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六朝书法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7:58:44
魏晋六朝的书法是各种书法交相发展的时期,隶书继续走汉末程式化的末路,楷书逐渐发展成熟,草书经章草时期发展为今草,行书在楷隶的递变中由发展到成熟。
魏晋六朝的书法大略可分为两个时期:魏、西晋为前期,东晋、南北朝为后期。魏晋的隶书为通行书体,当时碑碣都用隶书,《上等尊号碑》、《受禅表碑》均为曹丕称帝而立,是典型的官隶书,书体方正,气势庄严。这时民间流行的楷书逐渐发展完备,开始取代隶书。
楷书在这一时期得以发展是有其历史原因的。由于这是一个战乱的时代,减省隶书波磔、笔划的楷书,更便于消息的传递和军令的发布,而书法本身发展的规律是由繁到简的过程,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的。楷书的形成,是和隶书的相互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楷隶的递变,我们可从居延汉简、武威汉简、泰始五年简、晋人写《三国志》残卷等书迹中了解其全过程。
草书是这一时期的另一成就。草书到汉末流行愈来愈广,面貌也日益增多,这时就需要有一个标准的写法,这样,笔划带波磔的“章草”就应时而生。章草到了西晋时逐渐起了变化,开始向“今草”转化,即不带波磔的草书。由于隶书的衰颓、楷书的兴起,章草向今草转化成了必然的趋势。魏晋是章草和今草的交替时期,到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逐渐定型,今草删除章草的波磔,加强了用笔的使转变化,既有转折而笔势又连绵不断。由于结构、体势的变化,又富于流动而有韵致,使草书发展到更高更美的艺术水平。
行书产生于汉代,发展成熟于魏晋,行书成为一种书体,与楷书的产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钟繇善楷书,楷书“务从简易”即成行书,随着楷书架势、笔划顿挫的定型,行书也渐趋定型,时间大约是在东晋。行书经王羲之的创新,成为士大夫中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王羲之脱尽魏晋以来用笔滞重的写法,创造出俊逸、雄健、流畅的书风,从此,行书成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书体之一,流传至今。

北魏《元遥妻梁氏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