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美国收养中国子女家庭掀起寻根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2:50:55
 美国《华盛顿邮报》文章:十二年前,五个美国家庭在中国收养了婴儿。今天,他们回来寻根。

    中国常州——12年前,当美国刚刚兴起到中国收养婴儿时,五个来自华盛顿地区的美国家庭就加入这个的行列,远渡重洋,来到了江苏省常州市。他们找到并高兴地收养了五个女婴。

    一夜之间,孤儿常春和(Chang Chunhe)变成了玛蒂·康诺华(Maddy Conover), 常春贵(Chang Chungui)变成了玛丽安·欧康娜·罗(Maryann O‘Connor Roe)。还有另外四个女孩也被他们收养,其中一个是在一年后。

    今年上个月,这五个家庭带着孩子来到中国,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寻根旅程。这么做,父母们一是想让女儿了解她们出生的国家,二是想找到她们仅几个月大小时生活的一些线索。在美国,随着上万名被收养的中国小孩长大成人,越来越多的家庭带着他们回到中国,开始寻根。

    来自贝塞斯达市(Bethesda)的珍妮特·巴斯(Janet Bass)收养的是其中一个叫艾莉森·斯达芬(Alison Staffin)的女孩。珍妮特说:“我们来这儿时自己都没有孩子,当彼此了解了对方的经历后,我们几家就成了朋友。在这些女孩们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我们想让艾莉森对自己的背景感到自豪。”

    父母们说,这个背景是在美国时,他们带领孩子们多次参观沙可乐(Sackler)和福瑞尔(Freer)亚洲艺术画廊、让她们学习武术或汉语培养起来的,这也是孩子们感到好奇并急于想探索东西。

    但是,就华盛顿地区的这几个家庭情况来说,早年离开中国的婴儿现在都已长成了地地道道美国十一、二岁儿童。和其他回国寻根的被收养孩子一样,她们也有着同样的问题:面对自己不熟悉的习俗和制度,到底该如何去解读故乡呢?

    自1989年以来,有超过5万个中国婴儿被美国家庭领养。仅去年一年,美国国务院签发给中国孤儿的签证就达到6493个。但这里的人对此并不了解。这些家庭所到之处,立刻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每到一处,他们就开始分发粉红色的小卡片,上面用中英文印着:“我们是美国人。孩子是从中国领养的。我们这次来的目的是让她们为自己的中国血脉感到自豪,同时也让她们看看这个美丽国家。”

    12岁的明娜·波利(Minna Pauly)来自安纳波利斯(Annapolis),是一行六个女孩中的一个。她说:“能来这儿,我们感到很幸运。有很多人可能没办法来。回去后我们要和他们分享这段经历,让他们知道这里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由于美国父母们设法加强女儿与中国的联系,他们见到的绝大部分中国人对这些女孩们的现状表示欣慰。在女孩们见到的人中,就包括当年在孤儿院照看过她们的阿姨。

    在常州市孤儿院工作多年的保育员朱琴美(Zhu Qinmei)说:“我希望她们过上好日子。至于会不会用筷子或能不能说汉语都没关系。希望孩子们能过得幸福。”

    孩子们给当年看护自己的保育员带来了剪贴簿和照片、以及反映自己在安纳波利斯、贝塞斯达和德国城(Germantown)的生活以及爱好的一些东西。而他们则请孩子们到家里,给她们烧饭,帮助查找当年被遗弃的地点。

    朱琴美一下子就认出了来自德国城11岁的艾米丽·麦纳利(Emily McNally)。

    朱琴美在孤儿院工作了27年。她说:“她们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现在就好比是走了很远的路回家看我们。我真的很想她们。希望她们有一天能回国内上班,这样我就可以听到她们的声音,看到她们的面容。由于语言的原因,很遗憾我没法和她们交谈。”说到这里,朱琴美眼泪流了出来。

    在保育员王建萍(Wang Jianping)家里,大家相聚免不了又是一阵的伤感流泪。王建萍回忆起艾米丽的妹妹玛丽(Mary)喜欢吃姐姐的手指头,可姐姐却不让的情节。孩子们本以为她家住在帐篷里,地面是泥地,因此对王建萍家的42寸的大电视和热菠萝甜点印象深刻。她们说感受到了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    艾米丽后来说:“我对她的确没什么印象,但我内心有一种感觉,觉得好像认识她很长时间了。”
    自从这些女孩被领养后,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当时的1995年,整个常州市人口只有70万,而今天则达到了400万。这些美国父母们记忆中商贩经常出现的地方如今早已被摩天大楼和购物中心所代替。那时,等待收养孩子的时间是九个月,而现在则需要一年半。

    但是另外一个变化则使他们的旅行颇具感伤。按五个家庭当时条件,如果现在想收养孩子的话,有四个将无法做到。因为从今年五月份开始,中国政府已禁止单身、肥胖、抑郁、同性恋或年龄超过50岁的外国人领养中国婴幼儿。

    “我自己就占了两条:收养女儿时我51岁,又是单亲妈妈。”明娜的妈妈克里斯汀·波利(Kristin Pauly)说,“想到其她的妈妈没我这么幸运,我很难过。”

    随着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收入的增加,收养模式正在发生着变化。在常州市孤儿院,每年大约有十个家庭来领养。工作人员说,女孩被遗弃的越来越少了。

    今年五月份退休的陈国庆(Chen Guoqing)是常州市原孤儿院院长,1995时他在任。陈院长说,在中国领养的情况有两种:有些是父母不能生育,也有一些是已经有了一个孩子,但还想收养一个和原来的做伴。

    陈院长说:“和80年代后期相比,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那时很多中国人害怕孤儿被带到美国后,器官会被卖掉。”

    “那时,中国人对外国还不太了解。现在,更多的人意识到了身为父母的责任。在很多地区,计划生育政策也变得比以前灵活,因此父母们不愿意再把孩子送人。”

    12年前,当艾莉森的生身父母别无选择时,只好把她放在离常州市22英里的洛阳镇路边。1995年4月15日,洛阳镇派出所的民警发现了她,并把她送到了常州市孤儿院。

    上个月,当艾莉森和养父母一起去寻找洛阳镇派出所时,找到的却是一个刚刚搬家的新所。副所长夏一岭(Xia Yiling)是唯一一位1995年在旧所的民警,但没有人能记得起艾莉森。

    夏一岭望着艾莉森父母那渴求的脸庞,同意帮他们查一下遗弃婴儿档案。可档案只能查到1997年之后。夏所长开车带他们一家来到了已废弃不用的旧所,当年艾莉森被发现时,首先是带到这里来的。

    夏一岭说:“通常,父母会把婴儿放在路边,并留下一封信,写着孩子的生日。今年到现在为止,所里只收到一两个弃婴。我很高兴有人收养了艾莉森,这总比呆在孤儿院里好。”

    当艾莉森站在派出所旧址前,家人紧紧地抱住了她。姨妈埃伦(Ellen)问她被收养是否感到幸福。(莫林·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