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春节回乡见闻之:讲述改革开放30年的故事 - 山东新闻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5:36:30

记者春节回乡见闻之:讲述改革开放30年的故事

2008-2-17 8:46:31 来源: 水母网-今晨6点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

一个老农眼里的时代变迁

不到30年换了三代电视机

春节前夕,在烟台市财政局等单位组织的“家电下乡”活动中,栖霞市观里镇农民侯宝国选购了财政补贴占销售价13%的25英寸平板电视。老侯今年69岁,改革开放前曾干过生产队长,这是他近30年来第三次更换电视机了。说起村里人与电视机的渊源,老侯感慨地说:“从电视机的变化可以看出俺们生活的大变样,如今的好日子是多年前做梦都想不到的呀。”

老侯说,1980年之前,在他们村看场电影都是一件大喜事,更甭说有电视看了。他们村里第一台电视还是老侯1982年托人从南方买到的,那是一台14英寸的“西湖牌”黑白电视,由于信号不好,屏幕上总是有一层模糊的“雪花”。不过,这在当时已足以令他们满村轰动了,村里的老老少少几乎每天晚上都聚集到老侯家院子里看电视剧,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89年。农村土地改革成效显著,农民不但吃上了饭,手里也有了闲钱,电视机逐渐多起来了,此时村里有人买上了彩电。

村里第一台“带色的”电视(注:彩电)令老侯他们兴奋了好一阵子,那时谁家能托人买到一台小彩电是特有面子的事情。随后几年里,国产、进口彩电越来越多,彩电可以看的节目也渐渐多了起来。1994年,市面上的彩电越来越多,老侯家也很顺利地买到了一台21英寸松下彩电。老侯说,他家的这台彩电一直用到了2007年底,本来老侯觉得年纪大了不想再更换了,可是儿女却不同意,觉得回家看起来不舒服,赶上今年政府“家电下乡”活动,老侯最终换成一台25英寸的平板高清电视。

从黑白到彩色再到平板,老侯家的三代电视机一代比一代高级,价格却一点儿也不贵。老侯说,虽然电视机越来越好,其实价格几乎差不多,都是花了2000多块钱。市场人士介绍,彩电业是家电行业中将价格战推广最彻底的行业,仅1995年后便爆出过四次大的价格战。当初上万元才能买到的29英寸显像管彩电,如今不过2000元就能买到手。

在刚刚公布的《2007年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记者看到这样的数字:2007年年末,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彩电111.47台,是大家电普及率最高的产品。从一个村一台电视机到现在每户不止一台电视,老侯家的电视30年来三度更新换代。与之相伴随的变迁又岂止电视机本身?老侯兴致勃勃地断言:“平板电视之后不是还有数字电视吗?电视机‘进化’的步伐一刻也停不了,老百姓日子也肯定会越来越好!”(记者 赵志杰)

我家的两栋老房子

我的家在山东平度的一个小山村,由于我常年工作在外,今年难得有这样较多的时间回老家过年。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虽然很多人的面孔已经变得很陌生,但那些熟悉的街屋,那些熟悉的乡音,还是让我感到有一种特殊的亲切。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坐在摆满热腾腾饭菜的饭桌前,边吃边回忆起小时候的一些趣事,农家小院里不断传出幸福的笑声。

在我的记忆中,我在这个小村里至少搬过3次家。第一次搬家我已经没有多少清晰的记忆了,只知道那时的房子是爷爷奶奶的,我们一家还有父亲的兄弟,10几口人挤在一起。后来,大概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因为当地传统习俗儿女大了要分家,我们一家人搬到了生产队的临时房里。日子很艰苦,但是经过省吃俭用,加上亲戚的帮助,很快我们家便盖起了房子。虽然只有四间现在看上去很低矮的瓦房,但我至今我还记得搬进新房时,我和哥哥姐姐们高兴的样子,邻居们也都跑来祝贺。我们一家在这栋老屋里,至少生活了10年。

