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30:28

松阳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东连丽水市,南和西南邻云和县、龙泉市,西和西北接遂昌县,东北毗武义县。东西最宽处53.7公里,南北最长40.2公里,面积1406平方公里。全境以中、低山丘陵地带为主,中部盆地以其开阔平坦称“松古平原”,为县内主要产粮区。总面积中,山地占76%, 耕地占8%,水域及其他占16%,谓“八山一水一分田”。瓯江支流松阴溪从西北向东南,斜贯松古平原,境内流长66.5公里,境内流域面积130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92.6%。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暖春早,无霜期250天,年均气温17.7℃,年均降水量1700毫米。
目录
·                                 •简介
·                                 •历史沿革
·                                 •区划沿革
·                                 •经济发展
·                                 •旅游
·•简介
·•历史沿革
·•区划沿革
·•经济发展
·•旅游
·•民俗
[显示全部]
松阳县-简介

松阳县始建于东汉建安四年(199),是丽水地区建置最早的县份。唐武德四年(621)改松阳为松州,八年复为松阳县,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易名长松县。后晋天福四年(939),改称白龙县。宋咸平二年(999),复名松阳县,沿用至今。1958年撤销松阳县,并入遂昌县,1982年复置松阳县。1997年全县设5个镇、15个乡(其中1个畲族乡)、400 个行政村、 17 个居民区,228678人,其中畲族6226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松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40余年艰苦奋斗,旧貌换新颜,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197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5793万元,工农业总产值6648.04万元, 其中工业总产值1151.16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27.84%,粮食总产量7.844 万吨, 平均亩产480.5公斤,社会商品零售额1660.7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79.9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671.07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86元。1982年松阳县恢复建置后,经济建设呈持续强劲发展势头。到199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98705万元, 工农业总产值155937万元,  其中工业总产值87471万元,   占工农业总产值56.10%,粮食总产量11.106万吨,平均亩产 751 公斤,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210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75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8421万元,职工平均工资59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16元。
松阳县-历史沿革

建制沿革
东汉建安四年(199)分章安县南乡置松阳县,属会稽郡。三国吴太平二年(257)置临海郡,松阳隶之。东晋太宁元年(323)属永嘉郡。隋开皇九年(589),析松阳县东乡地置括苍县;同年,置处州,松阳属处州。十二年,处州改括州,松阳隶之。大业三年(607)改括州为永嘉郡,松阳属之。唐武德四年(621),改松阳为松州,括州置总管府;七年,改都督府,松州均所辖。八年,复改松州为松阳县;遂昌入松阳县。景云二年(711),遂昌复从松阳析出。天宝元年(742),改括州为缙云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括州,松阳均所辖。二年,析松阳县南乡地置龙泉县。大历十四年(779),括州改处州,松阳隶之。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改松阳县为长松县。后晋天福四年(939),改长松县为白龙县。北宋咸平二年(999),白龙县复改为松阳县,县名一直沿用。元至正十三年(1353),松阳属处州路。至正十九年,改处州路为安南府,不久复为处州府,松阳均所属。明清松阳属处州府。
清宣统三年(1911)11月,辛亥革命后,置处州军政分府,松阳隶之。中华民国元年(1912),撤处州军政分府,实行省县两级制,松阳县省辖。三年,置瓯海道,松阳为所属。十六年,废道,复为省县两级制,松阳仍为省辖。二十一年6月,置第十一县政督察区;10月,改置第二临时特区,松阳均隶之。二十四年6月,第二临时特区改为丽水行政督察区。二十年4月,又改称第九行政督察区,松阳属之。三十四年4月,改置第六行政督察区。6月,改称第七行政督察区,至三十八年5月,松阳均所属。
1949年5月松阳解放。8月,设浙江省第七专区;10月,改称丽水专区,松阳均所属。1952年1月,丽水专区撤销,松阳县属衢州专区。1955年3月,改隶金华专区。1958年11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松阳县,原辖境域并入遂昌县。(以上出处)
1982年1月30日,国务院批准复置松阳县,属丽水地区。现属丽水市。
松阳县-区划沿革


