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龙:中国“第一桥”的厚黑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45:15

中国“第一桥”的厚黑故事
2006-09-29 00:08:14
大中小
家门口有条桥,天天都要打它头上过。每到快下班前就得提早开溜,否则就得错开下班高潮晚些再回,因为这条桥的车流量实在太大太大,可能是中国车流量最大的一条桥,高峰期塞车塞得紧……
这条桥名叫洛溪大桥。它可能是现在中国最著名的桥梁了。
说它著名,一是因为它可能是中国车流量最大的桥梁,二是因为它可能是中国收费还贷桥梁的一个超级负面典范,三是围绕它生出了太多太多的新闻,媒体没完没了地炮轰,可它就是我自巍然不动,人家的脸皮已经修炼得和他的危机公关水平一样,早达炉火纯青的化境。
住洛溪新城这座广州的白领卫星城的人们,都在骂。骂完了政府骂资本家,骂当年以捐建为名的“奸商”霍英东,身为番禺人士,打着造福桑梓的名誉,却没完没了地刮着家乡父老的钱。骂这桥的这收费站就是番禺区政府的摇钱树,都收了十几条桥的钱回去了,还想没完没了地收下去,不知猴年马月是个头。可能的话,他们也许想永远地收下去。
直骂到有一天,霍英东老先生再也无法装聋作哑下去了,他专程来到广州,入住那时还他名下的产业白天鹅宾馆,致电那时还健在的羊城晚报老总编微音先生,让他找晚报的记者来,他有话要说,有料要报。从而揭开好大好大一口黑锅。那黑锅,霍老先生背了十几年,想不到身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他,竟也有比窦娥还冤的时候。
后来我们才知道,也有被番禺梁柏楠书记等黑官(后因贪腐在2004年底被判刑12年)欺负多年的经历,不久前,一篇由霍英东基金会顾问何铭思撰写的长篇文章,细述了霍英东在1993年到2003年投资南沙过程中,受尽“地头蛇”梁柏楠敲诈勒索、盘剥刁难的全过程。霍英东与梁柏楠的恩怨初爆出来,不给钱就难在家乡搞任何投资。终于到忍无可忍的地步,不得不亲自跳出来作雷霆之怒!
舆论一片哗然:没想到,大名鼎鼎且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霍霍英东,竟在家乡地头上有这么多委屈!有评论沉痛而呼:连霍英东都敢欺负,这样的地方官还怕什么人?
晚报派出跑时政的洪启旺前往采访,写就轰动港澳的头版头条报道。霍英东当时有几点声明,大意是他个人背了多年黑锅,现在不想背下去了。他声明,洛溪大桥是以他为主出资,和何氏兄弟一起为家乡捐建的,霍老回忆:当年他损资1440万元给家乡候桥,并用这笔资金购了一批大卡车营销,最后赚得总共7000多万元,并用这笔资金建起了洛溪大桥(这事洛溪桥头立有碑文,记载了这事,该碑至今尤存)。他个人从来没有收过一分钱,过去没有今后也不打算从桥上收一分钱。至于为什么捐建的桥搞成了收费还贷,多年收费得来的巨款去向了何方,这得问番禺地方政府。
此报道甫一出街,即轰动羊城。羊城媒体速集体跟进炮轰,洛溪大桥一时声名大噪,迅速盖过了当时因为收费而被央视焦点访谈三次曝光的武汉长江一桥。
洛溪大桥是1988年8月建成,总投资8100万元,按法时的车流量预计,约10年收回投资。到了车流量大增的10年后,市民烦了:这许多年钱愣没还完?
被质问逼急了,番禺政府说:修大桥的钱是收得差不多了,但大桥还有8项配套工程,要一揽子捆绑收回。所谓捆绑工程,指番禺境内的多条路桥建设,都要指着这条车流量最大的桥还下金蛋还贷。不管过桥的人有没有享用那些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配套工程”——有几十万在广州上班的过桥人,都只住在洛溪新城,但每天上班下班,都得被强迫着为番禺政府在其他地方的建设强行捆绑买单。人们质疑这一捆绑的不合理和程序不合法,番禺政府马上就向广东省政府补办立项手续,省计委和交通厅立马应允:“原则同意!”补漏的水平不可谓不高!
