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争力落后印度:砸向不动产的财富模式成罪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58:42
当一个国家在广场、门面工程、住房上花的时间过多,他们花在教育、生产、工艺、技术、研发上的时间就必然有限。
王育琨/文
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6日发布今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竞争力落后印度11位排名第54位。这个排名或许不会让所有中国人信服,但是,世界经济论坛却又不可动摇的依据,这就是两国在公共机构的质量和智力投资上的份额。这些年,印度在软件开发方面、教育投入方面以及基础研究的开发投入方面,比中国相对要多。印度拥有1400万大学毕业生,是中国的几倍。美国大学的印度留学生人数为8万,而中国只有6.2万。相比而论,中国的投资则大规模投向了不动产。
一国财富模式,决定了一国未来的竞争力。当欧美人甚至印度人的财富选择了集中投向教育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从而创造出日益强大的跨国公司,已然控制了资源的全球分配走势,而可怜的中国人却一窝蜂地选择了不动产财富模式,结果日益沦落为给跨国公司输送利润的机器!中国经济虽然快速增长,却没有能够成长起世界级的大公司和世界级的企业家,更没有相同幅度地提升中国人的福利层次。这个冷峻的现实与我们财富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往往被人忽视。
一个人、一个公司或一个国家,所能够支配的东西归根结底不会超过你所拥有的。当一个人在打牌、网游、侃大山上花费太多时间,他在苦读、冥思、劳作上花的时间就一定有限;当一个公司在仿制、回扣上花费过多心思,它在研发、设计与品质管理上花费的时间就一定少;当一个国家在广场、门面工程、不动产上花的时间过多,他们花在生产、工艺、技术、研发上的时间就必然有限。
根据建设部的最新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6.11平方米。其中,上海为33.07平方米,北京为32.86平方米。而日本的东京只有15.8平方米。东京的人均GDP超过3.5万美元,上海、北京人均GDP刚超过5000美元,而居住水平却早已是东京的2倍!对此,或许人们通常会认为,中国人住得好一点有什么不好?这说明我们的发展成就和体制的优越性!与这种认识相反,我却从中看到了我们的无序和危机!我们有理由作出判断,我们的居住条件超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规定性,超出了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
构成一国和一个地区竞争力主干的只能是在区际和国际间流动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当一国居民把财富都凝聚在住房上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居民就危险了。因为靠这种方式积累的财富,只会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创造重要市场,却不会给自己的长久竞争力增添砝码,反而会直接削弱竞争力。在一个全球扁平化的时代,所有国家都加入到同一个竞争体系中来。全球化流动的产品和服务,并不因为你来自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就愿意为你的高价格埋单;性价比不如人,你的产品和服务就没有市场。
后果开始显现。据统计,2005年中国GDP大约占世界总量的4%,却消耗了世界9%的原油、20%的铝、30%~35%的钢、铁矿石和煤以及45%的水泥。城市建设的无效反复,是我国高能耗的重要引擎。许多跨国公司因为房价太贵,准备撤离上海。难怪联合国环境奖得主、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说,中国能源过度消耗的经济增长将是世界性的灾难,“中国正在帮我们认识到旧的经济增长模式气数将尽”从生产要素全球一体化配置的视角来看楼市价格,就有了一种危机感。
日本人不是天生就喜欢龟缩在笼子里的,韩国也早就规定一个家庭只能拥有一套住房,而我们著名的经济学家,早在几年前就鼓吹中国城市居民开始了拥有第二套住房的时代。一种浮躁的、封闭的小农意识,左右了我们的舆论和导向,使得我们把所有的财富都往住宅上砸。这样的整体结果,必然是降低中国公司的竞争力。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富则国富!而青年富足强势的必由之路是教育。在中国经济迅速攀升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同时,中国的竞争力排名却呈下降的趋势,而且还远远落后于同时发展中大国的印度,不能不让我们对包括中国人的财富模式在内的一系列现象进行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