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老子”埋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35:29
大学生就业“老子”埋单?
刘义忠
2月18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的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在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1.29%。
春节时,一位老友拜访,说起孙子就业的苦衷,孙子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已经3年了,至今没有找到工作,每天出了吃饭睡觉在家里外,其他时间都在网吧,他不着急,只是做家长的着急,老友说只要哪个学校安排他上岗,家长愿意开始不要工资,宁可再供养他几年,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荒废了。
去年回来三个同一个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全靠的家长的能耐找工作。一个家长是宣传部的,所以把孩子安排在报社工作;一个家长是邮局的,所以孩子进了邮局电脑房;只有一个家长是教育的,于是才把孩子安排在学校教书。大多家长托人,给招聘单位头头送红包或礼品,经过无数周折才把孩子勉强安排上岗。没有路子的就干等了!
可以说,“父亲就业时代”的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这个魔盒之门,就是漠视起点公平。在很多问题的起点上,我们放任了不公平现象的存在而不自知,最终酿成了“父亲就业时代”的恶果。一些人从小可以上天价幼儿园,一些人根本没有接受早教的条件;一些人中小学可以择校进优质学校,一些人有书读就不错了。从一开始,“爹”是否有钱有权,就把受教育公平打破了。再往后,人们进入了工作单位特别是体制内单位后,比较的是工作能力吗?是有权者通吃,有钱者通吃,有关系者通吃……人与人的公平就这么被逐渐吃掉。要关闭“父亲就业时代”这个潘多拉魔盒,唯一的办法就是、也只能是从起点公平做起。
专家又说大学生就业难也是国际性、结构性问题,还有我国经济速度放缓,农民工抢占市场等等原因。
不少大学生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出生在一个大款或官员家庭,抱怨自己为什么出身在偏远的农村,抱怨家长没有本事。在他们看来,正是家庭背景不同,才导致自己和同学在找工作上的冷暖不均。来自苏北农村的曲文2005年毕业于南京某大学新闻系,因为老师的介绍和自己实习时的出色表现,他留在了一家电视台新创办的频道做节目后期制作。在家里人看来,能留在省城相当不错。曲文却不这么认为:“我只是一个打工的,没合同,没保险,即使出差时出了车祸,台里也不会负任何责任。”曲文的一位同班同学则幸运多了,两人同在一家电视台,后者享受的却是“台聘”待遇,曲文没有的他都有,比如各类保险、住房公积金、年终奖和过节费等。“他即使不干活,也比我收入多。”曲文觉得自己就算拼命跑也追不上那位同学。毕业半年后,那位同学结了婚,有房有车。曲文认为,出现这种差距并不是因为两人之间的实力有差别,而是家庭背景不同。“关键在于他父亲是某市电视台的领导。”对此,曲文的另一位同学也表示认可:“能够被‘台聘’的,家里都有很硬的关系。”“我们家几代贫农,亲戚朋友都是种地的。”曲文说,自己在省城立足,靠的只有“能吃苦”。实际上,如果家里有条件的话,他大四时更想去考研。
一位青少年研究专家指出,父亲的能力决定了孩子的工作,现在不是孩子找工作,更多的是父亲在找工作,“父亲就业时代”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