松阳老街
宋时“有五乡、松阳一镇”。
元,为都保制,元至正十年(1350),置26都,每都10保,都有长,保有正,分任其事。
明清为乡里制。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置6乡。移风乡管7里5都,旌义乡管5里4都,布和上乡管4里4都,布和下乡管4里4都,九芝乡管5里3都,惠洽乡管4里6都。
清顺治十一年(1654),仍置6乡。移风乡辖里7都5图31,旌义乡辖里5都4图13,布和上乡辖里4都4图14,布和下乡辖里4都4图22,九芝乡辖里5都3图14,惠洽乡辖里4都6图26。乾隆三十三年(1768),原设都图顺编为142庄。
宣统二年(1910),实行地方自治,分设城区、厦田、五都、大竹溪、古市、玉岩、靖居、石仓8自治区,下辖都、图、庄。
民国初沿清制,置8自治区,辖都、图、庄。
民国十七年(1928),实行村里制,县辖区、村(里)、闾、邻。在城为里,在乡为村(或联合村)。时全县置城区、厦田、五都、大竹溪、古市、玉岩、靖居、石仓8区。18年(1929),改置5区。将城区、厦田、五都3区划为第一区,辖4里35村;改古市区为第二区,辖3里37村;以原玉岩区为第三区,辖1里19村;改大竹溪区为第四区,辖31村;原靖居区、石仓区并为第五区,辖40村。时全县辖5区、8里、162村、619闾、3046邻。
十九年(1930)2月,实行乡镇制,里编为镇,村编为乡。县城4里为4镇,古市3里缩编为1镇,玉岩里编为乡。改编后,第一区辖4镇35乡,第二区辖1镇37乡,第三区辖20乡,第四区辖35乡,第五区辖40乡,时全县辖5区、5镇、167乡。
二十一年(1932)调整原设乡镇,全县设180余乡镇,乡镇名佚。
二十三年(1934),推行保甲制,县辖区、乡镇、保、甲。时全县辖5区、5镇54乡、313保、3269甲。县城称城镇。
1949年5月,松阳解放,废除保甲制,原城竹、古市、靖居、玉岩各区分设办事处。5月26日,撤销各区办事处。分别建立第一、第二、第三、 第四区人民民主政府。时全县辖4区、21乡镇,各乡镇辖区依旧。
1950年,顺编4区分别更名为城关、古市、靖居、玉岩区、原编21乡镇扩编为43乡镇。
1952年5月,增设石仓区,辖石仓、百步、横樟、五部、安民乡。时全县置城关、古市、靖居、玉岩、石仓5区,仍辖43乡镇。
1952年8月撤销城关区,建江南、江北区和县直属西屏镇。置王村乡,属江北区。10月撤销石仓区,原辖百步乡并入石仓乡,五部乡并入横樟乡,划归靖居区;安民乡划归玉岩区。时全县辖1直属镇,江北、江南、古市、靖居、玉岩5区41乡镇。
1956年3月,撤区并乡。撤销江北、江南、古市3区,所辖24乡镇合并为14乡镇,与西屏镇同为县直属镇。其中,项溪乡并入阳溪乡,四都乡、王村乡和寺口乡一部并入望松乡,寺口乡大部并入岗寺乡,竹溪乡并入水南乡,划横樟乡的大岭头、后畲并入竹源乡;万寿、赤寿乡合并为赤寿乡,南源、新处两乡全并为庄后乡,周源乡并入谢村乡;新兴、庄门两乡区划不变;余叶乡一部并入玉岩乡,另一部并入交塘乡,根下、高吉两乡并入枫坪乡,安民乡区划依旧。横樟、石仓、靖居、板桥乡区划依旧,象溪乡并入雅溪乡,裕溪、霭溪并为联溪乡。西屏、古市两镇编制居民委员会,下辖居民小组,旋改称居民区。时全县辖15直属乡镇,2区10乡。
1957年3月复置古市区。1958年2月复置城关区。时全县辖4区25乡镇。
1958年9月,原区级建制撤销,代之以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乡级建制改为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原行政村改称生产队。时全县置5人民公社,辖2镇26生产大队。
1958年11月21日,撤销松阳县建制,原松阳县辖境并入遂昌县,行政区划不变。
1959年4月,原红旗、红光、先锋、红星、卫星公社分别改称西屏、古市、靖居、石仓、玉岩公社,生产大队改称管理区。
1961年7月,撤销庄门管理区,辖境并入赤寿、岗寺两管理区。**口管理区划归玉岩公社。9月,恢复区级建制;以原“管理区”改置人民公社;原生产队改称生产大队。同月,撤销石仓人民公社,所辖石仓、汶东、横樟管理区改置公社后并入靖居区。12月,叶村公社分置叶村、斋坛两公社。
1962年1月,石仓、汶东、横樟人民公社合并为县直属石仓人民公社。
1964年6月,析望松公社塘后、庄河、榔树、西坑、陈家铺、下包、午岭、汤城、平田9生产大队,三都公社章田、柘坑2生产大队置塘后公社。时,原县境内置4区、2镇、25人民公社和1县直属人民公社。
1965年,斋坛更名为斋坦。1968年,撤销西屏、古市两公社建制,原辖大队分别划入西屏、古市两镇,1980年7月,两镇县直属。
1982年1月30日,恢复松阳县建制,原玉岩区**口公社划归遂昌县。时全县辖2直属镇、1直属公社、4区22公社。
1983年10月后,实行政社分设,原人民公社先后复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同月,撤销县直属石仓人民公社,置大东坝区,辖大东坝、石仓和原玉岩区安民乡,置蛤湖乡,隶属大东坝区。时全县辖2直属镇、5区、25乡、399行政村。
1984年8月,塘后、庄后、联溪乡分别更名为四都、新处、裕溪乡,板桥乡改建板桥畲族乡。
1985年5月,斋坦乡更名为斋坛乡,撤玉岩乡建为玉岩镇。时,全县辖2直属镇、5区、25乡(镇)、400行政村。
1992年3月进行撤区扩镇并乡:(1)撤销松阳、古市、玉岩、大东坝、靖居等5个区公所。(2)保留四都、三都、望松、斋坛、叶村、竹源、赤寿、新兴、樟溪、新处、谢村、枫坪、安民、裕溪等14个乡和板桥畲族乡。各乡辖区不变。(3)撤销阳溪、水南乡,并入西屏镇,镇人民政府驻西屏镇太平坊路31号;撤销岗寺乡,并入古市镇,镇人民政府驻溪边路9号;撤销交塘乡,并入玉岩镇,镇人民政府驻玉岩镇车站路14号;撤销大东坝、石仓、蛤湖乡,在大东坝村组建大东坝镇,管辖原3乡辖区;撤销靖居、雅溪乡,在象溪村组建象溪镇,管辖原2乡辖区。松阳原辖27个乡镇,其中镇3个,乡24个,扩镇并乡后调整为20个乡镇,其中镇5个,乡14个,民族乡1个。
1998年,原四都乡榔树村榔阳自然村升为行政村,划归望松乡管辖,时全县401个行政村。(以上出处,本站略有文字上改动)
2000年,松阳县辖5个镇、1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9734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西屏镇 54635 古市镇 19666 玉岩镇 11316 象溪镇 11246 大东坝镇 13835 望松乡 8409 叶村乡 6548 斋坛乡 7016 三都乡 5215 竹源乡 3256 四都乡 2515 赤寿乡 9111 新兴乡 8508 樟溪乡 8098 谢村乡 4086 新处乡 4491 枫坪乡 7700 板桥畲族乡 3663 裕溪乡 4579 安民乡 3447
2002年,松阳县辖5个镇、14个乡、1个民族乡,6个社区、6个居民区、401个行政村:西屏镇、古市镇、玉岩镇、象溪镇、大东坝镇、 赤寿乡、新兴乡、望松乡、四都乡、谢村乡、樟溪乡、三都乡、新处乡、斋坛乡、叶村乡、竹源乡、枫坪乡、裕溪乡、安民乡、板桥畲族乡。
松阳县-经济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松阳县委、松阳县人民政府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制定《关于加快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适应松阳实际的政策和措施,积极招商引资,对在松阳投资的企业在立项审批、用地安排、税费征收等方面给予优先和优惠。西屏、古市、望松3个工业小区已初具规模。1994年,松阳县被批准为对外国人开放县。1995年被批准获外贸进出口自营权。
199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98705万元,人均4322元;工农业总产值(1990年价) 155937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8466万元,工业总产值87471万元,分别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3.90%和56.10%;全县财政收入475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16元,职工年均工资5940元。

