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宗教再兴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03:33:50
当今人们处在工作生活学习压力下,社会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很难有时间来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且即使有时间,也找不到交流亦或是倾诉的对象,以致心理产生空虚郁闷等感觉。而且我们在遭受到挫败或者一些不好的事情的时候,恰是心理最为脆弱的时候,社会普遍的冷漠感使我们很难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于是,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求助于宗教,来平静自己的内心,缓解悲伤紧张的情绪。宗教有一种十分神奇的功效,使我们静下心来思索,看开烦恼。 

宗教场所作为宗教的重要载体,是显示宗教作用的重要方面。以我国的寺庙道观之类为例,它清幽的环境,美妙的音乐,沁人心脾的焚香气味等各种能够抚慰人心的东西都被融合进来,再加上我国传统文化赋予这些东西的精神文化内涵,宗教的作用更能得到发挥。(在我看来,文化与宗教的关系,一方面是宗教的发展带来的建筑、绘画、音乐、语言等文化方面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与宗教结合起来共同发挥抚慰精神的作用。如禅宗,便是外来佛教符合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并与中国固有的价值观念相融合的产物,因此才能成为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中的一支,至今仍发挥其作用。)

寺庙之类多建于山林之间,松柏及其他各种树木创造出一种宁静的远离世俗的氛围。 山林交通不便,人口稀少,便可远离喧嚣嘈杂,并且不受潜在的风俗习惯和有意识的宗法礼教的约束,可以肆无忌惮的为所欲为,甚至做出荒诞不经的事情,却不会受到指责批评,另外,自然美又是最接近人心的自由的,也是最以打动人心的。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古代《晋书·乐志》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说明音乐中的“五音”可以把握人的性格与行为。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说明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

对于焚香,达磨祖师在其《破相论》中如是说:“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乃是无为正法之香也;薰诸臭秽无明恶业,悉令消灭。正法香者,其有五种:一者戒香,所谓能断诸恶,能修诸善;二者定香,所谓深信大乘,心无退转;三者慧香,所谓常于身心,内自观察;四者解脱香,所谓能断一切无明结缚;五者解脱知见香,所谓观照常明,通达无碍。如是五种香,名为解脱知见香,世间无比。佛在世日,令诸弟子,以智慧火,烧如是无价宝香,供养十方诸佛。今时众生不解如来真实之义,唯将外火烧于世间沉檀、薰陆质碍之香,希望福报,云何可得乎?”另外 ,  古代的雅致文人乐于焚香读书,品茗操琴,以修养心性……无论琴茶,焚香都是收敛心情的必备程序。中国从古至今,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净气、焚香抚琴、吟诗作画和焚香静坐健身的习俗。清太和殿前陛的左右有四只香几,上置三足香炉,皇帝升殿时,炉内焚起檀香,致金銮殿内香烟缭绕,香气四溢,使人精神振奋。

宗教场所将美好的自然环境与能安慰人心的音乐焚香宗教教义等结合起来,更加增强了它抚慰人心的功效。社会的普遍冷漠与之便形成鲜明对比,无怪乎,越来越多的人去寺庙道观之类顶礼膜拜了。这似乎也可以在另一方面说明即使社会再发达,宗教也很难消失。一方面是因为它是一种意识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科技的发达只不过是冷冰冰的东西,而宗教却充满着温情。经济科技的发展难以弥补人们内心的空虚失落,宗教便填补了这一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