”的方向变革,那么企业所承担的非刚性的社会责任必然加大。因此,中国企业今后承担多少社会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政府的改革方向。就目前中国的形势看,中国企业应尽的责任主要停留在“份儿内”的事情上,有些企业甚至连份内的责任也没尽到,譬如缴纳社会保险基金。

  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就是一个大企业,企业实际上是政府组织的一部分,企业不仅担负起生产的任务,更肩负着对劳动者在生产之外的一切生活保障。在计划经济下,企业不仅是生产组织和经济组织,更是行政组织、教育组织甚至军事组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全能政治在中国的解构,政府在社会中的全能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企业与政府逐渐分离,企业对政府的一部分责任也在不断剥离。到目前为止,中国各类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基本上实现了政企分开。

  在国有企业与政府指令逐渐分离的同时,企业身上所肩负的许多社会责任也在不断地推卸,许多国有企业已经将职工的养老金发放交给了社会,不少厂属学校、医院、服务机构也实现了社会经营。从整个趋向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逐渐走上了独立经营的道路。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企业办社会现象逐渐消失。民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中的人员关系变得更加明晰。只有进行这种变革,中国的国有企业才能轻装上阵,才能具有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国有企业来说,20年来变革的表现主要是企业减负。

  但也必须同时看到,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社会也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企业来自于社会,也必将还原于社会,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社企关系。企业的生生死死,发展壮大或被淘汰出局,都要有社会来承接它失败的代价。更主要是,社会是企业的生存环境,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企业也难以生存。因此,企业与社会有一个共荣的关系,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社会甚至有着更密切的关系,而不是关系变得相对疏远。新形势下的企业与社会关系,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企业要通过纳税和缴费的形式来履行应尽的社会保障的责任,增强社会的保障能力,而不是千方百计逃避这一责任。就目前的形势看,企业不履行这一责任的问题相当严重。

  三、企业与公共产品之间的关系

  联合国“全球协议”所提出的九项原则,基本上都是企业应尽的刚性责任,属于“份儿内”的事。除了份内的事情,企业还可以从事许多公益活动。这些责任我们可以将之称为非刚性责任,是企业自觉自愿的事。企业能在社会上做多少这种非刚性要求的公益活动,完全取决于企业的公德心水平和经济实力。

  实践证明,企业效益不等于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下,效益好的企业可以较多地将利润分配给员工。效益好的企业和效益差的企业在收入方面拉开了较大的差距,与失业下岗者更是拉开了巨大的差距。例如浙江镇海的烟草行业职工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否将利润通过税收等方式更多地转移给社会?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不可与计划经济下的企业同日而语,计划经济下的企业几乎没有差别,而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可以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均衡企业的收益,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已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否则,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就会加大。

  从理论上来说,产权归公共所有的国有企业更容易肩负起社会责任,私营企业的公共责任心相对较低。但中国当前的情况非常复杂,一些国有的大型垄断企业反而利用垄断地位与消费者争利,所的利益更多地流入本部门的福利中去。象国家电力部门上缴的税收与自身的资产规模远不相称,然而职工的收入和福利却是名列前茅。至于一些实力薄弱的小型民营企业,往往为了生存不择手段。目前在中国只有少数企业表现出了公益精神。深圳一对靠个体经营起家的夫妇,捐款几千元万救助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在“光彩事业”中,也有一些企业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至于说内蒙的仕奇集团更是做出了中国企业少有的举动----出资建立了仕奇综合研究机构,在物质生产之外,还在社会科学研究上为社会做贡献。

  事实证明,企业不仅要学会怎样挣钱,还要学习如何花钱,即取之于社会,还源于社会。当企业经济效益好的时候,企业的利润转移仅靠税收一种方式还不够,还有捐款、资助、慈善活动、创办基金会等多种手段。以美国为例,目前有各种基金会5万多家。这些基金会承担起了大量的社会责任。向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公共产品。可中国目前企业出资设立的基金会可能还未有一家。之所以中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与我国的体制有关,政府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责任。在法律上也未对企业设立基金会做出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应发挥的社会作用。

  在这方面,目前极需研究的是企业公益活动与税收的关系。譬如,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企业可以设立社会基金?基金与税收是什么关系?企业利润转变成社会基金之后还要不要纳税?总之,企业可以提供多少公共产品,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公共产品,怎样提供公共产品?将是中国企业和理论界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

  企业的社会作用不仅表现在捐款等方面,还表现在员工的培养上。例如,在预防爱滋病方面,企业有没有义务教育职工增强这方面的认识?企业有没有义务教育职工在社会上见义勇为,助老爱幼?企业不仅是个职工劳动的地方,也是一个受教育、长知识和获得生活经验的地方。如何将企业变成一个育人、育知的大学校?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无论如何中国企业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全能包办到今天的撒手不管。对职工的教育和影响是企业社会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后在企业的评比上,必须将此企业职工在社会上的表现纳入评比的范围。企业不仅是一个生产产品的地方,还必须是一个生产合格的、有道德的高素质人才的地方。这就是企业给社会提供的无形资产和公共产品。

今天的中国,一场全社会都参与进来的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听证会”正在热火朝天地召开。不可否认的是,在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当代的中国的确非常需要培养一种普世的责任意识。在这场“和为贵”的新精神文明运动中,我们并不太需要把谁推到道义的法庭上进行心灵的拷问,而是要全社会各方面都动员起来积极地投入到具体行动中。仅就目前的这场讨论而言,我们特别需要倾听企业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当事人―――企业家的声音。

  社会责任与现代企业家精神

  马云(阿里巴巴CEO):企业家分为三类,一类是生意人,什么钱都赚;一类是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一类是企业家,关注长远,关注社会责任。

