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为何难难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30:18
大学生就业为何难难难?

2009-12-19 7:15:48      中国经济导报

数百企业扎堆厦门大学“抢”人才 12月11日,厦门大学2010届毕业生首场综合招聘会现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300多家求才心切的企业扎堆校园“争抢”未来的“金牌蓝领”,行业涉及金融、制造、科研机构等。“现在经济正在复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大,进校园来储备人才成了很多面临高速发展企业的必然举措。”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医院的现场招聘负责人兴奋地说到。 丰监工飞 CFP/供图
司红华
2008年和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创历史之最。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仍持续低迷的现状,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大学生就业为何难?除了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之外,是近几年高校扩招造成的苦果,还是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先天不足?就让我们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吧。
岗位:供给大于需求
我国高校的扩招是从1999年开始的。2003年,这些高校首批扩招的本科生进入了就业市场,使得该年全国的毕业生人数达到212.2万,比2002年增加67万,增幅达46.2%。其后,我国毕业生人数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大幅上扬。到了2008年和2009年,如滚雪球般不断激增的毕业大学生人数已达空前的559万和610万左右。
在大学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的同时,他们的初次就业率和未就业人数却“一减一增”:2003至2007的5年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未能就业人数依次为70%和65万、73%和75万、72.6%和95万、72%和115万、70%和150万。到2008和2009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减为68%左右,未就业人数则增至178万和195万左右。据统计,现在我国仍未就业的大学生总数应在800万左右。
再来看看,同期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企业岗位用工数:在持续多年的平稳增长后,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全国企业招聘员工的数目有较大下滑。以杭州为例,2008年人力资源市场企业需求岗位比上年减少2.52万个;如果2009年经济增长率为9%,预测今年岗位数还将减少5.99万个。
比例:我国万人大学生比例仅为美国和加拿大的1/5
如何科学地看待和评价大学生就业难呢?从以上数据看,毫无疑问,大学的扩招和金融危机的确给大学生就业带来较大影响。但我们还必须看到,目前,我国普通城镇居民的登记失业率仅为4%~5%左右,即使在经济形势严峻的2008年,全国城镇失业率也仅为4.3%,而大学生的未就业率却远高于这个数据。另外,从大学生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看:2004年,我国每万人中大学生的比例是120人,而发达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分别达到520和580人,就连我们的近邻韩国也达到570人。由此,我们不得不对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进行认真反思。
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少数大学生就业难,那可能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但如果是有几百万的大学生都难以就业,那就不单单是个人问题了,而是个带普遍性的群体问题。
能力:个人与单位不匹配
首先,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的教育培养模式。“毕业生”是高校生产出来的“产品”,毫无疑问,除少数高级研究型人才评价标准有特殊外,产品是否适应市场需要应是评价高校,特别是本、专科院校“制造水准和工艺”的重要标准。高校应明了,当前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心理预期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巨大差异才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障碍。当前高校教育至少存在四大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一是专业学科设置不合理,要么长期一成不变,要么设置过细,不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性和广泛的适应性。沿海发达城市中高技能人才紧缺和一般性求职者过剩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的现状就是例证;二是依然重讲授,轻实践训练。据有关部门不久前对来自不同大学的1200名参加招聘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显示,目前不少高校课堂教育是唯一教学途径,有高达78%的高校毕业生认为其就业能力不能胜任应聘岗位。这与不少高校不愿意增加投入,建立实验室、实践基地有关;三是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据中青在线2005年调查,高达81%的高校学生大学期间无明确职业目标,缺乏职业规划直接导致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相应的实现措施,以致缺乏学习主动性,不能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所以有“好事”学生将"university"直译为“由你玩四年”;四是缺乏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创业和就业辅导。不少高校,就业指导在大四才开始,而且就业辅导往往采用大讲座的方式,很少有一对一的沟通,并偏重于应聘技巧的讲解。殊不知,就业辅导应首先从求职心理开始,从培养学生正确的求职心态,然后再进行逐步的创业就业辅导。
其次,必须重视家庭在大学毕业生择业上应承担的责任。家庭是停泊的港湾、是心灵的寄托,是大学生心智成熟的重要场所。当大学生从校园象牙塔迈出,发现社会与自己的想象大相径庭时,其心里落差和冲击是巨大的。这时,家长应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鼓励其先就业再择业,鼓励其去基层、去农村锻炼和发挥才干。事实上,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的农村必将成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场所。
最后,政府应在大学生就业上发挥更大作用。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面广,没有政府部门的干预及引导,很难想像能做好这项工作。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矛盾已经从过去的入学难转变为就业难,从高校就开始抓学生就业才能保证工作的到位。应成立专门的由教育、劳动、人事、财政等部门参加的大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以发挥联动作用。一要对高校课程专业设置进行有力的指导。教育部门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人才布局、结构、层次作出事先规划和需求预测,并在高校专业设置时进行必要的参与。劳动部门应对人力资源市场企业需求信息和失业人数的结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把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高校,使其适时进行专业和课程改革。二要做好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对毕业生喜欢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大企业就职的现状,要充分加以引导。根据国际经验,工业化的市场经济国家中,65%~80%的总劳动力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因此,对于在吸纳毕业生方面做出贡献的中小企业应在科技资金、信贷、补贴等方面给予奖励或倾斜。当然,也应规范其用工,使其认真履行按期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等义务,不让学生“感觉无保障”成为制约其择业的一道坎。三要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如各地的劳动就业培训很多,但大多集中在对低学历低技能人员的培训上,对大学生则普遍缺乏相适应的培训课程。大学生文化知识水平虽高,但普遍动手和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较弱,所以应突出就业观念引导、沟通协调、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
今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西安调研,第一站就到了当地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总理不仅是在关心大学生,他忧心忡忡的双眼关注的是祖国的未来。不是吗?只有下一代的稳定才有祖国未来的昌盛和强大。
(作者单位:杭州市劳动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