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刻拍案惊奇》到《三枪拍案惊奇》惊奇的发现雨停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51:11
从《三刻拍案惊奇》到《三枪拍案惊奇》惊奇?
《三刻拍案惊奇》原名《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钱塘陆人龙编撰,陆云龙评点,崇祯五年峥霄馆书坊刊行,八卷四十回,为拟话本小说。《型世言》一书,流传稀少,大概问世十年后,已难见该书。崇祯十六年前后,江南书贾将其改纂,照原书版式翻刻了其中三十回,为每回新拟了回目,将书名改为《三刻》,作者亦改署梦觉道人、西湖浪子。
梦觉道人在序言里说:
总之,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理道,宜认得真;贵贱、穷达、酒、色、财、气之情景,须看得幻。当场热哄,瞬息成虚,止留一善善恶恶影子,为世人所喧传,好事者之敷演。后世或因芳躅而敬之,或因丑戾而愤之,惊惊愕愕,奇乎不奇乎?今特撮其最奇者数条授梓,非无谓也。
子非特不知余,并不知天下事者也!天下之乱,皆从贪生好利,背君亲,负德义;所至变幻如此,焉有兵不讧于内,而刃不横于外者乎?今人孰不以为师旅当息,凶荒宜拯,究不得一济焉。悲夫!
余策在以此救之,使人睹之,可以理顺,可以正情,可以悟真;觉君父师友自有定分,富贵利达自有大义。今者叙说古人,虽属影响,以之喻俗,实获我心;孰谓无补于世哉!
拍案惊奇是个有着特殊时代意义的词,明末曾经有《初刻拍案惊奇》及《二刻拍案惊奇》《三刻拍案惊奇》等拟话本小说,这些小说讲述的是乡村野史,传奇故事,既有社会娱乐性,又有现实的警世意义。上面特地说明这些,是想告诉大家,《三枪拍案惊奇》,既没社会娱乐性,又没讽刺意义。拍案,整个片子就是一个二人转段子的大集合,玷污了“拍案惊奇”这个词!
我为什么要看这个片子,因为张艺谋拍过《活着》。而且,自1997年《有话好好说》以后,他已经很久没拍过喜剧了--如果你当《十面埋伏》之流不是的话。我挺喜欢《有话好好说》,我觉得那片子算是国内少有的CULT片,那个吊儿郎当随心所欲的调调我很喜欢,所以我觉得张艺谋在当了这么久的人民艺术家之后,能返璞归真,搞点轻松和没负担的东西给大家乐呵乐呵,却没想我对他的期待还是太高了。
《三枪拍案惊奇》改编自科恩兄弟二十多年前的《血迷宫》,那是部牛逼的片子,又黑色又发人深省(不过好像科恩的作品大都如此),不过我估计科恩兄弟要看了张艺谋这部翻拍作品会吐血,原著的韵味已经彻底糟蹋了,整个片子就是完全不要任何逻辑的胡闹。
故事发生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面馆里,虽然我一直对这个三天没有一个顾客的面馆怎么保持营业感到奇怪,但就算是艺术高于生活吧,也许人家是三年不用做,一做管三年呢;但是偏偏当老板的又富得流油,保险柜里一大堆的钱,看着这面馆的营业额,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赚来的,难道是开黑店?诸如这类说不过去的硬伤在影片里存在不少,即便是一个荒诞剧,也得讲究讲究起码的现实逻辑吧。但张艺谋只把《血迷宫》里一家人互相算计的故事给照搬过来,其他的都没管,结果就搞成了现在的四不像。片中还大量穿插了那种长途汽车上的VCD里常放的二人转的段子,也难怪,小沈阳和赵本山还有他那几个徒弟都到齐了,能不二人转么。如果你真的想知道剧情,那不如看《血迷宫》,《血迷宫》比《三枪拍案惊奇》可牛多了;如果你想看小沈阳,买个盗版VCD看他的二人转吧;如果你想看闫妮,那去重温《武林外传》吧,这片子里她的角色还是那个风骚的女掌柜;至于你想看孙红雷,随便下载一副静态图片存手机里就可以了,因为整部电影他的表情至始至终从未变过,一直是一副死了全家的哭丧脸--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啊!