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父母也考虑到我和哥哥都渐渐成人,将来面临要娶媳妇的问题,在上世纪80年代又盖了一栋房子,这栋房子就是如今父母们依然在住的房子。这栋现在看上去老旧的房子当时在村里可算是最气派的新居了,不仅有四间高大的正房,还在东侧一端盖上了平顶的厢房。因为平顶的厢房是用水泥抹的屋顶,所以也成了孩子们戏耍的好去处,而每到夏夜,我们家厢房顶上也成了邻居们聚会纳凉的好地方。

让父母没有想到的是,我和哥哥都很争气,一个考上了大学,而我也从部队上了军校。所以家里原本准备给我们分家住的房子,也空了下来。今年春节,已经近70岁的父亲说又要盖房子了,弄得家人都很吃惊。他说,现在房子太破旧,而且院门也太小,因为村里不少人家里都买了车,为了方便,邻居们纷纷把院门改造成了大门,父亲听说我和哥哥都有买车的计划,这也让他的打算更加急切了。

从气派的新房到日渐破旧的老屋,从小窄门到大院落,每一片瓦,每一块砖,都记录着30年山乡巨变。(记者 金海善)

鸡贩子老侯的创业“坐骑”在变化

从2001年开始,记者离开农村老家去外地读大学,毕业后留在外地工作,每次回家探亲,到达菏泽成武县时,时常已是夜晚。去家里的城乡班车也没了,来县城开车接我的都是我家的一位邻居,他今年只有35岁,岁数并不大,村里人都习惯叫他老侯。7年间,老侯开的车从农用三轮车到五轮车,再到六轮大货车,老侯的车轮数在逐年增多,他的创业路也在逐年拓宽……

2月5日,我坐了一天火车,到达县城时已是晚上7点,老侯早已在车站等待我,没想到的是,一辆崭新的江淮六轮货车让我煞是惊讶。“这是我今年刚买的,生意做大了,以前那辆时风五轮农用车装的货太少了。”老侯乐呵呵地告诉我。

这些年,老侯的“鸡”生意是日益红火,家乡的面貌也日新月异,在回家的路上,老侯饶有兴趣地和我谈起他这些年的创业路。

1999年,老侯用积蓄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当时,村里农用三轮车的主要用途是辅助农活。农忙时往地里运送肥料,往外运输小麦或者玉米秸。也就是从那年开始,当地政府开始鼓励发展特色村,村里从事养鸡的农户越来越多,周围十里八乡的村庄也被带动起来,有的村庄养殖的蛋鸡数能达到6万只左右。这些蛋鸡都会被淘汰,颇有生意头脑的老侯看到了商机,贩卖毛鸡。

2002年,老侯利用国家惠农政策中的小额创业贷款买了一辆五轮农用车,车身大了,车速快了,生意也驶入了快车道。“不到一年我就把贷款还上了,以后的生意真是忙啊。”老侯兴奋地说,“后来,毛鸡的销路越来越广了,五轮车拉的毛鸡量根本就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五轮车的车速也不行,我得加速忙活,另外,现在农村是村村通柏油路,道路更宽了,这不就买了这辆江淮货车。”

7点半,我们到了家里,来不及休息,我就来到老侯家“参观”,好家伙,家里竟然配备了电脑,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老侯也想起利用电脑,而且电脑已成了他的办公工具。从去年开始,他从村图书馆借了几本电脑书开始自学,现在已学会了在网上查询全国各地毛鸡的价格,搞起“电子商务”。2007年5月,老侯在电脑上查询到,河北沧州和江苏徐州的毛鸡价格每斤有0.5元的差价,五天内,他开着江淮货车把河北的毛鸡贩卖到江苏,连番做了两次买卖,每次利润都在3000元以上。看来是六轮货车和网络二者的“速度”帮老侯做成了这笔大买卖。

现在,老侯的两个孩子在上初中和小学,一分钱也不用花,学杂费和书本费已经全免了,农村也有了合作医疗,医疗费可报销80%,农业税已免除,种粮国家有补贴,党的惠农政策使老侯的腰包越来越鼓了。

新年有新的憧憬,2008年,老侯又有了新的打算。三轮、五轮农用车,六轮货车都有了,四轮轿车成了他的下一个愿望。有了党的惠农政策,我相信,下次再回家探亲时,接送我的将是老侯的私家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