县内已发现的金属矿有铅、锌、银、铁、钼、钨等,非金属矿有煤、高岭土、伊利石、瓷土、膨润土、萤石、明矾石、叶蜡石、白云母、花岗岩等。高岭土、煤、萤石、花岗岩、铜、钼等矿产已开采利用,高岭土矿品质优良,储量丰富,县高岭土公司年开采量5万余吨。地方工业以建材、医药、竹木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为重点发展行业,高岭土系列开发成为松阳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有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3.60万千瓦,可开发年发电量3.37亿千瓦时。1997年小水电装机容量2.4万千瓦,年发电量4840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8.8%。1995年8月,通过验收达到全国第二批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标准。
松阳有耕地16万亩,向以粮食生产著称浙南,为浙江省粮食生产重点县。谚称“松阳熟处州足”,丽水地区各县唯松阳历有粮食外调。1990年国务院授予松阳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1984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2万吨,90年代基本维持在11万吨左右。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晒红烟、茶叶、蚕桑、赤小豆、香菇等。进入80年代,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建立烟、茶、果、食用菌、用材林、笋竹两用林、厚朴、水产养殖、畜禽养殖、蔬菜等生产基地。
松阳为浙江省重点林区县,林业部杉木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重点县。据1992年资料,有活力木蓄积存量300万立方米,毛竹立竹量1182万株,森林覆盖率69.43%。1997年木材产量77808立方米,毛竹采伐量59.4万根,用材林以杉木、松木和毛竹为主,经济林有油茶、柑桔、厚朴等,大面积水青冈林和猴头杜鹃林为浙江省所少见。渔业以养殖草鱼、鲤鱼、鲢鱼、鳗鱼、鲳鱼等淡水鱼类为主。1982年在松阴溪放养河蟹成功,至1992年放养蟹苗772公斤、幼蟹634公斤,捕获成蟹10.85万公斤 ;1988年获农业部“浙南河蟹大面积增殖增收技术奖”。1986年兴起幼鳖繁育,至90年代形成规模,1995年繁育幼鳖20多万只。畜牧业以猪、牛饲养为主,1997年年末生猪存栏数120672头,年内出栏数98649头,牛存栏11665头;80年代规模化养鸡业兴起,1997年年末存栏336153羽,年内出栏497353羽。
松阳县名优特产品种丰富,松阳晒红烟生产历史悠久,为传统出口商品,以其叶大片厚、色泽红亮、气香味浓著称于世,畅销亚、非、欧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松阳为全国7个晒红烟出口基地县之一。高岭土储量丰富,品质优良,矿石及各种涂料、填料出口日本,销往台湾省;各种普通和异型耐火器材畅销国内各大冶金企业。松阳银猴茶1990年被评为杭州国际茶文化节文化名茶,银猴茶、玉峰茶多次被评为浙江省优质名茶。枫坪金枣柿产于玉岩枫坪一带,去皮晒干,状如黑枣,无核无渣,香甜可口,年产10余吨。赤小豆又名“松阳大红袍”,松阳传统特产,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含量丰富,极具营养价值,因子粒色泽深红而得名,主产于玉岩山区,年产量约120吨。各种茶具、餐具、珠宝盒、工艺手杖出口欧美、东南亚及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县内以公路交通为主,有公路37条,总里程386.43公里,省道龙(游)丽(水)公路境内长57.62公里,二级公路,全线为水泥或沥青路面;省道上松线起自松阳县城止于武义县上茭道,与330国道相交,境内长21.72公里;县道10条,主要有松玉公路(县城至玉岩镇)、古谢公路(古市镇至谢村乡达谢村源水库)、靖外公路(靖居口至外桥入丽水市畎岸)、汶下公路(大东坝镇汶水口至下宅街、出茶铺抵云和县金村)。有松阳到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温州、绍兴、金华、衢州、义乌、路桥、乐清、丽水等地直达班车。长途电话进入全国长途电话网,承办公众传真电报、国际电报、国际电话业务。1997年电话用户13110户,程控电话机总数16669部,其中市话12500部、农话4169部;有移动电话911部。
科研机构有县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县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全县农村形成以农技站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有科技人员3540名,其中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65人、中级职称714人。全县有完全中学2所、职业中学2所、初级中学27所、小学331所,教师1760名,在校学生29434名。适龄儿童入学率99.98%,巩固率100%。松阳一中为省二级重点中学,1997年高中毕业生升学率68.5%。幼儿园78所,县实验幼儿园为省级示范幼儿园。松阳师范学校以“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受到国家教委表彰。全县有乡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29个,床位408张,有卫生技术人员521人,副主任医师以上14人。上游遂昌造纸厂、境内松阳造纸厂已转产,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境内无地方性疾病。
松阳县-旅游