提起《三枪拍案惊奇》这个名字,很多观众会感到好奇,名字的来历出自哪里,这“三枪”究竟指的是哪三枪?如果单单从剧情的角度来讲,片中确实围绕着“三枪”展开。
西北大漠,麻子(倪大红饰)开了一家麻子面馆,老板娘(闫妮饰)因婚姻不幸福而爱上伙计(小沈阳饰),于是,妒恨交加的麻子请来内心懦弱的杀手(孙红雷饰),欲除掉伙计。
老板娘不堪麻子虐待,就向来店里的波斯商人买了一把枪,伺机杀掉麻子。“三枪”中的第一枪,是孙红雷见倪大红很有钱,见财起意,用这把枪向倪大红开枪。倪大红没死,拿着这把枪向小沈阳开了枪,这是第二枪。孙红雷想要杀人灭口,反被闫妮最后用这把枪把他打死,这是电影中的第三枪。张艺谋说:“《三枪》是喜、闹、疯,其中,闹和疯更重,也是我接触所谓喜剧幽默当中强度最高的。其实闹字很容易说,但是很难控制。我的看法就是闹不好就俗。我不敢说我把握得好,但是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尽量做到最好。《三枪》一开始一点不像我的电影,除了有强烈的视觉风格,基本上不像我以前的电影。其他部分有点像周星驰那么闹,但是我们并没有像星爷闹那么大,星爷有时候闹得没边没沿儿”。
“三枪”对张艺谋指的又是什么?制片人张伟平解释:第一枪直指喜剧、惊悚这一电影类型。“张艺谋喜欢不断自我挑战,他敢拍武侠大片,自然也敢拍惊悚喜剧。”第二枪是终结人海战术。从《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到奥运会开幕式,张艺谋表现了出色的大场面掌控能力。张伟平表示,“要他再重复人海战术这一套,他自己就没有兴奋点了。这一次,我们一定要换菜!”第三枪是改大腕组合为实力派对和流行偶像。在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时,巩俐、周润发、周杰伦这样的组合,已经是华语片里明星阵容的一个顶峰。而《三枪拍案惊奇》中,最初定下了孙红雷和倪大红两位实力派主演,随后又定下流行偶像小沈阳。
大概因为是老谋子的东西,《三枪拍案惊奇》从拍摄开始便备受关注,坊间流传一张小沈阳的定妆照,颇具喜感,大家纷纷说像极了西门庆。事实证明,群众的眼睛果然雪亮的,智慧是无穷的,老谋子也并非总是高深莫测的,整个电影看下来,才发现这故事压根就是一部西门庆潘金莲别传——美化版本的西门庆和潘金莲。
西门庆和潘金莲为什么千百年来为人所不齿呢?在现代社会对婚外恋的道德谴责日益苍白的局面下,剩下的无非是一个同情弱者甚至是仇富的心理。《三枪》就巧妙的把这种关系转化了,西门庆成了无权无势的店小二李四,武大郎成了刻薄凶残的面馆老板。在这种情况下,老板娘潘金莲不堪虐待转投西门庆的怀抱,这就非常为群众所接受了。
合理化的西门庆和潘金莲,延续了另一版本的老套情节,谋杀亲夫。当然,在此你可将之看作为妇女解放运动,大概潘金莲也是这么认为的。已经化身妇女解放前驱的潘金莲,怎么可能被邪恶压倒正义,否则这部别传也不可能通过伟大的广电局的审核。所以来势汹汹的武松,在乱箭射死了西门庆后——恩,这点还是很贴近原著的,不管过程是什么,最终西门庆还是要死在武松手里的——被稀里糊涂的潘金莲手里的最后一颗子弹给PASS掉。潘金莲最后的呼声是,转告武大郎,别再想欺负我。
张艺谋已经堕落,拍了一部三枪拍案惊奇。整部影片里,赵本山在装疯卖傻,忽悠观众,倚老买老,小沈阳还是一贯的阴阳怪气,不男不女,装傻充愣,整部片子是浅薄低俗无聊,无场面、无悬疑、无笑料,整个就是个赵本山的小品“二人转”的加长版,就是个“六人转”而已,以前拍的那些很经典的片子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性关怀都到哪去了?