1999年4月,广东省价格成本调查队审理后认为,1993年底大桥的收益就已偿还完大桥的投资本息,到1998年底共获得7.16 亿元的营业收入。这不仅大大超过大桥投资,甚至几乎也覆盖了强行搭车的8个项目的花费。
人们不知道的是,番禺政府进一步申请,要把包括洛溪大桥在内的6座大桥的收费年限延长至2028年。在人大代表王则楚、游海燕代表人民的一再质询下,番禺政府终于扛不住了,在已经收了13年“还贷钱”的2001年回应说:“洛溪大桥原本还计划要收28年,鉴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决定减收7年,再收21年。”此言一出,激起舆论的一片哗然。也骂得忍了很多年的霍英东先生不得不出面说清真相。
结果有省领导在开会时的非正式场合说“这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就不要再收费了”。因为当时有羊城媒体的记者在旁听,马上被报了出去,但旋即遭到很大压力,说只是内部的一句随意讨论的话,怎么就报了出去?媒体只报了一天,相关口径就不得不改向。
到2004年,报纸热议洛溪大桥不再收费的问题,马上就有不甘心失去这座金山的有关部门出来说:“不收费会导致洛溪桥塞车,”《广州X报》也出来帮腔,收费是为了缓解塞车压力之说成了继续收费的主要理由,却不曾想真不收费了,洛溪桥塞车情况却大有缓解。原来最大的塞车原因,却是收费引起的壅堵,我的朋友童华清愤怒地骂:“这个广州X报太没报格了!以后再也不看它啦。”
2005年7月1日,洛溪大桥终于停止收费。开始审计。广东省审计厅在洛溪大桥停止收费的当月,就开始对该桥收费站截至2005年6月30日收费还贷情况进行了审计。从最新公布的审计结果看,收费17年来,洛溪大桥累计收入14.585321亿元,累计支出6.952859亿元,还贷基数7.603206亿元,累计可还贷资金7.632462亿元,贷款全部还清后尚余 292.56万元。
审计结果显示,14.585321亿元收入中,路桥收费14.38286亿元,利息收入92.43万元,其他收入6.99万元,退税收入1925.19万元。累计支出的6.952859亿元中,核定累计管理费支出1.036353亿元,占路桥收费的7.2%;累计专项支出4590.64万元,包括公路桥梁大、中修及小修保养费支出等;累计水利基金1102.21万元,由财政部门从车辆通行费收费专户上直接扣缴;累计上缴各项税费3747.66万元;审计核定累计应付银行利息4.972455亿元。
审计一出,疑窦百生。
据说修这座桥有7亿元贷款,在80年代修这座桥真的需要这么多钱吗?这笔贷款需要还近5亿元的利息吗?管理费支出为何冲破规定的5%达到了7.2%?广东还有70多个类似收费站以后是不是同样搞这样的审计?霍英东先生投入洛溪大桥的1440万元人民币(番禺区政府认可的数目),到修建大桥时,经运作已升值为7000万元,帐面上大桥指挥部收到霍英东1100万是怎么回事?其他钱去哪了?收费17年来,究竟收了多少钱、支出情况如何、扣除支出和还贷后有无剩余资金?
霍英东说是捐1400多万元港币,买了300辆车在内地销售,得到7000万元人民币。对此,番禺区有关负责人称,1983年300辆车进关时,海关估价是1700万元,所以番禺对外界一直说霍英东等人捐了1700万元。但两年后当所有的车销售完毕,实际所得仅为1485.5万元。
前几年中央电视台专题采访此事时,番禺财政局翻箱倒柜,终于把所有原始凭证找出来。结果表明,300辆车每辆的平均售价不超过5万元。这些车是通过番禺物资局卖的,卖完之后把钱给了财政局,财政局将钱拨给洛溪大桥建设指挥部。
但省人大代表进一步质问,这些钱并没有在洛溪大桥建设资金来源上注明是捐赠,省审计厅审计发现它被列入番禺的自筹资金,是需要还本付息的。为何没有将这笔钱剔出来?而是成为了洛溪大桥收费的原因?
对此,番禺区负责人解释说,1988年11月,省政府对个人捐赠建桥才有相关规定,但由于洛溪大桥建桥是在1983年,当时省政府还没有明确规定,所以番禺就把霍英东等人捐赠的钱作为番禺自筹资金的一部分报上去。
哦,原来如此,冤枉了霍老担了多年的骂名啊!那你地方政府怎么从来不出来吭个声、放个屁?
人们还在质疑:真的17年只收了14.58亿么?民间素有洛溪桥是政府多个部门的“联合小金库”之说,至今无法“洗刷”。因为一直有洛溪桥过流量之争,曾经有地方部门出来说,此桥每天只过1.5到2-3万辆车,就有报纸记者和有关专家不服,蹲桥头数,计算出每天至少过流10万辆,最多能达15万辆之多,那被瞒下的巨额收费资金哪去了?就这样成一笔糊涂账算了?
央视来采访过多少次了,可就不见有一次报得出来。坊间流传说番禺的这危机公关做得可真不赖。
唉,一座桥,还要载出多少故事来?总算因为不收费而完结了。真的能就这样完结了?看着“上海陈”的迅即倒台,我就有些不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