马云的话为“现代企业家精神”做了很好的注脚。一个企业要想具备社会责任感并满足公众不断变化的期望,需要企业高层有精明的领导。众多企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只有那些能够深刻认识社会变化,并预计到这些变化如何影响自身运作的企业,才能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幸存者。这些企业与政府监管机构相处更为融洽,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更加了解,与社区的互动也更为有效。因此,不难看出,社会责任意识,是现代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涵。

  履行社会责任从企业经营的基本层面开始

  丁磊(网易CEO):网易开发网络游戏会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对玩游戏的人而言,游戏是一种娱乐,要适可而止。为此网易做游戏不主张急功近利,不卖游戏工具。无论目前还是今后,网易的游戏题材都选自中国,游戏中不会带有血腥和暴力,强调中国的文化内涵。

  提到社会责任,人们往往会想到慈善公益事业和“服务社会”的活动,反而忽略了企业本身经营行为的尺度。网易的做法告诉我们,一个企业要想赢得尊重,并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必须从最基本的经营活动做起。企业的产品作为企业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直接载体,它最为具体和形象的呈现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对社会和公众的影响也是最广泛、最深入的。物质生产发展到今天,产品的理念和内涵往往比质量和性能更为重要。因此,企业若想为社会带来积极的辐射,应该从产品设计和生产这一最基本的经营活动做起,不能为了盈利而不惜采取一切手段。

  结合企业实际履行社会责任

  宗庆后(娃哈哈集团董事长):企业不自量力地承担非经济性社会责任,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例如企业家为了一己虚名,挥霍企业资源或资产来做各种社会慈善活动;企业为了解决一批员工就业问题,还在借贷苦撑着一个资不抵债的企业。前者是对社会投资者股东不负责任,后者事实上是对大批劳动力和资源的无谓消耗,真正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这样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承担都没有有效作为。

  一个企业的盈利是企业承担自愿社会责任的前提条件。企业的表现应该主要以经济标准来衡量,社会责任可以补充但是不能代替经济责任。如果企业牺牲正常的经营活动而资助社会公益活动,这等于是滥用股东的钱,这种行为在长远来看是难以为继的。大把花钱或者开支票很容易,但如果只有投入没有回报的话,会很容易在股东、经理人和员工之间激起反感和不满的情绪。这种不负责任的企业会很快就失去股东的信赖。

  实际上,我们应该鼓励企业在解决社会问题的时候寻找盈利的机会。毕竟,一个企业只有成长壮大之后,才谈得上如何回报社会。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的长期战略 

  张瑞敏(海尔集团CEO):责任和利润不是博弈关系。人们对百年老店做过调查,他们都倡导社会责任第一,利益、利润第二。

  大量研究表明,公司社会参同经济绩效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国际著名研究机构BSR(B in ss fo Soc ia sp on ib ility)上世纪90年代通过研究发现,履行社会责任会帮助企业获得一系列的实际利益,包括销售额和市场份额的增长、稳固的品牌地位、企业形象和影响力的提升以及运营成本的降低,同时,企业对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的吸引力也会增加。以销售额的增长为例,2002年科恩/罗铂企业公民责任调查显示,有84%的消费者认为,如果价格与质量不相上下,他们会愿意选择与某项公益事业相关的品牌。因此,认为履行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成本,实际上是一种短视和偏见。

  履行社会责任与回馈社会

  郭广昌(上海复星集团董事长):一个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一个发展良好的企业一定会占用更多的社会资源。企业虽然也创造了利润,但是没有社会的支持和理解,没有社会提供的广阔平台,企业就不可能获得发展。

 郭广昌的话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做了一道很好的证明题。企业的发展会占用很大的社会资源,但是企业的盈利却不一定会对所有的贡献方都有所回报。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将股东之外的社会各方也纳入到回馈的范围之内。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这种良性互动会为企业提供很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和社会实体,处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这种特殊的地位使得企业无形中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能量。企业有责任看到每一个人从其企业的行为中获益。企业控制大量的资源,他们的行为会对人们形成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就有合理使用这些资源的义务,使企业的行为对整个社会都带来有益的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郭士纳(IBM前任董事长):好的企业在慈善活动中仅仅捐钱是不够的,那只是一种低绩效的行为,他们的资源和管理方法和其他的能力所带给慈善事业的东西和金钱几乎一样重要。

  如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仅仅是为了面子上的“好看”,那么企业在选择所投入的社会项目和主题上,会显示出很大的随意性,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之间缺乏关联性。如果我们考察著名跨国公司的社会行为,我们会发现他们并不是盲目的进行慈善捐款,也不是仅仅开出支票,而是选择少数适合自身价值的战略性重点领域。也就是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该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出发。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企业更好的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迈克尔·波特也曾说,企业应该做出比简单的开支票更有价值的努力。因此,企业赢得尊敬的惟一方法就是发挥自身优势,为人所不能为。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重在示范与辐射

  陈天桥(盛大网络公司董事长):以前,由于我个人的理想主义,我们捐钱都不想让别人知道,这种做法可能有失幼稚。因为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企业,应该通过你的行为,使别人认识你,并且带动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去关心社会的热点,关心需要帮助的人,真正做一些事情,来支持这个社会的发展。创造财富很重要,但社会责任同样重要。

  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话题。但企业社会责任离“深入人心”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目前我国的社会环境中,优秀企业除了要对社会环境的优化和国民福祉的增加贡献力量外,还肩负着一个特殊的“社会责任”,就是通过自身的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企业群体,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所需要的。

  一个企业的影响力应该是多方面的,除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先进的文化理念,一个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应该力求对社会带来积极的辐射效应。整个社会也都应该以一种开明的态度看待企业的社会参与,学习优秀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做法,不能一律将其看作“沽名钓誉”的一己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