最后要说下,本片还是难免不折不扣的沦为了俗的贺岁片,导演豪情提笔写下的那段雷人歌词倒的确让人中了招,看完电影也能哼哼两句了。因为老谋子是陕西人,陕西人指称某某人的张三李四王麻子这些称呼全给用上了,歌词中匪夷所思的加入“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这地道陕西人的调侃笑料,觉得老谋子简直就像个老地痞,什么能笑堆什么,除了简单完整的故事编圆了之外,其他的元素觉得是完全的堆砌,跟在看一部超长版的小品一样的感觉,笑笑叫叫就这么敷衍了事了。还有所注重的电影配乐方面,难以想象全片除了开场和结尾有音乐,之间几乎没有一段插曲和配乐,故事发生在古代发生在黄土高原就不能有配乐了?你《我的父亲母亲》那配乐想法哪去了?!
品格高尚的人,怎么抹黑也打不倒的,因为一接触就知道是怎样的人,而龌龊的人怎么化妆、包装,一定会显露出龌龊来,因为高尚是装不出来的。在现实中,可以看到一些龌龊的人,无论被吹捧的多么「辉煌」,但时间是无情的,在流逝中,不用谁动手,他自己就把自己玩儿躺下了。如果要评价《三枪拍案惊奇》,会非常惊讶地发现,这部电影的外文译文再恰当不过了──「一个简单的面条故事」。也许,这就是译者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只是,张艺谋竟然没看出潜台词。如果,这位译者在中国再待几年可能会起一个更中国的名字──「一碗方便面的故事」,尽管包装、广告上鲍鱼、大虾、牛肉、嫩鸡什么都有。《三枪拍案惊奇》,没法拍案,更没有惊奇,更不要说警世了。在《三枪》里全片包括路人甲官兵乙在内的群众演员,加起来才19个人;道具方面也只有简单的一栋房子、一架马车、一把手枪、一门炮、一个保险箱、一把刀、一把剪刀、几件衣服,大部分戏都是在面馆里拍摄,所谓苍茫的大西北场景,不过是作为外景摇了几个镜头而已。若说投资上亿,很难让人相信没有水分。刚从媒体惊闻张艺谋下一步片子《金陵十三钗》预计投资超过5亿!并且以一个亿片酬请好莱坞大牌男星汤姆克鲁斯演一牧师……悠着点啊,《辛德勒的名单》式的史诗电影可不是谁都能玩得响的。
一小时三十分钟的时光觉得依旧是一分一秒的拍过,走出影院惊奇的发现雨停了……
作者:lixinghuiguang 回复日期:2009-12-15 13:04:58
总之,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理道,宜认得真;贵贱、穷达、酒、色、财、气之情景,须看得幻。当场热哄,瞬息成虚,止留一善善恶恶影子,为世人所喧传,好事者之敷演。后世或因芳躅而敬之,或因丑戾而愤之,惊惊愕愕,奇乎不奇乎?今特撮其最奇者数条授梓,非无谓也。
子非特不知余,并不知天下事者也!天下之乱,皆从贪生好利,背君亲,负德义;所至变幻如此,焉有兵不讧于内,而刃不横于外者乎?今人孰不以为师旅当息,凶荒宜拯,究不得一济焉。悲夫!
余策在以此救之,使人睹之,可以理顺,可以正情,可以悟真;觉君父师友自有定分,富贵利达自有大义。今者叙说古人,虽属影响,以之喻俗,实获我心;孰谓无补于世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