神奇美丽、古朴迷人的松阳古县,地处浙江南部,瓯江上游,是闽浙山地绵绵群山之中的一颗未经雕饰的天然宝石。这里拥有浙江南部最大的山间盆地││松古平原,四周群山环绕,重峦叠嶂,中部坦荡如砥,一马平川,秀美的松荫溪从中汤汤而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松阳自古以来就经济殷实、民风淳朴、社会安宁的社会环境。早在唐宋时期就被誉为『世外桃源』。盛唐诗人王维曾有『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的动人描摹,宋代状元沈晦更有『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的衷心赞叹。
松阳建县东汉建安初年,为处州建制之始,现今丽水地区的各个县市以及金华丽、温州的部分县市均由松阳辗转分置,历史上曾是浙江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人文鼎盛。县内至今仍相当完整地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松阳古城内的明清商业街上商肆连绵、坊塔散缀、贸易发达、古风依旧,俨然当代的『清明上河图』。位于古城西部的延庆寺塔,建于北宋咸平年间,塔藏舍利,秀美精绝,被称为『江南稀宝』。登塔远眺,山光水色、田园农舍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石仓历史文化保护区内,连绵耸立着30多座规模宏大的清代古民居,民居主人均为福建移民,迁浙入松三百余年,至今仍操闽语循闽俗,是访古研幽的理想境地。
松阳山川秀美,风景名胜资源丰富。松荫溪风景名胜区荟萃塔溪绿涨、双童积雪、玉泉翠华、凌霄岚翠、百仞云峰、石空飞瀑、石笋仙踪、延庆寺塔、竹溪风情等九大景区,数百处景点,山水苍碧、竹木扶苏、田舍掩映、鸡犬相闻,一派山水田园风光,俨然桃源胜境。箬寮岘自然保护区内拥有万亩原始森林,是珍稀动、植物的天然家园,其中海拨千米以上的山坡,生长着二千余亩连征的原始猴头杜鹃林,枝干粗大,花形奇特,每年初夏,山外芬菲已尽,这里却是万花齐放,春色依然,在高山之颠形成蔚为壮观的花之海,堪称天下奇观。卯山││万寿山风景名胜区雄奇神秘,这里有道教真人叶法善修仙之所,有宋王栖避之地,有至今无人能解的崖墓之谜,更有维妙维肖与山名有着神秘关连的毛公岩……
松州古邑,古韵悠悠,长松山水,秀色迷人。松阳这个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当代世外桃源,正以她那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地朋友前来访古探奇,舒目赏心。

独峰夕照

延庆寺塔

江滨夜景

竹源峡瀑布群
松阳县-民俗


【松阳民居】松阳民居向多泥木结构,以座北朝南为佳。以直头三间和三间二客轩为多。直头三间为""型,中间厅堂、两边卧室;三间二客轩为""型,后为正房,前为客轩,客轩前为天井。五间、七间、九间大房子有正房、偏房之分。(松阳县志·城乡建设·333)
【松阳望松黄家大院】座落于望松乡乌井村。始建于清同治年间,民国初续建完成。由楼房4幢及家祠、花园、仓廊等组成的古建筑群,占地近6000平方米。现存的3幢楼房,以大七间为主,气势宏大、结构合理、木雕精细,人物鸟兽等形象逼真。主楼牛腿、雀替等木构体上雕有百余"寿"字,隶真篆草字体各异,称"百寿堂"。(松阳县志·城乡建设·333)
【松阳茶排大宅】大东坝镇上下茶排村有18幢清代大宅组成民居群。每幢大宅有砖雕门楼,屋内雕梁画栋,中堂匾额齐整。规模最大的"余庆堂"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3260多平方米,内有9个厅堂,18个天井,立柱552根,大小房间129间,最多时内住同姓住户60多户200余口。(松阳县志·城乡建设·333)
【松阳端午茶】松阳人有采集端午茶之俗。端午前五日内采集多种草药混合而成,有鱼腥草、石蒿苗、山茵陈、白茅根、金刚刺、野荆荠、六月雪等十数味草药,晾干去泥,切碎后略经炒培,晒干备用,松阳城乡居民多有贮存,偶有不适用开水冲沏,重症者加水煎服,有祛暑、舒胃、散风退热等功效。(松阳县志·风俗·537)
【松阳三十六行戏】逢庙会、遇喜庆,城乡喜演戏,县城三月太保庙会、八月城隍庙会,古市五月庙会、九月庙会期间,各工商行业筹资请戏班演戏,达半月之余,称三十六行戏。各乡村秋收后,有演闹冬戏之俗,各村为择戏班,遣专人四出看戏,遇中意戏班,连夜枪担行头道具回村,俗称抢戏箱。昔石仓、靖居包最为热闹,各户凑集戏金,有的一村演出多达七天七夜。(松阳县志·风俗·538)
【松阳插田饭】择喜日拔秧(称开秧门)插秧(称插田),农户以丰盛茶肴宴请插田工、耕田工、插灰工及牧童等,当多食,谓"吃一碗、添一担"旧时有祭祀仪式,今废。